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回禀君上……”

蔡京徐徐起身,早已准备多时的他,很快压下紧张感,缓缓开口道:“此等臣子所为,恐为再立霜台!”

李彦眉头扬起,语气中透出满意:“不愧是蔡相,所言一针见血。”

霜台就是御史台,御史职司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霜台”,而如今燕廷里面,是没有御史台的。

他设立中书省和都督府,一文一武,与赵宋相比,恰恰缺少了这个重要的监督机构。

这点遭到了不少士大夫的诟病,暗地里议论百官妄为,我行我素,尤其是那些早年跟随燕王的功臣。

但实际上,这群人忽略了,或者说有意忽略了,朝廷是有监察机构的。

如都督府辖下的督查部,就是详查各军,吏部稽勋考功两司,也是严格记录官员表现。

两者互相监察,同时接受对方的督查。

只是这些部门终究没有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地位显赫的机构。

所以此番燕廷出兵,确实是为求时机,不宣而战,抓到这么个好机会,舆论声势自然造了起来。

蔡京不去争论此言对错,更不会仅仅局限于文武,而是道出背后深层次的目的,展现出了宰相应有的格局,又凝声道:“言官一职关系重大,不可轻定,君上有意前朝弊政,更当慎之又慎!”

李彦道:“依蔡相之言,前朝言官有何弊政?”

两人交谈之际,起居郎正在不远处奋笔疾书,将一言一行都记录在案,日后会编着为太祖的《起居注》。

听到这一问时,起居郎的笔尖轻轻一颤,马上知道这段对话不仅关乎到御史台的重立,更会影响言官接下来的权力与声名,立刻全神贯注,不敢错漏一个字。

蔡京也知道,自己真敢讲出言官的坏话,后世在文官笔下就难以留下什么好名声了,但他同样清楚,想要坐稳宰执之位,就要配合御案后的这位天下至尊,将其想说又不好明说的话道出:

“御史制度,古来有之,掌记朝廷动静,纠弹百官朝仪,毋惮大吏,毋询私交,位卑而权重。”

“然据唐制,御史言事需先上报御史台,方可奏报,直到前朝仁宗时,中丞刘子仪定规,御史不需上报,直接向天子上奏,又有闻风弹事,由此不可收拾……”

“台谏言官每每听闻***要员的传言,不详加调查,先行弹劾,专务阴私莫辩之事,加以中伤,两府重臣不敢得罪,因此升官尤其迅速,此等沽名邀誉,亦无监督,自是气焰嚣张,无所顾忌。”

“仁宗见之,定奏事范围为“不忠、不正、不孝、不义”,却终难遏制,以致于朝政官员“闻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之言,行政迟缓,人人自保。”

“君上革鼎弊政,自当引以为鉴,不可令御史台再复前朝之势!”

起居郎一丝不苟的记录,心中暗暗惊骇,这位宰相是真的敢言语啊,而君上没有丝毫驳斥,看来对于言官的印象也着实不好,御史台危矣……

李彦其实很平静。

蔡京说的这些坏处,确实是他想说又不好明言的,但赵宋御史言官的优点,同样不可否认,比如对权臣、对外戚、对宦官,进行了强有力的压制,更能对天子进行一定权力的约束。

宋仁宗就愿意接受言官的约束,他是一位没有能力,但很有数的皇帝,有评价“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这其实不容易,毕竟拥有主宰天下的权力,很少有人能做到自知之明,所以皇帝位置上多的是眼高手低之辈。

仁宗能虚心纳谏,唾面自干,执政期间又是天灾频频,西夏崛起的年代,能平稳地将政权交托下去,就是合格的皇帝,当然坐拥那么多名臣良将,却什么大的成就都没达成,终究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不过御史台确实是在仁宗朝彻

底崛起的。

其实御史在许多皇帝眼里,是充当耳目的帮手,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

毕竟上到中央各品级官员,下到地方大员,都会被御史台的阴影笼罩,“宰相而下畏之”,只要稍有不慎,哪怕没有证据,言官们都可以上奏弹劾。

在这样的风气下,天子可以利用御史,光明正大地给臣子打板子,平衡朝局。

所以在权力架构里面,这是一个必然出现的产物,李彦想要改变的是风气,而不是真的将御史抹掉,那同样会出大乱子。

蔡京也很清楚,御史台只会遭到压制,不可能不复存在,而作为宰执,不能一味只说问题,也该提出解决问题之法。

他熟练地从腰间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奏本:“御史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定当详规,臣初拟《监纪九款》,请君上过目。”

李彦好奇地看了看这位的腰间,猜测里面还有几份奏本,等到内侍将奏本呈上,展开后细细一看,顿时赞道:“好!”

相比起吴用的《僧侣考选详规》,蔡京的《监纪九款》更加成熟,开篇第一条就很不错:“御史出身,不限进士,三十以上者,方许赴吏部考选授职,务得公明廉重,老成历练,不许新进初仕任用。”

这是保证当御史的人选有足够的阅历,而不仅仅是看重文名清誉,有理有据,十分重要。

紧接着第二条,同样是直中要害:“纠举之事,须明着年月,指陈实迹,明白具奏,若挟私搜求细事及纠言不实者,当记功过。”

这其实就是不再允许“风闻奏事”“闻风弹事”,谏官不再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要拿出一定的实证出来,同时记下功过,使之不再肆无忌惮。

如此难保不会有消极怠工,所以第三条就来了:“御史当各举其职,有知善不举,见恶不拿者,降罚贬迁。”

御史人数稀少,不能让尸位素餐之位久居,一旦没办法做好弹劾工作的,立刻去职,让更有能力的官员担任。

也难保不会有御史一心为公,却被有心人迷惑,加以针对,第四条考虑的正是这点:“御史考试除授,兼刑断之能,优先录用。”

御史也要考试,并且以刑部有经验者,优先录用,这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加掌握奏事的准确度,不被女干人蒙蔽。

……

蔡京的执政能力确实没话说,李彦一条条看下去,发现如此改革之后,御史言官的定位更加清晰,职能也更加明确,当然也更难当。

不过言官本就是一条官场捷径,既然想要通过弹劾天子,纠错百官来火速升官,就要有相应的能力与担当,不可能便宜事都占尽。

所以李彦满意地放下奏本:“此实作事,行修于躬,御史台第一任长官,蔡相可有人选?”

这本来是习惯性一问,毕竟人家拿出《监纪九款》,自有举贤之能。

换成以往,蔡京会推辞,但这回他目光微动,开口道:“臣举荐公孙尚书,为御史台长官。”

李彦有些诧异:“哦?”

蔡京道:“公孙尚书昔年为判官,为人刚正不阿,擅断刑事,又曾遭前朝御史弹劾非议,深知其利害,久未归刑部,今刑部已有章程,若迁御史台,更尽其责!”

李彦看了这位宰相一眼,嘴角微扬:“准奏!”

……

“荒谬!荒谬!公孙昭岂可为御史之首!!”

相比起前朝,宫内消息京师满天飞,燕京的街头巷尾,很少传闻王宫内的逸闻,但有关御史台的成立和长官之选,还是以最快速度传到了有心人的耳中。

一时间,群情激奋。

此事其实相当敏感,如果蔡京胆敢阻挠,那指不定有书生去王宫请命,痛斥“蔡贼女干佞,闭塞圣听”。

但现在蔡京把前朝

御史一通骂,又拿出《监纪九款》,最后还举荐公孙昭为御史台长官,就把这群士大夫恶心坏了。

关键是目的没达成。

他们为什么执着于御史?

不光是为了广开言路,而是想要旁敲侧击,士大夫的地位到底有没有改变。

明眼人不止是蔡京、李格非等人,不少士大夫冷眼旁观,总觉得这位燕王在文武方面会有倾向。

毕竟五代武人乱政,宋朝引以为鉴,崇文抑武,使得士大夫的社会地位直线提升,彻底凌驾于武人之上。

那么从燕朝的角度上,前宋文人的党争乱政,也可以说是亡国的根源之一,宋末帝的谥号是“禧”还是“厉”,保守激进两派,至今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士大夫也怕地位受到打压。

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御史台的成立于否,由谁任职,背后的政治含义就很大了。

结果得到这般结果……

“任公之子来了!任公之子来了!”

一座府邸中,正当众人激愤探讨,突然传来通报。

公孙昭当年与任伯雨的恩怨,众人还记在心中,其子在通缉告示前为父争名,竟被暴民打死,如今听得任伯雨的后人前来,纷纷起身相迎。

就见一位书生双手托着任伯雨的牌位,仍旧披麻戴孝,入堂后直直拜下,一句话让周遭齐齐变色:

“先公枉死,恶贼逍遥,今任申先祷告上苍,盼恶贼战死辽东,不得归境!”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雷武逆天明末三十年修罗武神从山贼开始明末钢铁大亨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
25小说网搜藏榜: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家父曹孟德重生三国,家兄孟德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
25小说网最新小说: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