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睡到未时初(下午一点),周翎宁感觉神清气爽。吃过了饭去书房,看到了半人高的文书。
周翎宁:……
怎么刚醒就有活干?
她指着文书,问映景:“哪里来的?”
映景含笑道:“这是从南山县的绣纺和酒楼,还有容县的瓷窑送来的,昨天仆给明义明礼等人去了信,她们今早就把这月余的账本和一些其它的……殿下现在要看吗?仆给您分一下。”
周翎宁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向书桌,叹气:“既然送来了,那就看看吧。”
先是账本,她回京也有月余,差不多一个月半。绣纺生意最好,“锦绣华裳”和“欢颜衣坊”的布料卖的都挺快。
鸿楼生意也不错,主楼“望湖楼”在过年期间,人流量比周翎宁预想的还要多一些。“碧梧居”和“瑞锦堂”价格昂贵,但是也有不少人去。
瓷窑可能是还没打开销路的原因,只卖出去了一些普通瓷器,珐琅彩瓷还没正式开始售卖。
周翎宁看账本,随手掀开了几日的报表,心算,没什么问题。
“去传严盼严淼和严嘉,问问她们收拾好了没,收拾好了过来看账本。”周翎宁道。
“是。”
映景走到门外,派遣了守着的虞仆去。
瓷窑的曹釉和刘工匠分别来了信,还有她们设计的新图稿。
曹釉说,她已经把少东家上次交给她的图都烧制出来了,还没售卖,是把瓷器送过去还是少东家派人来看?
周翎宁没想到这么快就做出来了,虽然成功率还没能保证,但是已经够惊喜了。
“当时承诺她们做出来就有赏,”周翎宁摸了摸信封,道:“先给曹釉赏一年的工钱,刘工匠十个月。”
第一次赏,不应该太小气,也不应该太大方,不然以后怎么赏?
“再告诉她们,现在瓷窑就四个工匠,手下的窑出品和卖出去的比例高,可以加工钱,如果超过预期,另有赏赐。有赏也有罚,若是出品太少,或者卖出去的比例太低,也要辞退的……”
周翎宁的手指轻轻敲着桌子:“在容县买几个一进和二进的院子,要位置和建造好些的。瓷窑中若是有突出表现的,可以用来赏赐。”
映景记下:“是。”
“酒楼和绣纺等明天回南山县,或者后天有空去看看。容县等一些时候吧,曹釉做好的瓷器送过来也行,让阿大走一趟,阿四现在是不是还在容县?”
“是的,殿下,年前换班的时候,恰巧轮到阿四,她主动说要留下,替您看守瓷窑的安全。”映景记性很好,只要他经手的事情,过多少年,都记得一清二楚。
周翎宁道:“嗯,她辛苦了,回南山县后,让她们三个继续换班吧,阿四歇一歇。”
阿四不是普通的侍卫,以后也不可能留在南洲郡这个小地方,不想回去,可能也与她家里的那一堆糟心事有关。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单和那个医馆怎么样?”周翎宁忽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