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的春雨下得细密而冷,仿佛一场提前上演的权力预警。
沈逸辰刚刚结束一场闭门会议,走出联盟总部,便收到了来自国家青年建设办公室的一纸正式公函。
【邀请沈逸辰先生,以“青年顾问观察员”身份,出席2025年度全国青年建设发展会议,会议时间定于4月25日,于首都西苑政策大楼举行。】
他看着这份看似郑重的邀请函,眼底却泛起一丝冷笑。
“观察员?”林紫然将文件翻来覆去看了三遍,忍不住骂道,“你这身份爆出来,按道理早该是特邀主议员,结果他们给你个挂名闲职,还不允许你提前获取发言议题——这是明摆着打压你。”
沈逸辰却没有丝毫恼怒,只是轻描淡写道:“这不是打压,这是试探。”
“试探你什么?”
他合上公函,眸色微冷:“我能不能坐冷板凳。”
“更重要的是——我坐冷板凳的时候,会不会咬人。”
……
四月二十五日,首都西苑。
作为国家级核心政策基地,西苑政策大楼每一次会议,背后都是阶层博弈与结构重塑的缩影。
大会议厅布置庄严,大理石地面反射出天顶琉璃光彩,中央是硕大的圆形主桌,周边环绕着六层坐席,主桌前的五把“金背席”,只供正议员使用。
而沈逸辰的位置——在第三层的最外圈,编号47,靠近设备通道的“边角桌”。
连名字牌都只写了三个字:“沈·逸·辰”。
没有职衔,没有附注。
活脱脱像个“随机观众”。
而另一侧,坐在主桌的是宗家嫡孙、各地财阀二代、系统培养官二代等人——个个头衔耀眼,气场逼人。
“这就是那个沈逸辰?”一名京圈青年代表低声嗤笑,“也不过如此,传得神乎其神,结果连圈层都挤不进去。”
“不过是靠沈家正系背景捧上天的中策试验样本,真要比实绩,根本不够格。”
“啧,听说还玩什么青创联盟,搞那些校园小团体,给学生洗脑。”
嘲讽声此起彼伏,不掩讥讽与敌意。
沈逸辰坐在边桌,神情平淡,只是将一只U盘轻轻插入脚边备用会议台电脑的接口。
一名工作人员立刻皱眉:“先生,边桌观察员不能接入系统——”
“我不是上传文件。”他笑笑,“我只是上传会议流程。”
工作人员一怔:“您是……?”
沈逸辰缓缓道:“青创联盟,2025年全国青年公共议程建议修订人。”
“有资格提交辅助议程流。”
工作人员闻言不敢再阻,表面点头,心中却泛起嘀咕:青创那份修订案不是早被驳回了吗?怎么这小子还敢上传?
没人知道——
那份看似“被驳回”的修订案,在经过沈逸辰团队三轮重构后,已经暗中获得八所高校代表私签支持,并捆绑了“全国大学AI就业协同平台”的试点提案。
一旦触发“表决激活机制”,便自动跳入临时审议项。
而现在,这颗“规则炸弹”已经安静躺进系统……
……
会议正式开始。
第一项发言由宗家系主推人秦辰逸发起,议题为“青年标准化评估体系提案”。
秦辰逸身着裁剪合身的西装,举止矜贵,发言自信,侃侃而谈,话语间不乏对“自媒体造神现象”的抨击,刻意暗指沈逸辰。
“……我们应避免被某些过度包装、实操空白的‘青年偶像’主导舆论场,而是真正回归系统性评估。”
台下掌声雷动,许多宗家代表面露赞同。
轮到边席代表提交建议时,主持人本想略过沈逸辰,结果系统突然跳出提示窗口——
【检测到有效议程项:青年AI协同就业平台+公共责任自筛试点计划(联盟联署)】
工作人员愣了一下:“这……触发了条款六十九的‘自动联审’机制。”
主桌成员皱眉:“谁提交的?”
“沈逸辰。”
全场一静。
所有人目光齐刷刷看向边桌那个不起眼的位置。
沈逸辰站起身,声音不高,却精准响彻每一个麦克风:
“我只说两句话。”
“第一,如果一个系统不能反映青年人的真实结构,它就只是老人的扩音器。”
“第二,我的方案里,没有你们这些人的名字,所以才被你们怕成这样。”
说完,沈逸辰按下演讲台的启动按钮。
屏幕亮起。
数十份“大学生就业AI匹配图谱”、“高校资金结构扭曲曲线”、“青年代表生成轨迹可视化”接连浮现。
在场者一个个脸色微变。
——这些,居然都是宗家扶持项目下的数据!
更令人震惊的是,每一页的落款,竟都标注着:
青创联盟数据库·独立计算推演生成。
全场哗然。
而沈逸辰,只是淡淡一笑:
“我只是坐在角落里,看你们怎么烂。”
这一刻,所有人终于意识到:
这个“观察员”,不是来旁听的。
是来拆台的。青年建设发展会议进入第二天。
会场氛围愈发紧绷。
昨日“边角观察员”沈逸辰以一纸自动触发议程,打乱了宗系提前安排的议题排布,让宗家高层暗恼不已。
今日议题焦点落在“青年基层改革与财政执行效率”上,沈逸辰所主导的“青创联盟”因其庞大的执行面、体制外孵化模式,成了绕不开的核心对象。
而主持发言的,正是宗门七系之一、京圈秦家嫡孙——秦辰逸。
这人二十八岁,已是京政智库特邀代表,一向以“年轻权贵代表”自居,在各类演讲中大谈“制度性选拔”“血统式责任”,对“草根领袖”极为不屑。
更是曾在私下场合公开讥讽沈逸辰为:
“养在制度温室里的宠物文官,一旦断电,就会咬人。”
今日他站在台前,目光落在沈逸辰身上,嘴角含笑,却锋芒毕露。
“沈先生既然昨日有幸提交了一项特殊议程,今日正好请您回应一下——”
“关于您联盟主导的‘基层改革试点’,在实际财政运作层面的效率考核数据。”
“能否当众说明,您是如何规划资金流、执行周期与效率评估机制的?”
他语气温和,实则杀意满满。
——此话正戳沈逸辰最难解释的软肋:青创联盟是体制外孵化项目,不享受财政预算红头文件支持,大部分资金来自校企、非政府组织和匿名捐赠。
在体制内代表眼中,这样的模式本就不具“财政学意义”,说白了就是——玩票。
而一旦沈逸辰无法现场给出“标准化模型”数据,那他“青年变革代表”的名头将被瞬间击溃。
台下许多老代表已露出玩味笑意。
“这回怕是栽了。”
“让他玩数据,还不如让他跳舞。”
“还是太年轻了。”
可就在这时,沈逸辰却缓缓起身。
他没有急着回应,而是转身走向边桌的控制终端,拿起一张灰色磁卡,插入主屏授权口。
“沈先生——观察员不具备修改主屏权限,请注意——”
“我不是修改。”沈逸辰语气淡淡,“我是回应。”
屏幕闪过授权确认界面,紧接着,一份全新的试点计划框架图腾然展开。
投影顶部,一行小字亮出:
“青年公共利益智能执行平台试点”计划草案·青创联盟内测版本(未公开)
图像中,三条数据曲线在不断跃动——分别是:
财政执行响应时效比
资金沉淀率对比值
项目退改占比变化率
这些是只有中央财政一级项目才会用到的专业评估维度,极难构建,但画面上——它们正清晰、精密地实时运转,背后甚至标注着【第三方加密算法验证中】的字样。
台下惊呼四起,宗门席位一片哗然。
“这是什么版本?我没在通报资料库里看到过!”
“他们什么时候做出来的?!”
秦辰逸脸色一变,强自镇定:“你的数据从何而来?是否经过审核?你是试图将民间模型强插国家财政讨论体系吗?”
沈逸辰看了他一眼,笑意微扬:
“你问我数据从哪来?”
“很好,那我们就把你的问题拉到底。”
他按下第二份图表按钮,屏幕瞬间切换。
一组对比图赫然出现:
左侧:宗家主导的“青年基层基金计划”——执行周期平均67日,审批中断率23%。
右侧:青创联盟同类型项目——执行周期29日,审批中断率7%。
——这不是数据模型,这是赤裸裸的碾压!
更恐怖的是,最下方一排字体提示:
【以上数据全部取自宗家所属三大基金会2023年财报,自行公示平台爬虫同步抓取,无篡改】
全场死寂。
秦辰逸的嘴巴微微张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万万没想到——沈逸辰不仅不是“玩票”,而是在悄然之间,构建了一个比他们“标准体系”还更精确、更透明的制度闭环。
这不是反问。
这是公开处刑。
“你问我基层改革的效率?”
沈逸辰双手插袋,缓步走回座位,声音平静如水:
“你秦家用基金运作了三年,才做到我联盟三个月内的结果。”
“所以不是我该回答你,而是你该向我学习。”
话音落地,全场如坍塌一般爆出惊天掌声!
甚至有几名来自南部地区的高校代表,直接起身鼓掌。
主持席面色苍白,不得不暂时中断会议,宣布“休息十五分钟”。
而宗门席位一片死寂。
秦辰逸回到主桌,坐下的那一刻,冷汗早已将衬衣打湿,嘴角甚至在轻轻抽搐。
而沈逸辰此刻低头看着指尖,轻声道:
“你们挑衅我之前,至少查一下,我什么时候会给你们留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