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哪吒祭起乾坤圈,那乾坤圈裹挟着千钧之力,仿若一道金色闪电,撕裂长空,径直朝着张桂芳砸去。张桂芳只觉眼前金光一闪,避无可避,“砰”的一声闷响,左臂遭受重创,骨头断裂的声音清晰可闻,他疼得浑身一颤,在马上剧烈摇晃起来,身躯如狂风中的残叶,连晃了三四下,险些一头栽落。
但他到底是久经沙场的悍将,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死死咬牙,腮帮上青筋暴起,终是强撑着未曾落马。哪吒见此情形,心中知晓胜负已分,当下得胜回城,风火轮在身后拖出一道绚丽的光影。
探马一路飞奔,入相府急报:“哪吒求见。”
子牙闻报,即刻传见,待哪吒入厅,开口问道:“与张桂芳对阵,战况究竟如何?”
哪吒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地回道:“我以降魔圈出击,打伤了他左臂,那厮已败退回营。瞧他狼狈模样,想必短期内是再无还手之力!”说着,眼中闪过一抹不屑。
子牙微微颔首,又追问道:“可曾听闻他叫你名字?”
哪吒嘴角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应道:“桂芳连叫三次,弟子只当他聒噪,未曾理会。哼,他那点伎俩,能奈我何!”
众将听闻,面面相觑,皆不知其中缘由。原来,但凡精血孕育而成的凡胎,体内有三魂七魄,一旦被桂芳叫出名字,魂魄便会离体四散,难以自控,自然就会落马。
而哪吒有所不同,他乃是莲花化身,周身皆由莲花重塑,三魂七魄早已承蒙太乙真人施法,送进了降魔星内,故而张桂芳的叫名之术对他全然无效,根本无法将他从风火轮上唤下。
再说那张桂芳,左臂重伤,行动不便,先行官风林亦是身负重伤,难以起身,二人皆失去再战之力。张桂芳无奈之下,只得派遣官员,带着告急文书,快马加鞭赶往朝歌,向闻太师求援。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子牙在相府之中,暗自思量:“哪吒此番虽获小胜,可朝歌势力庞大,若后续调动大批兵马前来征伐,我西岐之地怕是难以招架,西土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念及此处,子牙心意已决,当即沐浴更衣,准备前往昆仑山。
一切准备妥当,子牙进宫面见武王。礼毕,武王见子牙神色凝重,不禁问道:“相父前来见孤,可是有何紧急要事?”
子牙躬身行礼,沉声道:“臣恳请主公恩准,臣欲往昆仑山走上一遭。”
武王听闻,眉头微蹙,面露忧色:“如今兵临城下,局势危急,国内正值用人之际,相父怎可此时远离,去往高山之上?孤王日夜期盼相父能主持大局,还望相父三思。”
子牙连忙解释道:“主公放心,臣此去多则三日,少则两日,定会即刻赶回,断不会耽误军机大事。”
武王见子牙言辞恳切,犹豫片刻,终是点头应允。
子牙辞出朝堂,返回相府,唤来哪吒,郑重叮嘱道:“你与武吉务必用心守城,切不可贸然出城与张桂芳厮杀。待我归来,再行商议破敌之策。”
哪吒抱拳领命:“弟子遵命。”
安排妥当后,子牙施展土遁之术,直奔昆仑山而去。眨眼间,他凭借土遁之术抵达麒麟崖,身形落下,抬眼望去,昆仑山色美不胜收,他心中暗自思忖:“自离此山,不知不觉已然十载。今日故地重游,这山中景致却似焕然一新,愈发如梦似幻,令人心生眷恋。”
子牙沿着熟悉的路径上山,越过麒麟崖,行至玉虚宫前。他心怀敬畏,不敢贸然擅入,便在宫门前静静等候。不多时,只见白鹤童子翩然而出。
子牙上前,恭敬道:“白鹤童儿,烦请为吾通报一声。”
白鹤童子见是子牙,知晓事情紧要,忙快步入宫,直至八卦台下,屈膝跪地,启禀道:“姜尚在外候旨。”
元始天尊微微点头:“来的好。”
白鹤童子领命出宫,口称:“师叔,老爷有请。”
子牙听闻,疾步走到八卦台下,俯身拜倒,虔诚祝道:“弟子姜尚,愿老师父圣寿无疆!”
元始天尊目光平和,缓缓开口:“你今日上山,恰逢其时。命南极仙翁取来‘封神榜’交付与你,你可前往岐山建造一封神台,将‘封神榜’张挂其上,如此一来,你的一生使命便近圆满了。”
子牙心中仍有忧虑,跪地恳切求告:“今有张桂芳,凭借左道旁门之诡异法术,前来征伐西岐。弟子才疏学浅,实在难以制伏。望老爷大发慈悲,予以援手,提拔弟子度过难关。”
元始天尊微微摇头,神色淡然:“你身为人间宰相,尽享国禄,被尊称为‘相父’。凡尘俗事繁杂,我等道门中人又岂能事事过问。西岐之地,有德者居之,何惧那左道旁门。待到危急关头,自会有高人现身相助。此事不必再问,你去吧。”
子牙不敢多言,只得无奈起身,缓缓出宫。刚至宫门,又听白鹤童儿呼唤:“师叔,老爷请你。”子牙心中一紧,急忙折返,重回八卦台下,跪地聆听教诲。
元始天尊神色凝重,叮嘱道:“此一去,但凡听闻有人叫你,千万不可回应。若是应了,便按会招来三十六路征伐。东海之处还有一人在等你,诸事务必关心。去吧。”
子牙出宫,南极仙翁前来相送。子牙面露苦涩,叹道:“师兄,我上山虔诚参谒老师,本欲恳求指点迷津,以退张桂芳,奈何老师不肯慈悲相助,这可如何是好?”
南极仙翁拍了拍子牙的胸肩,安慰道:“上天注定之事,难以更改。只需牢记,有人叫你,切莫回应,此事至关重要!我不便远送,师弟保重。”
子牙双手捧定“封神榜”,一路前行,至麒麟崖处,刚欲施展土遁之术,突然后脑传来呼喊声:“姜子牙!”
子牙心中一凛,暗自提醒自己:“师尊有命,不可应他。”
紧接着,后边又喊:“子牙公!”子牙仿若未闻,纹丝不动。
再一声“姜丞相!”子牙牙关紧咬,依旧不应。
那人连叫三五次,见子牙毫无在反应,不禁怒从心起,大声喝道:“姜尚!你这般薄情寡义,忘却旧情!如今你贵为丞相,位极人臣,怎么就不想想当年在玉虚宫与你一同学道四十年的情谊?今日我连呼你数次,你竟连理都不理,实在过分!”
子牙听这言语,心中知晓是熟人,无奈只得回头望去,只见一道人卓然而立。子牙定睛一看,原来是师弟申公豹。子牙连忙解释:“兄弟,我实不知是你在唤我。只因师尊有命,但凡有人叫我,切不能应,我并非有意得罪,还望兄弟海涵。”
申公豹目光在子牙手中的“封神榜”上一扫,问道:“师兄手里拿着的是何物?”
子牙如实答道:“是‘封神榜’。”
申公豹微微皱眉,又问:“欲往何处去?”
子牙道:“往西岐建造封神台,将其张挂其上。”
申公豹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道:“师兄,你如今保的是谁?”
子牙见问,坦然一笑:“贤弟,莫要说笑。我在西岐,官居相位,受文王托孤重任,扶持武王,如今三分天下,周土已占二分,八百诸侯纷纷归附。我今保武王,欲灭纣王,顺应上天昭示之象。岂不知凤鸣岐山,早已预示真命之主降临。今武王德行可比尧、舜,仁心契合天心;反观成汤,气运衰败,气数将尽。贤弟此问,却是为何?”
申公豹冷哼一声,直言:“你说成汤气数已尽,那我便下山,保成汤,扶纣王。子牙,你要扶周,那我便与你作对,让你诸事不顺。”
子牙闻言,正色道:“贤弟,莫要胡言。师尊严命,我怎敢违抗?”
申公豹却不以为然,劝说道:“子牙,我有一言,你且听好。有一全美之法,你倒不如与我一同保纣灭周。如此一来,你我弟兄既能同心协力,又可避免反目成仇,这岂不是两全其美?你意下如何?”
子牙神色冷峻,决然道:“兄弟此言差矣!若听从贤弟所言,便是违抗师尊之命。况且天命难违,人岂敢逆天而行,绝无此理。师弟,就此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