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的命令传达下去。
很多人都开始为了各种目的在反对。
但是有一部分人反对的没有道理。
许多人不了解宗族制度的害处。
这些深受其害的底层民众,还把这一制度当做传统文化大加宣扬。
在亲情血缘的掩盖下,多少罪恶发生在这封闭的村子里。
常常有以宗族的名义,对势单力孤的家庭进行欺压。
所以很多人以宗族的名义号召大家抵制。
最先发生问题的地方。
就是一个齐家屯的小村子。
村里人不多,也就一千多人口。
绝大多数人姓齐。
当李佑的命令传到这里。
齐姓族长首先发动抵制。
但是其他的人全部同意了。
因为一点。
这个族长刚说完不奉令。
就被射成了筛子。
然后就是喜闻乐见的分地了。
除了强制迁徙的齐家村两百核心人物。
其他的齐姓族人全部被李佑派下去的工作队。
强行分割了土地。
实际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佃农们也收获了一定量的自耕地。
虽然对于地主阶级来说。
这些事情无法接受。
然而没有办法,李佑下定决心的事情就没有人可以改变。
之所以如此简单就能指挥动军队。
关键就在于李佑军大多数都是峡州来的流民和李佑放出的奴隶。
根本和荆襄两州没有利益纠葛。
一个人都不认识。
所以执行命令铁面无私。
徐婉婷都劝过李佑不易如此做。
叫李佑徐徐图之。
但李佑可不会听命于人。
他自有一套理论。
李佑认为尽管现在这些人都和地方上没有纠葛。
但只要统治日深,地方上派驻的行政官员自然会和地方的利益趋于一致。
自从二度造反,李佑就没有只当一个皇帝的目标。
李佑想的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
黄炎培曾经说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干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干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官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所以这以上的原因。
也是李佑下定决心瓦解宗族的目的。
虽然李佑可能推翻不了李世民的铁桶江山。
然而他还是想着做点事。
这样子就算兵败被杀。
还留下了一点遗产。
所以这是李佑非做不可的尝试。
那就是凭什么只能去指望皇权与家族。
解决完宗族问题。
李佑得知了程知节南下的消息。
已经进驻邓州。
先锋已与李佑隔着汉江对峙。
李佑得知后,集中了十万大军,也往西北方向慢慢靠近。
十月初二,李佑占领新野。
这是刘玄德在刘表手下韬光养晦的地区。
也与邓州的直线距离不过六十几里地。
但是这时候天公不作美起来。
整个邓州区域里下起了大雨。
三天未停。
十月初五夜,正当李佑和唐羽黄风等人商量何时出兵时。
“报”
听到这个声音,李佑微微皱眉,其他人也停下各自的行动。
这么晚了还有事情。
那只能说明,唐军动了。
“进来。”李佑直接让人进来。
看了看装束,应该是派出去的斥候兵。
那斥候先是拱了拱手,然后直接说道,“我们在十里外发现了唐军。”
唐羽毫不在意,“唐军?是他们的巡逻队吧,有多少人。”
也不怪唐羽这样想。
现在这天气怎么打仗呢,这时候的道路建设属于是一团乱泥。
一下雨就根本不适合大军行动。
只能是零星的巡逻队出现。
其他人也不并不在意。
但是斥候接下来的话,就是却引起了李佑造反集团的注意。
“唐将军,不是巡逻队从队伍规模看,至少有七八万。而且从队伍的行进规模来说,他们的后头还有军队,据卑职看来,这应该是唐军的主力。”
“什么?”黄风也是连忙起身,一副难以理解的表情。
“他们是不准备回去了吗?就这种天气,还是夜战,程咬金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一旁被逼着当先锋的薛万彻幽幽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