龙胜县城,于城外观之,与寻常城池并无异处。
然进了城池,方才能体会此地的风土人情。
汉人城池多以十字规划街道、民居。
龙胜城内却是别有一番景象。
街道如同犬牙交错,两旁屋舍密布,多为干栏式建筑,底层围住牲畜,人居于二层,偶有三层建筑,覆盖其上。
亦有叉叉房零星坐落其间,以茅草四面遮盖。
街巷之中,各族百姓往来穿梭,虽时值傍晚,却也熙熙攘攘。
然各族百姓虽多,却也能一眼辨认。
譬如壮族,男子多着短褐衣衫,束腰扎带,便于劳作,头上常裹以布巾,颜色素净;
女子则身着窄袖短衣,下着百褶长裙,裙摆飘逸,腰间束以彩色腰带,或绣有精美图案,走起路来婀娜多姿。
其余二族,亦各有各色。
途经市集,更为热闹。
各族百姓皆汇聚于此,以物易物,买卖不绝。
陶器、皮毛、草药、织锦、木质工具以及各类手工艺品,应有尽有。
赵林有注意到此处市集,虽按各族划分区域,却也不禁百姓自由采买。
时常能见到粗通多语的不同族人,一边比划手势,一边挤眉弄眼,讨价还价。
倒是让他想起了后世与金发大洋马交流的故事,可惜记忆已然模糊,不能细想。
及行至县衙,入得堂中,赵林随徐庶落座客席。
为首三名身穿各族华美服饰的首领分别介绍。
着褐色衣衫者为壮族首领,名农达山。
着青蓝色衣衫者为侗族首领,名杨侗。
着黑蓝色衣衫者为瑶族首领,名李锦。
徐庶亦通了姓名,赵林却因城门处士卒驱赶汉民乞儿不满,只随意拱了拱手。
农达山躬身一礼,言道:“龙胜各族蒙玄德公仁义,轻徭薄赋,甚为感激。徐先生来访,必有要事,不妨直言,我等必当竭力相助。”
另外两族亦连连颔首。
徐庶言道:“徐某特来救助三族安危。”
话音刚落,杨侗忽起身,厉声道:“汉人何意!”
徐庶言道:“听闻三族粮草不济,徐某特来相助,莫非侗族不缺粮草?”
杨侗闻言,冷哼道:“汝汉人粮贵,我龙胜各族可买不起。”
农达山却思忖一番,言道:“想必徐先生不是为卖粮而来。请先生直言。”
徐庶笑曰:“龙胜县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虽有些许良田,然连年天灾不断,又有人祸相逼,恐怕粮草不足为济。”
言罢,徐庶长身而起,于堂中踱步,捋须曰:“听闻交州融安县多以旧粮换取龙胜皮毛等物,不知旧粮滋味如何,可抵得上族民辛劳所获之物?”
言罢,不等三人回应,自顾自踱步到赵林身前,笑曰:“融安县有豪族韦氏,亦为壮族,缘何以旧粮劣草,换取同族贵重皮毛?”
赵林有些好笑的看着徐庶一句一顿,又踱步至三人近前,俯身言道:
“盖因龙胜各族急缺粮草,是以虽知是价不对等,亦迫于无奈,与之交易。”
农达山正欲回应,徐庶却忽然朗声道:“徐某在城门处早见到龙胜各族现状,三位以为安排城中百姓佯装繁荣景象,便能瞒过我?”
农达山闻言,急起身行礼,言道:“徐先生,龙胜为我各族自治地,先生如此相逼,意欲何为!”
徐庶笑曰:“徐某意欲救助龙胜各族粮草,非为夺权而来。”
瑶族首领李锦忽有言道:“粮草何来?”
徐庶道:“融安既有旧粮来换取龙胜皮毛,想必不会缺粮,诸位族长何不去融安县寻同族韦氏拆借?”
农达山起身言道:“韦氏为士家附庸,早已不是我壮族同根,岂能借粮与我?”
徐庶曰:“若是士家不存,族长以为韦氏能借粮否?”
农达山摇头道:“亦不能借。”
徐庶曰:“韦氏于融安多有恶行,强征百姓良田,掳民为奴,若是玄德公发大兵讨之,分其粮,授其田与百姓、功臣,如此族长以为如何?”
农达山道:“先生欲使我壮族青壮随军?”
话音刚落,瑶族首领便起身道:“融安虽富,却有韦氏豪强势大,又有士家为其依仗,即便玄德公仁义,可大兵一动,胜负难料,我等怎敢贸然让儿郎涉险。”
侗族首领亦赞同颔首。
徐庶却言道:“玄德公攻略四郡之地,不过月余而下,莫非融安一县之地能挡我大军?”
三族长闻言,互相对视一眼,农达山问曰:“先生所言当真?玄德公欲兴大兵攻融安?”
徐庶闻言,不急不慢坐回客席,正色道:“交州士家虽多有贤名,然士燮任人唯亲,致使交州郡县皆在士家掌控,百姓皆仰士家鼻息。
士家却醉心于着书立传,拥交州七郡之地,坐视汉贼曹操挟持天子,此为人臣否?
我主玄德公,为当今陛下皇叔,立志匡扶汉室,岂容此等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大军现已屯扎始安县,只等探得虚实,便可南下,攻城略地!
三位族长既然缺粮,何不叫族中青壮随军?若有战功,自然得赏,待攻取郡县,亦可获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三人闻言,瑶族族长言道:“士家割据交州多年,颇得民心,又有韦氏等豪族帮衬,即便玄德公发大兵来讨,胜负难料也。
若玄德公兵败,我族中儿郎岂不死伤殆尽?”
赵林见状,忽言道:“交州士家比之曹孟德如何?曹操占据北方,举百万之众南下,亦为我主与江东所败。
诸位亦当知荆南四郡势力,我主只调兵遣将,月余连克四郡,那交州士家莫非能挡?”
农达山闻赵林所言,若有所思。
徐庶却笑曰:“此为虎雏将军赵柏轩。为南下先锋大将。”
农达山闻言,奇曰:“莫非昔日长坂坡之虎雏?”
徐庶颔首曰:“然也。”
农达山闻言,急起身行至赵林身前,躬身一礼,言道:“老朽久闻将军威名,不想将军如此年少。失礼矣,请将军勿怪。”
赵林随意拱了拱手,言道:“我大军人人披甲执锐,不消尔等青壮从军,亦能攻城拔寨,无所不克。”
言罢,按剑而坐,眼神睥睨,傲气顿生。
徐庶见赵林这般作态,早知其意,偷眼瞧见三位族长皆讷讷不言,便劝曰:
“赵将军,龙胜县各族亦为主公治下之民,怎可不救?
不若便叫三族择选青壮精锐随军,予其争功之机,也好得些赏赐,解燃眉之急。”
三族长闻言,那瑶族首领忙起身一礼,言道:“徐先生所言甚是,我族中青壮多为猎户,可充作弓箭手,为将军效命。”
其余二族亦连忙起身,各表族人之能。
赵林却佯作为难,言道:“尔等青壮不习战阵,焉能如臂指挥?恐拖累我麾下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