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病榻花荣忧国势,欲改历史定乾坤
躺在病榻之上的花荣,目光游离,思绪如纷飞的柳絮,杂乱无章。
他深刻地知晓,自己现今所处的这个封建王朝,早已腐朽到了骨子里。
那高高在上的赵官家,心思全然未曾放置在朝政之事上,反倒痴迷沉沦于“花石纲”和修道之类的荒唐事务。
身为一国之君,不为江山社稷谋福祉、图发展;却只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肆意挥霍民脂民膏,将原本大好的局面折腾得一塌糊涂。
明明可以无所作为,就可安享荣华富贵,可最终却因自己这般胡乱操作,落得个在五国城悲惨丧命的结局。
最后还成为后世皇帝在教育继任者时,那令人警醒的反面典型,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花荣想到,既然这赵官家已然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即便自己对历史的走向了如指掌,竭尽全力为其出谋划策,也只能做个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对于历史的发展估计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后来的靖康之耻,说不定还会继续发生。
这场农耕民族的浩劫,是每一个汉族儿郎心中永远的痛。
那么,在这即将如狂潮般汹涌而至的乱世之中,自己究竟应当通过何种方式来谋求生存之道?
既然这牌局已然被赵官家和贪官污吏们祸害得不成样子,自己何不将其彻底推翻,让这社会秩序和发展,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实施。
我花荣,定要让历史因我而改写。
杀光蛮夷,一统天下。
定高句丽,灭扶桑,殖民南洋,让澳洲成为我汉家儿郎的牧场,让美洲成为我华夏的后花园。
大航海,凡日月所照,皆是我华夏。
哼,皇帝谁不会当?
作为一个现代人,对皇帝这个职业,花荣心中还是有点向往的。
此念刚刚浮现,花荣自己都不禁为之一惊,或许在自己的身躯之内还残存着原主那一缕忠君爱国的执着信念吧。
花荣当即迅速地平复心情,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依照这个大胆的想法,在心中缜密细致地规划起自己未来的人生走向。
他心里十分明白,自己在这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想造皇帝的反,那必须小心谨慎,每一步都要仔细思量。
毕竟,如今的他并非孤身一人在这世上闯荡,有诸多需要他用尽心力去精心守护的人。
推翻这腐朽不堪的牌局,把赵官家拉下皇帝的宝座,是自己今生必然的选择,但绝非当下就能仓促行事。
当下的自己实力尚且微弱,大宋尽管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显得羸弱不堪,称臣纳贡。
然而也绝非自己仅凭手中的一枪一弓就能轻易推翻并掌控全局的。
如今自己不过是清风寨的武知寨,一个从九品微不足道的芝麻小官。
在大宋庞大的军队体系中,清风寨甚至都难以被归入正规军的序列。
而他花荣,在整个大宋武将的行列里更是名不见经传,连个号都排不上。
再者,宋朝向来有着重文轻武的传统国策,他上头还有个正知寨,处处对他进行压制。
那人便是心胸狭隘,唯老婆之命是从的刘高刘知寨。
如果他敢大声说出他准备造赵官家的反,估计刘高定会第一个屁颠屁颠跑去青州揭发他。
故而,他当下急切地需要建功立业,凭借卓着的功勋来换取更高的地位。
如此一来,一方面,自己拥有了一定的官府地位后,能够为他自己和花家增添来自官面上的庇护之力;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够笼络一批在朝廷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中下层武将。
此外,如今这世道匪患遍地,通过剿灭那些穷凶极恶、罪大恶极的匪寇,他能够在江湖中树立起一定的声望。
君不见,宋江那黑矮胖子一经现身,双手拱起说道:
“小可郓城宋江,这厢有礼了。”
但凡来者是在江湖上闯荡之人,立马就会跪地参拜,高声呼喊:
“某某见在此过宋江哥哥,宋江哥哥可是想煞我等兄弟啊……”
难道大家真的以为宋江此人有着多么厉害的手段和高强的武艺?
其实,他也不过是郓城县里一个小小的刀笔小吏,在大宋朝廷里连官都算不上,文不能治国安邦、出谋划策,武不能征战沙场、平定天下。
可一众江湖好汉却对他如众星捧月般紧紧追随左右。
还不是因为那家伙向来摆出一副善于行善助人的样子,今日你在郓城县落魄遇难与他相遇,他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二贯钱赠予你。
明日你有官司缠身需要疏通关系,他不辞辛劳地帮你设法周旋……长此以往,“及时雨”的名号便广泛传扬开来。
再加上江湖好汉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添油加醋地传播,原本没做多少大事,都能被传得好似有着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一般。
这青州附近大小匪患,大多是盘踞在山林之中,苦心经营日久的悍匪。
剿匪之举,一来能够还给老百姓一片青天,让社会趋于稳定,使自己在百姓的心中成功树立起“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毕竟古话说得妙,“得民心者得天下”,赢得民心便能为日后的大业奠定下坚实无比的群众基础。
二来,这些土匪长期盘踞山林,多年来积累了为数不少的财富,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所需的银钱不计其数,仅靠花家现有的积蓄实在难以长久支撑,况且坐吃山空,财富迟早有耗尽的一天。
三来,剿匪能够切实地训练军队、锻炼士卒,要知道唯有实战方可造就强兵,无论怎样精心地训练,都不如真刀真枪的实战来得有效。
……
想着想着,花荣不禁联想到元末,朱元璋的谋士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口号。
当下的自己也迫切需要按照这样的策略口号,来进行自己的王图霸业。
目前自己亟需的正是发展的时间,唯有长期持续不断地积蓄力量,才能够应对十余年后的那场民族浩劫。
一想到积蓄力量,他又立刻念及人才的问题。
如今的花家,除了二叔以及二十多名亲兵家将,其余能够派上用场,独当一面的人才寥寥无几。
二叔在花家一直扮演着大管家的重要角色,帮助他精心打理花家上下的各种事务。
其余的亲兵家将当中,有两三个人具备担任营指挥使带兵作战的能力,其余的以前在军队大多只是都头、队正级别,让他们小规模地带兵打仗还算能够胜任,可若是让他们处理其他事务,就总让人感觉差了那么一些火候。
“还是极度缺人才啊!”
花荣不禁深深地感叹道。
这时,他突然想起《水浒传》中,光是梁山有名有姓的好汉就多达108位,这还尚未算上王庆、田虎、方腊这三大势力的部下。
倘若剔除掉那些作恶多端的流氓、恶霸,其中的多数人还是当得起好汉之名的。
嗯,确实得仔仔细细地好好谋划一番,才能够将那些顶尖的猛将和谋士收归到自己的麾下。
此刻,一个小小的想法在花荣的脑海中开始缓缓地生根、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