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一过,苏家就忙起来了。
苏青远和苏青弘学堂也开课了,镇上的面馆也已经开门了,作坊也开始运作了。
至于县城的铺子,沈昭提前去安排了,不过暂时还没消息传来。
让人值得开心的事,苏云希和刘豆合伙做的腐乳成功了。
一开始是放在面馆让大家免费试尝,没想到大家都挺喜欢这个味道的,说是特别适合早上喝粥的时候吃,就着稀饭,连菜都省了,并且一罐能吃好长时间。
苏云希就在面馆专门腾出一个角落来摆放腐乳,有需要就自行购买。
一开始做出来的二十多斤,苏云希按一斤一罐装的,一罐卖三十文,没想到才一天时间就卖完了,有好多人都说要预定。
两人的合作也正式成立,所有的材料两人一同出,然后盈利就五五分。
本来苏云希是说四六分的,毕竟她只管出钱,做都是刘豆夫妻来做的,怕忙不过来,还把女儿女婿一家我都叫回来帮工,所以她一开始提议刘豆六成,她四成。
不过刘豆说要不是苏云希,他都赚不到这份钱,五五分已经是他占便宜了,不可能还让苏云希吃亏,所以坚持五五分。
并且苏云希还有高家的渠道能卖出更多。
他可是见过有管事模样的人来苏家面条作坊拉过面条,说是能把面条卖到其他地方,只要苏家能做出来,有多少他们要多少,包括这腐乳也是,所以根本就不愁销路。
刘豆感叹,他真是遇贵人了,都不需要动脑筋,就把钱赚了,没见现在村里人看见他态度都好多了,毕竟他可是和苏云希有合作的人。
正月十六,苏老爷子带着两儿子到镇上买牛,最后花三十两银子买了两大一小三头牛,苏老爷子还直言他赚翻了。
正月十七,苏家又在村里招工,着手翻整那一百多亩的荒地,这次时间比较赶,所以请的人比较多,连外村都有人来做工。
正月十八,苏云希开始在她的种植基地培育药材苗和红薯苗。
红薯育苗比较简单,挑选表面光滑、无病斑、大小适中的红薯做种薯,所以苏云希手里能做种薯的其实不多,不过她用空间里的土和灵泉浇灌长出来的苗根系绵密,根茎也长得壮。
药材苗培育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现在只有十多家报名,不过为了到时候怕苗不够,所以苏云希还是按多多的来培植,反正自己家地多,大不了到时候自己种就是了。
还好梦莲大伯母一家也来一起帮忙,那林砚也请了十多个帮工一起,总算在正月底把所有的药材苗种都种上了。
而且在灵泉水的浇灌下,已经开始冒嫩芽。
这段时间所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就连谢墨安也被苏二勇兄弟俩带着在山上砍伐椴木,为种植银耳做准备,还在房子的后院搭建了种植棚。
二月初一,刘村长在大槐树下敲响了铁钟。
“铛铛铛”的声音回响在整个村子上空。
村民们听到声音立即往大槐树的方向走去。
“村里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么,这铁钟都多少年没响过了”
“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听村里老人家说,上次敲响还是因为那年有灾害。不知道这次是因为什么,但愿是好事。”
村民们都忧心忡忡的往老槐树底下赶。
来得早的已经在卖弄自己得到第一手消息了。
“这次肯定是好事,我刚才看到云希姑娘也来了,她手上还拿了什么东西,肯定又是苏家有什么发家致富的好点子要跟大家分享呢。”
“希望会是真的吧,反正跟着苏家走不会吃亏的,你没看那刘豆家,现在成了我们村继苏家之后最有钱的人家了。”
“我说你们这些人真是想屁吃呢,你们真以为有这么好的事,如果真是赚钱点子,人家干嘛不自己闷声发大财,还在这白日做梦呢。”
“就是,那苏家能是什么好人家”
说这话的两人正是臭名昭着的刘癞子和刘臭蛋,此时的两人正一手勾肩搭背,一手在用签子剔着那口大黄牙。
不过他们俩话刚说完,就被旁边的的人骂了。
“哼,两个忘恩负义的东西,那天在苏家吃宴席的时候可不是这副嘴脸,怎么现在就在这诋毁苏家了,像你们这样的人,就算苏家有什么赚钱的点子也不会跟你们这样的人说,两个懒货。”
苏家那天的婚宴可以说只要你不闹事,基本来者不拒,这两人当时也是混进去了的,当时的吃相,村民们都还记忆犹新。
没想到占了人家便宜,现在又在背后诋毁人家,真是好不要脸。
随后被一群人围起来攻击,就差打起来了,两人不敌,只能灰溜溜的跑了。
而这时村长也站在高台上喊话
“大家静一静,我今天连大家来是有个事要说。这也关乎大家接下来这一年能不能吃饱饭”
说完也不等村民议论,又接着说道
“这第一,就是年前说的种植药材的事,现在药材苗已经培育好了,移栽后成活的几率非常高,如果还有愿意的种植的,待会儿还可以来报名今天是最后一天时间。”
“这第二件,就是云希在县城发现了一种亩产千斤的可以当饭吃的植物,叫红薯,现在也培育出来了,如果有愿意种植的就来报名,不过这红薯苗有限,一家最多就两百株苗。”
刘村长一说完,人群立马炸开了锅。
“什么,能亩产千斤,这叫什么红薯的东西,真的有那么好么”
“不知道呀,要真是这样,那以后是不是可以不用饿肚子了。”
“谁说不是呢,我们家人多,粮食产量少,要不是家里还有一个在作坊里干活的人,恐怕早就断粮了。”
“我家也是,今年苏家招了好几次工,就靠那点工钱挨着呢。”
人群都在议论着这话的真假。
“反正只要是苏家说的,我都相信,有时间在这聊天,还不如赶紧去排队领苗呢。”
“走走走,我也去,就是不知道这苗要不要钱。”
也有那些对苏家从来都相信的人村长刚说完就去排队了。
由苏青山记录名字,村长在旁边看着,免得有人家重复来报名的。
并且报名的时候也言明,种下去苗是要用心伺候的,如果到时候因为不用心导致大多数死苗的,是要做出赔偿的。
村长这话一出,有些打着浑水摸鱼的人家就开始打退堂鼓,这些人家也是在村里属于比较懒散的那种人。
最后,愿意种植药材的多了十多家,一共有三十多家人,种植红薯的的有九十多家人,有些就是什么都不愿意种,要么就是不相信村长的话的。
这些,苏云希没空理会,机会已经给你送到家门口了,愿不愿意那就是自己的事了。
在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苏云希忙的不可开交,她带着村里的妇女把培育好的红薯苗收割回来,再用剪刀剪成一尺(33厘米)左右的长度。
然后再到村民家里教他们该怎么种植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红薯种下去了,就是药材苗移栽。
移栽前又按苏云希说的全家上阵去树林里挖腐殖土,顿时杏花村后山热闹了起来,有些运气好的还在山里捡到了野鸡蛋。
等其他人的全部种植好了,苏家的才开始移栽。
就在苏家人在讨论要不要请人帮忙的时候村长带着一大波人上门了。
“村长爷爷,你们这是…”
苏云希盯着眼前这大群拿着农具的人,有些不解。
“云希,你帮了村里那么多忙,现在大家伙都种好了,反倒你们家的还空着,所以我叫了大家伙都来帮忙,放心大家都是自愿的,不要工钱。”
说完村长就带头开始干活,其他人也紧跟而上。
苏云希看着干得热火朝天的村民,心里十分感激,觉得之前做的那些都值得了。
苏家荒地被修整出来的还有一百一十亩地,药材种植和红薯种植一共去了十亩,剩下的一百亩全部种了小麦。
饶是这么多人帮忙,也足足到三月初才把所有地种完。
当时村民知道苏家要试种两季麦的时候,还觉得他们家太异想天开,说不定会白白浪费了这么多麦种,可苏家要坚持播种,他们也只能照做。
完工那天,苏云希请了所有来帮忙种地的人及其他们的家属吃了一顿饭,临走时又每家送了两斤面条,可把那些没来帮忙的人眼红坏了。
而那些来帮忙的人家里有几家却从来都是坚定的跟着苏家走,他们认为只要苏家想做的,就没有做不到的。
所以临走时每人在苏家买了一百斤的麦种,他们要做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列如村长家 梦莲大伯母家 大顺家 …等等几家。
而在几个月后,他们也庆幸他们当时做了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