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放下手中的茶杯,眼中闪过仇恨的光芒。
自从上次江南之行计划之后。
他原本以为后金或许可以消灭金州军。
哪怕不行,也能夺回大量的地盘,并且占领他们的军工厂,同时也能让朝廷和金州军发生矛盾。
然而,金州军的强大,却出乎了唐山的预料。
本来那种后装火器和连发火器已经让他感到很棘手了。
可通过几名逃跑的俘虏,他才知道。
金州军还有更恐怖的火器,甚至在不用看到人的情况下,便能将炮弹打到战场上。
而作为后金从小便被送到大明的奸细,随着后金的灭亡,唐山也彻底失去了依靠,失去了自己的家族。
如此巨大的仇恨,使得唐山根本咽不下这口气,无论如何也要为自己的后金报仇。
不过他也知道,从武力上想要对抗金州军是不可能的,至少现在是不可能。
于是他便联系了同样和天泽有仇的玉孝刚,开始了针对天泽的一系列计划。
将图纸交给大明,让大明制造武器,训练强军,对付金州军便是其一。
而唐山来到登州,为的便是第二个目的,挑拨天泽与大明文人的关系。
由于此时的大明王朝一大部分文官还没有意识到天泽的恐怖。
哪怕意识到了,心里的想法也顶多就是改朝换代,自己到时候投靠过来就行了。
但是和天泽打过交道的唐山和玉孝刚知道,天泽到底有多么不待见他们这群文人。
于是唐山的目的,便是以此为突破口,想要让全天下的文人聚集起来,对付金州军,毕竟这终究是文人士大夫的天下。
而且俗话说得好,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对手。
因此,唐山知道,天泽来山东的目的,绝没有那么简单。
从思绪中回过神来的唐山,见两人一副焦急的模样,也是缓缓的喝了一口茶,“你们知道天泽为什么来山东吗”。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陷入了短暂的迟疑,左边一人试探性的说道,“为了整顿山东”?
唐山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有可能,但不全对”。
另一人见状也开口说道,“难不成是发现了我们在搞鬼,来抓我们的”。
唐山摇了摇头,却拿出了几张报纸,“这报纸真是个好东西,基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道这天下一些大大小小的事 ”。
“也是用来控制舆论的一把利剑,天泽这家伙当真恐怖,竟然能想出这东西”。
“不过最近金州的报纸上,先是增加商品的出口量,又是售卖债券,到了最后甚至制造钱币,种种迹象无疑表明,此时的金州很缺钱”。
“而天泽又是个无利不起早之人,如果真的是因为你们说的那些事,他或许会重视,但应该不会亲自来到山东”。
“所以他来山东的目的有,且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钱”。
“不过山东的情况你们也知道,钱财基本上都被孔有德搜刮一空,用来和我们后金做贸易”。
“最后都落到了金州军手中,所以此时的山东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基本上拿不出多少钱,除了…”。
听到这话的两人面面相觑,突然想到了什么,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难道是孔家”?
听到这话的唐山也露出了笑容,“没错,十有八九就是孔家,毕竟百姓们可能不知道孔家到底有多少财富”。
“但是根据我的了解,孔家所积累的财富绝对不低于一亿两”。
“虽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但是我相信应该就是这样,所以接下来,你俩还要盯紧孔家那边的一举一动”。
“毕竟这里是大名,是儒家,是文人的地盘,金州军要是真的敢对孔家做什么?那就太好了,到时候我一定让他成为文人的公敌,让他受到天下文人唾弃”。
“不过在此之前,你们先去将那些文人被抓的事,宣扬出去,在组织一批文人到金州军的将军府面前游行示众”。
“我相信,迫于压力,将军大人会妥协的,当然,我希望他不要妥协”。
听到这番解释的两人眼前越来越亮,随后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好的,唐公子,我这就去办”。
唐山见状,连忙叫住了他们,“别这么直接嘛,记得要悄咪咪的来,不要让别人发现了你们”。
“好的,唐公子,”两人说完便离开了。
等了几分钟后,唐山拍了拍手,几名后金死侍走了出来,“这次的任务就靠你们了,到时候发生游行的话,你们躲在暗处,看情况射杀几名文人,将这件事情闹大,然后迅速撤退”。
“好的,唐公子,”两人说完便径直离开。
而随着两人的暗中操作,这件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在文人圈子中造成了剧烈轰动。
大量没参与此事的文人此时纷纷聚集于将军府门前,想要讨个说法。
将军府的大厅内,海兰珠和卞敏急火火的跑了过来,把正在看书的天泽吓了一跳,“你俩这是怎么了?这么着急干嘛”。
海兰珠深吸一口气,才勉强克制住了那焦急的情绪,“将军大人,门口有大量文人和书生聚集在一起闹事,说我们不该抓那么多文人,要求我们放了他们,并且要将军大人您公开道歉”。
一旁的卞敏也气呼呼的说道,“对呀,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敢在门口闹事,就不怕我们再把他们抓起来,也送到矿场吗”?
毕竟上次的学校事件,卞敏也是有参与的,她也是被骚扰的一员。
如今看到又有人捣乱,便又想将他们也送到矿场。
“那是在我们金州发生的事,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这消息,不然我相信他们没有胆子敢聚集在一起闹事的,走吧,出去看看,”天泽说着,便起身离开。
“放人”。
“金州军这么做,对得起我们吗?快点放人”。
“为什么要抓王兄?他还小,他还是个30岁的孩子”。
此时的将军府门口,大量的文人书生聚集于此,各种喧哗声,吵闹声,叫嚷声不绝于耳。
而在不远处,更是有大量的百姓在此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