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大学,南楼教学区会议厅。
这是国内顶尖学府之一,号称“九州人才脊梁”的老牌高教重地,其科研、理论教育系统均居全国前列,素来以严谨、守旧、传统着称。
而今天,校务会上,却爆出了一则让人跌破眼镜的消息:
“青年实战课程”特聘导师,沈逸辰,将于明日正式入驻开课。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到一小时,校方邮箱就收到了超过十封来自学院教授的联名抗议邮件,言辞激烈:
——“此人并无明确博士学历,不具学术研究背景”
——“网红出身,影响学术权威”
——“不具备传统意义上‘教学资质’,破坏师道尊严”
其中签名最醒目的一位,是金陵大学权重极高的教授——周存义,负责全校教育结构评审小组组长。
“沈逸辰?”他在会议上冷笑一声,掀开资料,“这个人虽然现在风光,但实质不过是一个在网络流量里翻红的投资人,搞的是舆论治理、社会实验,和我们这种讲逻辑、讲基础理论的学术体系根本不相容。”
“一个连硕博连读文凭都没挂在墙上的人,也配教金陵大学?”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一名年轻讲师小声说:“但……他的‘千校自治模型’确实改变了很多基层资源流通的现实结构,数据反馈非常…”
周存义重重一拍桌子:“社会实验不能当教学模型!那是外行看热闹!”
这一刻,所谓“学术系统”的权威架子展露无遗。
次日清晨,校内论坛公告更新:
【因“教学资质存疑”,沈逸辰特聘导师资格将推迟审查,暂缓入校授课。】
同时,部分社交平台悄然流传起“沈逸辰学历造假”“用资本染指学术”的舆论推送。
仿佛一切早有预谋。
而就在全校学生议论纷纷、媒体蠢蠢欲动时,沈逸辰却如约来到学校。
他没有走行政通道,而是直接走进了金陵大学教学楼老馆,外套随意搭在肩上,一手拿着热豆浆,一手递上了一份信封。
“你好,我找校纪委监察室。”
信封被送进办公桌,落款赫然是:
【沈逸辰·实名举报信】
附录材料:金陵大学教授论文代写及课题资金非法代申报名单
三十分钟后,校纪审秘书脸色发白地跑进校长办公室:“沈先生提供的证据……确凿无疑。”
更致命的是,沈逸辰并未发声辩解,而是将材料同步发送给了国家教育体系下的高等院校结构治理平台、学术诚信研究中心,并附带一句话:
“如果知识是高地,那学术腐败就是侵蚀这座山的白蚁。”
当天傍晚,教育监察部官方发布公函通报:
【金陵大学周存义、李明元、吴全林等六位教授涉嫌违反学术规范,主动辞职,涉案资料已移交教育司法机制。】
全网沸腾!
【真的假的?沈逸辰掀翻金陵大学教授圈?】【他们质疑他的资格,他直接送他们集体出局】【这不是请导师,是来洗牌的!!】
而金陵大学官方平台悄悄刷新——
【“青年实战课程·第一讲”将在本周四如期开课,沈逸辰将亲自授课,主题:《构建之道:认知与重塑》。】
开课当天,金陵大学南讲堂座无虚席。
不仅仅是金陵的学生,连周边数所高校也赶来围观,有人坐地,有人站窗,有人甚至爬上天台。
讲堂内,沈逸辰缓缓走上讲台,投影屏幕亮起,他没有自我介绍,没有开场白,只说了一句:
“我来,不是为了教你们死知识。”
“我是来教你们,用知识,把既定规则砸烂。”
讲台下,一片沸腾。
全校刷屏的口号是——
“沈老师不是教书的,是打碎旧书的!”金陵大学,南讲堂外,早上七点。
距离“青年实战课”开课还有一个半小时,但整个教学区已经人满为患。
不仅是本校学生,周边五所高校也有人组团赶来,甚至有不少社会自由职业者混在队伍里,只为抢到一个旁听席。
“你们说沈逸辰到底会上什么?”
“不知道,他连课纲都不发,唯一提示是‘第一讲,破局’。”
“不会真让我们写个商业计划书吧?”
“你做过项目吗?”
“我打过王者荣耀算吗?”
人群中哄笑声此起彼伏,气氛比任何一次开学典礼都要热烈。
七点五十,金陵大学官方微博突然发布一条动态:
【青年实战课·正式开课】
主讲人:沈逸辰
特别提醒:本课程将进行全程直播,观众人数不限,系统同步开放实时参与式互动功能。
五分钟后,直播平台数据飙升。
【金陵青年实战课】直播间,刚上线即涌入12万人。
十分钟,突破百万人!
评论区疯狂刷屏——
【来了来了我沈哥开课我不吃早饭了!】
【给我一个报名链接,我不求过学籍,只求旁听!】
【这课不比mbA实战?我赌一套房都不亏!】
八点整,沈逸辰准时走上讲台,没有课本,没有教材,只有一台电脑和一块写满奇怪符号的白板。
他抬眸,看了看满堂年轻面孔。
“我叫沈逸辰。”
“我今天不来教你们标准答案。”
“我来,是教你们破解命题。”
哗——
所有人一愣。
沈逸辰转身,随手一敲电脑,屏幕弹出一行字:
【第一轮实战挑战:你们手上有一百万元启动资金,三天内必须让它产生影响力反馈值,失败组将自动淘汰。】
全场一片哗然。
“等……等等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创业训练营?我们是大学生啊!”
“你这不讲教材,我们怎么办?”
“怎么办?”沈逸辰笑了笑,“分组,三分钟,组不到人,你就等着成为观众。”
“你以为人生有什么准备期?你们现在所学的一切——只有用在真实社会,才叫有用。”
台下开始骚动,学生们手忙脚乱地组队,但兴奋值却越飙越高。
【现场实战挑战?这才是真教育啊!】
【不愧是沈老师,杀疯了】
【光是听这课设思路,就想把我985学费退了】
同时,沈逸辰点开“实时协同模拟系统”,让观众同步参与挑战,输入选择的项目方案,后台自动计算模拟影响力反馈,直播观众兴奋疯了。
“我要试着投一个做高校心理测试服务的项目!”
“我用一百万元赞助一个公益性内容博主!”
“我建一个数据协同网,把学生家长联系进来!”
项目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沈逸辰站在讲台上,不断点评每个方案:
“这个方案预算控制得不错,但影响力曲线死在传播阶段。”
“你这组的优势是切入精准,但太理想主义,社会层级反馈会撕碎你。”
“这一组……好,带了点锋利度,试试能不能破线。”
三小时后,首轮实战反馈数据出炉,观众爆炸。
其中一组项目“高校课表数据透明共享”直接模拟触达12.3万人,反馈值爆表,被全网点赞为“破局一刀斩”。
沈逸辰随即发布课堂评价:
【该组团队即时模拟结果已达一线创业项目平均成熟期水准,特批未来课程项目全程旁听优先席。】
校内媒体哗然。
而此时——传统教育圈彻底炸锅!
“这……这不是开课,这是教育界造反!”
“让学生去搞实战挑战?那还要我们这些编教材的人干嘛?”
“他以一己之力,颠覆了四十年教学逻辑!”
金陵大学校长却破天荒发文支持:
“我们过去培养出太多会考试的人,却少了能改规则的人。沈逸辰的出现,正是来让这个系统更新。”
三天后,《青年实战课》第一期数据公布:
全程旁听观众破1800万
参与式互动项目达43.7万个
实时数据模拟反馈平台被27家高校申请共享授权
#青年实战课爆火#
#沈逸辰不是来讲课,是来换课本的#
#打破教育旧局的第一人#
多个热搜齐飞!
而在一张直播截图下,一位年轻学生发了句评论:
“原来我的大脑,不是用来写标准答案的,是用来撕掉标准答案的。”
这一刻,实战教育纪元,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