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才十四岁,多年的压抑生活使刘协比同龄人要早熟得多。他对曹操言外之意心知肚明,而这几乎是直接威胁了。刚逃离一个虎穴,又陷入新的困局。刘协感到无比辛酸与无奈。强忍着泪水,他勉强回答道:“准……”“陛下圣明!
”曹操起身拍去膝上的尘土,身后群臣也一同站立。大事已定,但曹操仍不失礼仪地退了几步,“陛下若有需要召臣即刻回禀。”出了府衙,典默注视着正在分派任务的曹操,不得不承认他在处理政治事务方面的手段确实令人刮目相看。老曹放弃选择作为自己起点并有一定基础的濮阳而选了许昌做新都,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拉拢颍川一带士族和世家的政治考量。
把都城定在许昌意味着当地英才几乎没有拒不应召的理由。而且,曹操的扩张也因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曹确实是个政治上的高手。天完全黑了的时候,典默正要回营休息,却在街上遇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景:蔡琰将一吊钱递给一位带着三个孩子的妇女。那妇女满是感激与泪光,对蔡琰不住地道谢。
“昭姬,你认识她?”典默从后面问道。“典公子。”蔡琰摇了摇头,“不认识。但听她说丈夫已经参军四年未归,她和孩子过得十分困苦。我只是尽绵薄之力帮帮她罢了。”在这个以战功博取功名的时代,许多妻子并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远征沙场去建立不世之功。
他们归来时,虽可扬名立万,但对于妻子而言或许只是徒添寂寞。“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句诗突然出自典默之口,令蔡琰微微吃惊。她细细咀嚼着诗中的情感,感受到一阵难以言喻的凄凉之意。原本以为典默只是一位精于权谋与墨家功法的人,没想到他也有这般感性和柔情的一面。
那一刻,除了感恩于救命之恩,蔡琰心中也涌起了了解典默的兴趣。同样,典默注意到蔡琰眼中一闪而过的亮光,他亦想要借此机会探究这位碧玉年华的少女为何会有如此沧桑的眼神。“我记得你许配给了河东的卫家,可是为什么你现在会在长安?
”典默想起历史上关于蔡琰的事情:她在与卫仲道结为连理之前,因故未能留在河东;而后再经历长安的动乱及战祸流离,被掳掠至南匈奴,直到多年后曹操将其赎回。这段不幸的经历,总让他感到深深叹惋。
此次救蔡琰不仅是为了救下皇帝,同时也是对他内心一种慰藉的追求。蔡琰的眼神突然黯淡了下去,让典默意识到问到了她的痛处:“说故事的人都有自己的不愿回忆的部分。我刚才的问题太过唐突,你不想提就当我没问过。”“讲述者总有不愿讲出的故事……”蔡琰轻声重复道。
接着又补充道:“公子的话很深刻。”蔡琰看着远处,神色伤感地诉说着往事:“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可说的,这还得追溯到三年前。当时的婚期定在十月,然而那一年因为家父酒后感叹董卓的过去被误以为是逆贼,因此遭到了王允的控告,入狱不久便逝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卫家为了自保,毁弃了与我的婚约。
于是我就一直留在长安城中,眼睁睁看着亲友相继离去,感觉自己如同无根之絮飘浮不定,不知哪里才是家。”听了这段辛酸史,典默才明白原来蔡琰从未与卫仲道完婚。父亲去世、被人反悔婚约并目送亲友们渐渐离开……这一切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而言实在是太过残酷。虽然可以理解,但现实总是无情,卫家选择切断一切可能牵连的关系也是常理之中。
但这些对于当事人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正当典默反思之时,忽然间领悟到了重点,不由自主地说出了心中疑问:“这么说,你还没有与任何人完成婚事,仍是待嫁之身?”正在追忆悲惨往事泪盈满面的蔡琰听到这个尖锐问题后,惊讶地看着典默,眼神似乎在问他的意图何在?
意识到自己失态后,典默赶紧微笑掩饰道:“啊,就是觉得你所遭遇的事情真是让人揪心。我… 我也非常难过。”你真难过还笑?蔡琰默默地望着典默,隐约觉得他对自己的态度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平心而论,蔡琰的确是一位典型的古典美女,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儒雅文人的气质。
对于像典默这样刚毅果敢的男儿而言,产生心动的情感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刚才的行为有些唐突了,因此他想好好培养与蔡琰的感情。于是说道:“昭姬妹妹,濮阳距离此地遥远,未来数日还要奔波赶路,你早点休息吧。”说完便急忙离去。
昭姬的经历让人倍感同情,以后在言谈上还需多加注意。典默总结完这些思绪后回到营帐,倒头就睡了。次日凌晨,还未见天明便听见了紧急的鼓声。曹昂披甲持刀闯进营帐,急促道:“先生,李傕和郭汜的军队已经追上了,父亲已经下达了作战命令,命典校尉等人阻击敌军,我们需速披甲跟随刘协一同出发!
”看样子李傕和郭汜也并非毫无理智,还知道带着军队追赶过来。典默立刻穿戴甲胄,快步走出营帐,发现蔡琰已在等候。两人骑上马,在曹昂的护卫下向东行进,不久便赶上了刘协所在的车队。见到典默安然抵达,曹操心中稍安,手中挥舞着宝剑催促:“快,加速前行,赶紧!”
队伍在曹操的催促下快速前行,但后方追兵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典默握紧缰绳,侧身对蔡琰说:“昭姬妹妹莫怕,我定会护你周全。”蔡琰轻轻点头,目光坚定。
前方出现一处山谷,曹操眉头紧皱,此谷地势险要,恐有伏兵。正犹豫间,箭雨呼啸而至,原来是李傕和郭汜早在此设下埋伏。典默大喝一声,拔刀挡箭,曹军将士纷纷反击。
混战中,典默紧紧护住蔡琰,左冲右突。这时,一股敌军冲向刘协所在马车,典默见状,策马冲去,将敌人一一砍翻。然而,更多的敌军围了上来。关键时刻,曹操指挥一队精兵杀出一条血路,众人向谷口突围。
好不容易冲出山谷,队伍已是伤亡惨重。典默身上多处受伤,蔡琰撕下衣袂为他包扎伤口。经此一战,刘协对典默更加倚重,蔡琰看向典默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别样情愫,而典默深知前路依然艰难,但只要有他在,定不会让身边之人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