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屏退左右,悄然授意心腹,那心腹怀揣沉甸甸的若干银两,疾行赶赴杨婵处。二人不敢有丝毫耽搁,当即会合,一同向着翠屏山进发。
抵达山脚,众人齐心协力,挖土奠基,一时间号子声响彻山间,大兴土木的热潮如火如荼。未及旬月,一座巍峨壮观、气势恢宏的哪吒行宫拔地而起,殿内敬塑的哪吒神像庄严肃穆,法相尊严尽显。不多时,整座行宫宣告竣工。
哪吒于翠屏山显圣之后,其灵验之名仿若春日惊雷,瞬间传遍四方。引得百姓们感恩戴德,无论男女老幼,但凡心怀祈愿,前来叩拜,皆能有求必应。
一时间,此地香火鼎盛至极,那袅袅青烟,似是连接尘世与仙界的丝带。庙宇也在百姓们的虔诚供奉下,被修葺得愈发恢宏壮丽,格局规整严谨,处处尽显庄严肃穆之态。但见那:
行宫粉墙八字洞开,仿若巨兽张嘴,吞吐着人间烟火。朱红门户之上,铜环左右对称排列,在日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若猛兽双眸,炯炯有神。
碧瓦雕檐之下,清泉潺潺,恰似三尺白练蜿蜒流淌,灵动而富有诗意;数株桧柏错落其间,层层高台相互映衬,错落有致,仿若仙人对弈之局。
神厨之内,宝座以金粉精心妆点,龙凤幡幢裁剪精妙,瑞彩四溢,仿若天庭御膳之所。帐幔高悬,挂钩仿若吞下半轮明月,气势非凡;狰狞鬼判,威严肃穆,静静伫立在那尘埃之中,仿若守护仙庭的卫士。
沉檀袅袅,香烟仿若灵动凤凰翩跹而起,每日前来祭祀参拜之人,熙熙攘攘,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仿若过江之鲫。
哪吒在翠屏山庇佑一方,声名远播,四方远近的居民,听闻其灵验之事,扶老携幼,纷纷慕名前来进香。人群摩肩接踵,密集如蚁,日复一日,人流从未间断。
众人在此祈福消灾,所求诸事,无不应验。不知不觉,寒来暑往,仿若白驹过隙,转瞬已然过去两年半载有余。
且说李靖,彼时正因东伯侯姜文焕为父报仇,亲率四十万大军,在游魂关与窦荣展开一场惊心动魄、昏天黑地的鏖战。
窦荣虽奋力抵挡,却也难以招架,渐落下风。而李靖为防敌军突袭,便在野马岭秣马厉兵,操练三军,严守关隘,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日,李靖回兵途中,恰好途经翠屏山。他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远远望去,只见那通往山上的道路上,往来不绝的尽是些扶老携幼的进香男女,一个个神色虔诚,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那弥漫在山间的袅袅香烟,仿若一层神秘的纱幕,笼罩着整座翠屏山。
李靖心中不禁生疑,勒马停缰,于马上高声问道:“此山乃是翠屏山,为何男女老少纷纷攘攘,这般络绎不绝?”
军政官赶忙上前,欠身行礼,恭敬答道:“约莫两年半之前,有一尊神道在此显圣感应,其灵验非凡,祈福福临,禳灾灾消;故而惊动四方男女前来进香,绵延至今,热度未减。”
李靖听罢,微微皱眉,略一思索,又转头问向中军官:“此神姓甚名谁?”
中军即刻抱拳回应:“乃是哪吒行宫。”
李靖闻听此言,心头猛地一震,仿若被一道惊雷击中。他望着那山间升腾的香烟,想起往昔种种,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百感交集。遂带着满心的疑惑与复杂情绪,随着行人的脚步来到哪吒行宫前。
抬眼望去,只见那哪吒雕像栩栩如生,仿若真人在世,鬼判左右侍立,威风凛凛。李靖望着眼前景象,心中仿若有千万只蚂蚁在啃噬,痛痒难耐。
此时,杨婵与屠麻辽恰好瞧见李靖身影,二人对视一眼,赶忙疾步上前,拱手向李靖行礼,杨婵率先开口问道:“李总兵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李靖强压心头的波澜,面色冷峻,仿若寒冬腊月的湖面,开口道:“你们给哪吒建造这般宏大的行宫,他担得起吗?”
杨婵蛾眉轻蹙,眼中闪过一丝戒备,仿若受惊的小鹿,反问道:“李靖将军这话是何意?”
李靖微微仰头,目光望向远方,仿若在眺望那遥不可及的命运,缓缓说道:“哪吒如今闹得声势浩大,四处显圣为百姓排忧解难,致使此处上香之人源源不断。我此刻正统领四十万兵马在此操练,周边耳目众多,稍有不慎,便会遭人诟病,陷我李家于不利之地。”
屠麻辽面露疑惑,轻声问道:“您是怕旁人知晓哪吒过往之事?”
李靖微微点头,神色凝重,仿若背负着千钧重担,说道:“我与费仲、尤浑素无交情,他们的眼线遍布军营,一旦被发觉,我李家必将陷入绝境,万劫不复。”
杨婵见李靖言辞恳切,语气也缓和了些许,说道:“李将军有话直言无妨。”
话音未落,一员副将匆匆赶来,瞧见眼前场景,先是一愣,随即嘴角上扬,露出一丝讥笑,仿若看到了一场滑稽戏。
李靖见状,顿时怒不可遏,眼中怒火燃烧,仿若喷发的火山,厉声喝道:“这并非什么神明,所有人不许参拜,速速归家去。来人呐!”
副将却仿若未闻,啧啧有声:“啧啧啧,将军好生厉害,竟将自家孩子捧成了神。哈哈哈。”
李靖闻听此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仿若被抽干了血色,慌乱地向军政官下令:“即刻给我将这庙宇砸毁,打碎金身。”
杨婵、屠麻辽听闻,惊得花容失色,齐声惊叫道:“不可啊,李将军!”
副将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真没瞧出李将军如此心狠,着实可惜了这庙宇。”
李靖见无人动手,怒目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仿若怒目金刚,再次喝道:“你们还等什么?难不成要我亲自动手?”言罢,李靖大手一挥,命人将屠麻辽与杨婵驱赶出去。
李靖大步上前,戟指怒骂:“畜生!你生前搅扰父母,死后蒙蔽百姓!”骂罢,扬起手中的“六陈鞭”,用尽全身力气,一鞭下去,将哪吒金身打得粉碎。
李靖盛怒之下,又飞起一脚,踹倒鬼判。传令道:“放火,烧了这庙宇。”
又对进香的万民大声吩咐:“此非神明,不许进香。”
吓得众人惶惶然匆忙下山。李靖翻身上马,怒气未消,绝尘而去。暂且不提李靖,再说哪吒。
那日哪吒元神出窍,前往他处云游显圣,不在行宫。待他归来,只见原本巍峨的庙宇已然荡然无存,山体一片赤红,烟火尚未熄灭,两个鬼判含泪相迎。
哪吒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怒,仿若夜空中划过的闪电,上前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鬼判泣不成声,答道:“是陈塘关李总兵突然上山,打碎了您的金身,烧毁了行宫,我等也不知为何。”
哪吒听闻此言,双拳紧握,周身气息紊乱,仿若汹涌澎湃的海浪,怒声说道:“我既已将骨肉还于父母,与他再无瓜葛,他为何打碎我金身,烧我行宫,让我无处安身?”心中好不烦闷。沉思许久,暗自思忖:“不如还是回乾元山走上一遭。”
哪吒受了两年半的香火供奉,已然颇具形声,须臾间便抵达高山,来到洞府。金霞童儿引着哪吒拜见太乙真人。
真人见哪吒前来,微微皱眉,仿若在思索着什么,问道:“你不在行宫享受香火,来此作甚?”
哪吒“扑通”一声跪地,泪流满面,仿若决堤的洪水,哭诉前情:“弟子被父亲打碎泥身,烧毁行宫,如今无所依靠,只得前来拜见师父,望师父垂怜搭救。”
真人长叹一声,道:“这便是李靖的不是了。他既已还你骨肉,你在翠屏山上,与他已无关联;如今他不让你受香火,你又如何重塑真身。况且姜子牙下山之期将近。罢了,既是为你,便为你做件好事。”
转头对金霞童儿吩咐:“去五莲池中摘两枝莲花、三片荷叶来。”
童子赶忙取来荷叶、莲花,置于地下。真人将花瓣掰下,铺成三才之状,又把荷叶梗折成三百骨节,将三片荷叶按上、中、下,对应天、地、人排列。真人将一粒金丹置于中央,施展先天妙法,运转九转真气,调和龙虎之力,拘住哪吒魂魄,往荷、莲之中猛地一推,大喝一声:“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时!”
只听得轰然一响,一个人一跃而起。重生之后的哪吒,宛如天降战神,身高一丈六,身姿挺拔昂藏,如巍峨高山凌然于世。
他一袭烈烈红衣,似燃烧的晚霞,衣角随风而动,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不屈的战魂。
那衣物材质非凡,隐隐有流光闪烁,既贴合身形彰显出他劲瘦却爆发力十足的体魄,又似蕴含着无尽的仙气波动。
墨发高束,几缕碎发不羁地垂落在白皙如玉的脸颊两侧,剑眉斜飞入鬓,双眸仿若寒星,幽深得看不见底,偶尔划过的锐利光芒,似能洞穿苍穹。
鼻若悬胆,唇色如朱,微微上扬的嘴角噙着一抹似有若无的傲意。见师父拜倒在地。诗曰:
重生灵子傲苍穹,丈六雄姿岱岳同。
烈烈红裳燃暮霭,粼粼绮袂隐神风。
寒星目锐穿三界,束发眉飞入碧空。
朱唇噙意凌霜雪,悬胆隆鼻傲俊雄。
火尖赤芒惊浩宇,龙游四海势无穷。
风火奔雷掣电耀,烈焰驱驰映日红。
混天绫舞乾坤撼,霸气冲霄彻九重。
哪吒归来谁敢挡,英名赫赫耀仙踪。
真人叹道:“李靖毁打泥身一事,实在令人痛心。”
哪吒站起身来,眼中满是决绝,仿若视死如归的勇士,道:“师父在上,此仇不报,弟子誓不罢休!”
真人微微点头,道:“你随我到桃园中来。”
真人又交予他豹皮囊,囊中盛放降魔圈、斩妖剑、混天绫、风火轮、金砖一块,还传授灵符秘诀,嘱咐道:“你且往陈塘关走上一遭。”
哪吒叩头拜谢师父,踏上风火轮,双脚踏稳,手提火尖枪,径直往关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