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望着帐下诸将,曹操突然有些恍惚。

坦白说,他很羡慕王羽,最羡慕的不是王羽的名声和成就,而是对方麾下的那一票文臣武将。

曹操的用人理念和袁绍大为不同,比起名声、出身这些光彩夺目的表面文章,他更看重实效性。

名士,当然要有,这些出身世家,从小就接受正统教育的人是很有底蕴的,喜欢夸夸其谈很多,但务实者同样不少。

除了学识、智谋这些可以直接衡量的本领之外,名士的潜势力,长袖善舞的本领,也是稳定地方,选拔人才,募集资源所必须的。

不过,正所谓家无二主,尊无二上,阵营中没有名士肯定不行,但太多了也是麻烦。这些人都自大惯了,类似荀文若那种性情谦和,且表里如一者,实在少之又少。平时清谈尚要争个上风,在军中参赞,争权夺利的戏目还少得了吗?

袁绍接手后的冀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要不是郭图那帮人煽风点火,河北的形势怎么会变得这么恶劣?

沮授有谋,有威望,大局观极好,是当之无愧的王佐之才;颜、文骁勇善战;麹义悍不畏死;张颌智勇双全;高览沉稳坚毅……如果袁绍不将沮授调回邺城,不剥夺他的兵权,龙凑那一仗的胜负就很难说了。

王羽的纸甲虽然神妙,但也不是当真就无敌的东西,如果河北名士们不勾心斗角,别说纸甲,就算王羽逆天的搞出几万副铁甲又能如何?

所以,曹操对名士的任用一直相当谨慎,招揽的幕僚中,真正能称得上天下闻名者,不过荀彧等寥寥数人,多数不过是没什么声望的地方豪强罢了。

而且这些名士手中没多少实权,职责不过参赞军务罢了。争风头,没问题,只要有所约束,不把这股风气带到军中就可以了。

他真正任用的只有两种人,亲族和寒士。

倒不是他不知任人唯亲的弊端,实在是他这些亲族在他起家的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太大了,大到他根本无法忽视。而且他这些亲族也确实有本事,世风也是如此,他没理由不用。

但随着势力的扩大,这种用人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了出来。简单说,就是上下尊卑不够分明,使得他的权威性有所动摇,就像现在这样。

寒士是曹操最喜欢任用的一类人才,这些人出身寒微,非常善于把握和珍惜机会,执行命令很严格,态度也很端正,任劳任怨不说,因为没有人脉和名声,用起来也放心。

袁绍对沮授的猜忌,其实是一种必然。换成是曹操,一样会担心,只是他处理的手法可能更讲究点,不象袁绍那么简单粗暴,让人一眼就看穿罢了。

沮授在冀州的声望太大,人脉太广了,袁绍夺冀州,靠的就是这个,他焉能放心的将兵权尽数委于沮授之手?他也担心沮授照猫画虎,给他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啊。

若是沮授出身差点,袁绍就没这种担忧了,没有足够的人脉关系,就算拥有数万精兵,顶多也就是困守一地,想席卷冀州却又谈何容易?

不过,袁绍讲究太多,看不上那些出身寒门的人,也只好继续纠结了。

但曹操没有这些坏毛病,他很喜欢任用寒士,他的麻烦是,这种人不好找。

名士容易找,名声在外,还有人帮忙举荐,你想看不到他们都难。但这些寒士就麻烦了,没有深入接触,没有给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谁能慧识珠?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那还不是海底捞针么?

在这方面,曹操的进度远远落在了王羽后面,直到现在,也只有典韦、乐进、史涣等寥寥几个成果,比之青州的群英荟萃差得不止一点半点,这才是他最羡慕王羽的地方。

泰山王家人丁不旺,几个亲族也是平平,所以青州军中没有亲族的地位;而王羽施政方针又与众不同,除了青州本地人之外,对其他名士也没多大吸引力;但他就是眼力好,从行伍、草莽中简拔英才,一找一个准,都是既有本事,又忠心的。

这超凡的眼光给王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曹操私下里调查过,发现青州刺史府和将军幕府运转的效率极高,无论多大的事,只要王羽与几个关键人物商议过后,整个青州就会围绕既定方略运转起来。

屯田,前期的准备只用了短短的两三月,去年冬天还在与黄巾激战,到了春天,整个青州上百个屯田点却已经运作起来了!秋天的收成不如动乱前的青州,但比之中平年间,却是天壤之别。

其后的选士、开海、盐政、商贸,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一项项政令有条不紊的推行了下去。因为时间尚短,还没见到太大的效果,可单就这份效率来说,就足以让人惊叹了。

能有这样的效率,归根结底,还是用人用得好,带来的提升。

王羽说句话,青州上下无不凛然遵行,当然也会提出意见,却都是从拾遗补缺的角度提出的。无论最终会不会被采纳,都不会有意气之争,所有人都是朝着一个目标在努力。

简而言之,青州的最大特色,就是没有内耗。没有内耗,效率就高,效率高了,自然兵精粮足,无往不利。

要是在青州,就算打了败仗,会有人在所有人面前冲着王羽大呼小叫吗?

当然不会有。就算有,也不会在军议上。

曹操自忖不是很拘泥小节的人,若是部下有什么怨怼或不满,当私下里吼几声,他也只当是清风拂面,全然不会放在心上。而夏侯渊这个族弟当众冲着他大叫大嚷,这就不是脾气好,能忍就能对付过去的了。

换成乐进等人,肯定不会这么没规矩,真不识大体,自己也可以行军法立威;

若是荀彧、程昱等人,他们压根就不会犯这种错误,就算在私下里,他们提异议的时候都是绕着圈子说话呢,何况当众咆哮?

也就是这些亲族,手心手背的,又自觉占着理,让自己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能耐着性子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憋闷得很。

可是没办法,这就是现实,没有王羽那种神奇的眼力和不顾一切的劲头,就只能在妥协之中求进步,将局面一点点的导向正确的方向。

“二位吕将军到了没有?”

曹操这个转折实在有些突然,亲卫愣了一下才答道:“回禀主公,二位将军正在帐外听令。”

“快,快请他们进来……不,某亲自去请。”说话间,曹操转过帅案,快步走向门外,看也不看夏侯渊和曹仁一眼,像是将刚才的冲突忘了似的。

“孟……”夏侯渊急了,抬手就要拦人。

放着大事不说,却亲自出门迎接他们?凭什么啊?这仗败就败在这俩废物身上了,不给他们脸色看,已经是看在分属同盟的份儿上了,还值得给他们这样的尊重不成?

一旁曹仁手疾眼快,一把扯住了夏侯渊,用力极大,以夏侯渊的力气,一时也是挣脱不开。

曹仁凑在夏侯渊身边,低声道:“妙才,你要做什么?”

“当然要说个清楚,哪有这么不明不白就……”

“你不说,主公迟早也会解释,没人当你是哑巴。现在可是在军议,你这么大呼小叫的,让主公的脸面往哪儿摆?”曹仁损失不大,所以也比夏侯渊冷静得多,他早就看出曹操脸色不对了,刚才说话,也是替夏侯渊开脱的意思。

曹操说是去迎接吕家兄弟,其实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将刚才的尴尬气氛带过去,以免夏侯渊太过不知进退,逼得曹操不得不行军法,以维护尊严。

这道理,曹仁一眼就看明白了,自然要拦住夏侯渊,不让他继续纠缠,令场面更加恶化。

这顶帽子有点太大,夏侯渊顿时就冷静下来了,急忙解释道:“某可没有冒犯主公的意思,只是……”

见吕旷兄弟已经到了门前,曹操一脸笑容的迎了上去,曹仁快速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主公也没有计较之意,你且不要多说,等私下里再去寻孟德道歉便是。”

“也好。”夏侯渊想想也是,连忙点头。

“旷败军之将,怎敢劳曹将军大驾亲迎,死罪,死罪。”见曹操亲迎,吕旷也是大吃一惊,连忙躬身下拜,连道惶恐。

吕翔不敢迟疑,也随着兄长一躬到地,心下却是又惊又喜,暗赞自家兄长料事如神,曹操竟然真的以礼相待,其意甚诚。

看来,不但今天这一劫平安度过,说不定还能因祸得福呢!

曹操摇摇头,一脸沮丧的自责道:“诶,今日之战,是操指挥调度不利,中了王羽的计谋,故而大败而回,连累二位将军损兵折将,已是心下不安,又岂能推诿于人?明光、子升如此多礼,愧煞操也。”

“将军何出此言?”夏侯渊的质问,吕旷兄弟在外面多少听到了一些,此刻脸上的惊讶倒有一多半是装出来的,另一半才是对曹操反复强调中计的疑惑。

“幽州地广人稀,民风彪悍,对敌的又是鲜卑、乌桓诸胡。诸胡生长于大漠草原,来去如风,步卒与之对敌,原有诸多不利之处,故而幽州精锐,尽在骑兵,步卒顶多不过守城、维持治安罢了……”

这一次,曹操倒是没有转移话题,但说的话,表面上也与先前的话题关联不大,但仔细一琢磨,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迎战的决策是曹操做出的,众将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因为公孙瓒的主力不在,大家谁也没把田楷率领的幽州步卒放在眼里。结果,青州军还没出手,曹军就被打了个灰头土脸,曹操这才下令后退。

显然,曹操一直说中计,应该与此有关。

“田楷的部众何来?不过招降纳叛,挟裹了诸郡的郡兵而已,跟在青州军后面,打打顺风仗还可以,摆明车马的对战,他们有何能为?”

程昱大有深意的望了夏侯渊一眼,然后从容出列,问道:“那今天,田楷人数略少,却与妙才将军战了个旗鼓相当,这中间莫非就是主公说的诡计?”

“其实也算不上诡计,”曹操意兴阑珊的挥挥手,苦笑道:“同样的招数,吾已经见识过了,结果一时不察,却又在同一招上吃了大亏,真是让人情何以堪啊。”

“同样的招数?”夏侯渊先被曹仁劝住,然后又得了程昱的暗示,本想着安分着听完,结果听到这里,还是不由自主的奇道:“咱们不是第一次跟王羽交手吗?”

他今天这么暴躁,其实也与对手有关,王羽出道以来,正面战场上从没打过败仗,隐隐有了天下第一名将的势头。谁能打败王羽,就能将这个称号收入囊中,试问天下武人,又有哪个不动心?

反过来,打输了就糟了,会成为王羽登顶的阶梯,被人钉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就算河北大战最终还是四面合围,解决了王羽,曹军众将的名声也完了。就像是汉军众将对上项羽似的,项羽最终是输给了刘邦,但有多少人会认为刘邦,或者汉军的哪个将军是楚汉争雄时代的第一名将?

有想于此,他的急躁也就可以理解了。

曹操面露萧索之色,长叹道:“第一次用这招的人,虽不是王羽,但最终也败在了王羽手下,而在那人手下,我军一败涂地,操也是因此为天下人所笑啊。”

“莫非是……徐荣徐公卿?”荥阳之战,是曹操永远的痛。

第一次指挥大规模会战,第一次一败涂地,全军覆灭,夏侯渊自曹操起兵开始,就一直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焉能不知?若非这仗败得太惨,把起兵时积累的家底全都赔进去了,这两年大伙也不至于这么艰难,连质子都送出去了,才勉强拿下东郡。

“主公的意思是……王羽把青州悍卒打散,掺入了幽州步卒之中?难怪,难怪幽州军可以展开五角梅花阵,而且还应用自如,聚散自如,竟是隐隐有了强军之势!”

突然插话,自问自答的是乐进。

乐进出身寒微,是曹操起兵之际,从行伍间提拔起来的老兵。虽然在军中的地位不高,但却深受曹操信重,时常就军事问题做商讨。荥阳之败,让曹操刻骨铭心,他和乐进没少总结经验教训,反复推演。

曹操当时统帅的是联军,人心不齐,指挥不便,这是失败的主因。然而,徐荣的兵马,也是七拼八凑来的,有洛阳的北军、有长安来的边军,还有董卓从河东、弘农带来的郡兵等等。

曹操那时能直接指挥的部队有一万左右,嫡系的私兵也有五千;而被董卓的提拔成中郎将之前,徐荣就是个普通的杂号将军,直属的兵马和校尉差不多,只有两千多。

在军队构成方面,双方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或者徐荣还相对落后的,但双方在那一战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徐荣的部队如臂使指,运转自如,发动猛攻的时候,连车悬阵这种传说中的阵法都能运用自如。摆阵势很简单,纸上谈兵更容易,但能实际运用在战场上,那就大不简单了。

那可不是看几本兵书,挥挥手,随便下几个命令就能解决的问题。

怎样才能用最简单的命令,让军队完成最复杂的操作?将兵的契合度不够,中军的命令能否传达给全军将士?军队的训练不足,就算指挥到了位,士兵能不能跟得上指挥?

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就算懂再多兵法,也不过是个赵括罢了。

以董卓对外系将领的猜忌,徐荣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掌控部队,那他是怎么将一支杂兵打造成精锐之师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曹操很久,最后靠着钟繇帮忙,才从胡轸这个当事人那里得知了真相。

“吾一心只放在与王羽斗计谋,想着如何实现分进合击的战略,提防他潜在暗处的伏兵,却没想到他竟是在幽州军中做了文章。”

曹操深深叹息道:“王鹏举一向擅用疑兵,他既然将目标放在了我军身上,就不会没有后手,我军卜一接战就落了下风,若不速退,等战事胶着,再退就来不及了,唉!”

一时间,众将皆是默然,只有夏侯渊不甘心的嘟囔道:“也未必吧,既然青州军已经散入幽州步卒之中,那顶多也就再有赵云的伏兵而已,前阵挡不住,就变阵啊,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冲轭阵的精要就在于各阵互相呼应,前军退,敌军若追击,就会遭到后军和中军的夹击,前军稳住阵脚后,也会加入反击,而不是败退了就站不住脚。所以,就算吕旷的右翼完全崩溃,也没什么可怕的,让曹仁顶上去就是了。

刘岱胆子不大,援军可能来的很慢,王羽也有可能用疑兵牵制,让他疑神疑鬼。但同样的,王羽也没什么后手了,赵云的骑兵到底在不在战场附近还是两说呢,难道他还能指望与高览对峙的刘备来帮忙吗?

“哪有这么简单。”曹操冷笑道:“青州军的重甲步卒还在中军,等两军全面打起来,他亲率催锋营攻我中军,谁能当之?妙才你能吗?”

“……”夏侯渊不说话了,连混杂了青州军的幽州军他都应付不过来,催锋营偌大的名头,可都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他又哪有必胜的信心?

见夏侯渊脸涨得通红,程昱生恐他又闹脾气,赶忙打岔道:“主公,我军退避,刘使君那边又……这东线的掎角之势,已然被破了,为之奈何?”

曹操担心王羽设伏兵,对刘岱半渡而击,但同时也担心刘岱小心过度,不肯来援,很是纠结。结果吃了败仗之后,刘岱那边的信也到了,说是发现了历城方向出现的青州军,故而不敢轻动,果然是没来增援。

曹操最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

接下来,曹操只能选择退兵,或者在乐平死扛王羽了,刘岱的援军也许回来,但时间却难说得紧。对曹操来说,形势相当不利。

“没办法,形势逼人,想尽收全功是很难了,与其冒险作战,不若退上一步,暂且维持住战线不失,等待本初兄扫平黑山罢。”(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雷武逆天明末三十年修罗武神从山贼开始明末钢铁大亨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
25小说网搜藏榜: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家父曹孟德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25小说网最新小说: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