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你并不是拿来贩卖牟利也是如此。
不过赵小侯最终还是拒绝了1号智能AI的申请。
其主要原因并不是担心制造电磁炮会不会违规的问题。
而是他感觉现在的电磁炮并不先进。
而从网络上搜集资料的1号智能AI,想要造出多先进的电磁炮,压根就不可能。
1号智能AI并没有自行研发改进的能力!
因而赵小侯还是打算有时间了,自己研究一下,然后将设计图发给1号智能AI制造。
毕竟现在的电磁炮块头太笨重了。
略微小型一点的电磁炮,能够发射几百克弹丸的,总重都要超过5,6吨!
像一些新式战舰上安装的电磁炮,能够发射上百公斤弹丸的,总重则超过了上百吨的重量。
至于丑德拉斯去年宣布研发的能够发射2克弹丸的手持电磁炮,总重也有18公斤。
当然,那种手持电磁炮由于电池等等的关系,也就只能够发射2次,就没电了,甚至于还会出现很多故障,只能算是还在实验室里的试验品。
这些电磁炮之所以这么重,主要就是因为发电机,线圈驱动装置,超导低温装置等等设备太重,最终导致了电磁炮的重量过重。
譬如那种舰载电磁炮的发电机,就有20多吨重,而线圈驱动装置也有七八吨重,至于超导低温装置也有20多吨重,再加上其它七七八八的东西,总重超过百吨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这样的电磁炮,赵小侯只能说是嗤之以鼻。
并且他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想要利用电磁炮将建造太空电梯所需要的物质给打到太空里去!
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完全是因为他计算过,以大夏现在的航天运载能力而言,想要将足够的物质输送到太空里去,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因为火箭发射本身就需要时间,而大夏所拥有的火箭数量也就只有那么点。
就算是赵小侯让1号智能AI帮着建造火箭,火箭发射的性价比也是相当低。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利用电磁炮将物质打到太空里去,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在很多科幻小说里,通过电磁炮将物质输送到太空里去,原本就是一种在无法建造太空电梯的情况之下的替代品。
至少,其时间利用效率要远超过火箭。
在接下来等待核聚变反应堆建设,太空电梯固定点最后加固以及后续服务建筑群建设的时候,赵小侯就在一间钢板房里忙碌了起来。
没法,现在一切的人力,机械都用在了太空电梯固定点的最后加固之上。
现在地下三十米的花岗岩层已经被凿出数以万计的坑洞,这些坑洞将会被埋入超高强度碳纤维绳索,用高标号水泥加固,最终这些超高强度碳纤维绳索将会相互交织,形成一体。
到那个时候,太空电梯建成之后,有这样的固定点,就不怕太空电梯飘走了。
之前就说过,太空电梯的离心力再厉害,也不可能将一块重量超过上百亿吨的花岗岩给拽走的。
因为太空电梯本身的总重最多也就只有3-6万吨。
由于这里地处南方大岛的南面海边不远处,气候炎热不说,在不吹风的时候,还有点潮湿闷热。
赵小侯坐在钢板房里,面前摆着个普通的锗碳芯片笔记本,右手边一个绘制输入板,身上的背心早就拔下来了,穿着个大裤衩,忙碌着。
要说他这一身,不知道的人看到,还以为是工地上的工人坐在那里玩游戏呢。
但实际上,他这个时候正在忙着设计电磁炮。
没法,这里太热了,偏偏他又不愿意开空调。
要知道他住的钢板房虽说也是钢板房,但却是安装了空调的。
可开空调就需要关闭门窗,形成一个封闭环境,才方便制冷。
但他作为香炉县土生土长出来的人,有一个香炉县的特习。
那就是不管天冷天热,他都喜欢开着窗户。
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必须透风透气。
否则的话,浑身不舒坦。
至于这种气候上的热,实际上他还是很享受的。
没一会功夫,浑身汗水淋漓,他就会冲到卫生间去舒舒服服的冲个凉水澡,然后再回到笔记本前绘制设计图。
要说电磁炮这玩意的原理已经是相当成熟了。
其本质无非就是利用电磁场产生的安培力对金属弹丸进行加速,从而实现高速发射。
因而现在电磁炮无非就是三种模式来发射。
其一就是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带电轨道组成,利用强大的电磁场加速弹丸。
其二就是线圈炮,通过线圈里的电流产生磁场,来加速弹丸。
其三就是重接炮,利用两个磁场重新结合产生更大的磁场来加速弹丸。
这三种电磁炮因为原理模式的不同,大小是不同的。
相对来说,线圈炮是体积最小的,而重接炮其次,最大的就是轨道炮。
基于体积的关系,赵小侯还是选择了线圈炮作为研制对象,他最初用了5个小时,就画出了一套线圈电磁炮的设计图。
这款线圈电磁炮所使用的材料,都是赵小侯研发出来的材料。
譬如常温超导材料拿来充当线圈材料,能够产生极强的电磁场。
可以这么说,这款电磁炮一旦制造出来,其威力也是相当惊人的。
但即便是如此,赵小侯还是用了一天时间,将这套设计图进行了改进。
最后定型的线圈电磁炮,能够发射2克的铁丸,其总重则只有惊人的12公斤。
由于这款线圈电磁炮是安装在氘元素海水提炼厂以及核聚变反应堆内外的安全防卫武器,因而赵小侯最终还是给其配置了一块6公斤重的金属氧电池。
等到制造出来之后,安装在围墙,楼顶等等制高点时,接上工厂里的电源即可。
如果工厂里的电路受到破坏的话,那么这块6公斤的金属氧电池,能够给这台线圈电磁炮提供射击200次的能源。
赵小侯的设计基本上考虑到了很多问题。
当天晚上,他就将设计图发给了1号智能AI,让其在智能实验室里进行制造以及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