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休息这几分钟的休息时间,观众席上的几位领导继续交流对音乐艺术发展的想法,主要是几位前辈想听一听年轻人有什么见解。杨景行是觉得培养和扩展市场比扶持从业人员更重要,虽然推广的工作前辈们一直都努力在做,比如高雅艺术进校园就搞得挺不错,但杨景行还是觉得可以在方式方法上寻求突破。
王进哲就从眼前出发,先给艺术中吴心总裁郑重介绍一下接下来的第二交响曲,从指挥到乐手包括他个人都认为这件作品很有希望成为“经典”,甚至有可能成为若干大乐团的保留曲目,当然有个前提,就是西方听众能接受中国民乐,因为这中间毕竟有一道鸿沟,好在杨主任已经名声在外……
正说着,几位领导先后都看了一下侧门方向,民族乐团的前辈们鱼贯而入,是不是要当听众给爱乐压力呀。从业人员嘛,都很自觉地保持了安静,这么多人却没什么交谈,导致看上去有点古怪。这时候剧场内比真正的音乐会中场休息可安静太多了,连幕布后面放轻的脚步声交谈声调整乐器的声音都能被前面听到,显得挺紧密而有条不紊。
来观众席的不光是民族乐团的人,也有爱乐的一些演奏员,看样子是下半场不用上场的都来了,还有几个工作人员,少说六七十人。大家也不用争抢,那么多空位随便坐了,但没没人来跟领导挨着。
陆白永也过来了,对演奏员只是点头微笑致意的杨景行就起身让座了:“陆指。”
“坐吧。”陆白永不在意地在杨景行旁边坐了,说:“总结了一下。”
杨景行笑:“您太精益求精了。”
吴总裁也肯定:“很精彩,刚刚文团长王团长和杨主任都对陆指挥的指挥交口称赞。”
陆白永好像听不进去这些废话,稍微笑一下就坐稳了。
吴总裁挺周全的:“王团长说到哪儿了?”
王团长继续,他的策略是出口转内销在很多行业都是好办法,不少年轻点的艺术家音乐家已经有意无意在这条路上走得挺顺畅,如果杨主任也那样做,必定获得巨大成功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造成影响力将不再仅仅是他个人的,如果假以时日,相信浦海音乐学院、浦海民族乐团、三零六乐团、浦海爱乐乐团,都能在世界乐坛有一席之地。
听王团长说得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杨景行自己还在尴尬呢,文付江先讨论了:“我想杨主任也不是没想过这些,可是独木难成林,所以他才做了这么多工作。虽说能者多劳,也不能把全部担子都压在杨主任肩膀上,杨主任也有女朋友,也该有时间过一过小日子。”
前辈们呵呵,不过杨主任好像也不在意取笑:“我担不起太多重任,也不敢太自以为是,多些朋友伙伴一起上路胆子才能大一些。”
吴总裁深沉点头同意:“对,独木难成林,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都不乏优秀人才,很难得杨主任还能考虑到普及和教育,大剧院艺术中心的三项基本功能首先是普及和教育,原创质量。我问一句外行话希望杨主任不要介意,在艺术质量的标尺上,陆指挥认为这首交响曲可以排在什么位列?”
杨景行有点尴尬,陆白永倒是正经严肃:“我个人认为,综合考量后第二交响曲应该在当今世界乐坛最具艺术价值作品的行列之中。”
杨景行干笑:“陆指您给我好大压力。”
陆白永迂回一下:“当然,需要经过时间和听众的验证。”
王进哲积极:“这个我和连指挥的沟通比较多,连指挥也认为这件作品即便是把民乐配器改成西洋乐器,虽然会失掉神韵,也依然是抬高天花板的作品,连指挥认为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正是当今乐团甚至世界乐团都欠缺的,所以在文团长和陆指挥支持下两个乐团紧密联合起来,尽力保证这次的首演一举成功。当然,陆指挥说得也很对,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是需要更多的人去挖掘,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沉淀。”
除了杨景行,几位领导都点头,吴总裁略振奋:“说得对,其实我对杨主任作品的艺术价值是深信不疑的,我是有个不情之请很难说出口呀。”
不光杨景行,团长和指挥都表态,尽管说呀……
吴总裁就不客气了,说从明年开始,大剧院艺术中心每年至少要举办二十场公益演出,演出门票最贵不得超过八十,这么一算就算是观众爆满票房也就十来万。尽管亏损压力很大,但是艺术中心还是想尽量给买公益票的听众献上高质量高水准的节目……
杨景行立刻表态,如果作品能登上公益演出的舞台那是自己的荣幸。两个乐团也连忙帮作曲家证明,杨主任的作品基本就是免费授权的……
吴总裁倍感欣慰的样子,似乎自己得了多大好处一样真心感谢。
别急,杨景行也对几位领导有个不情之请或者建议,希望艺术中心和乐团以后能在创作环节上多一些投入,多支持鼓励创作者。杨主任知道身边很多同学同行甚至老师,确实是存在辛苦耕耘后不能得到合理报酬的情况。
吴总裁大方承认了这方面确实还有欠缺,他也知道国外即便是学生创作的只演出一场的委约作品也往往有数千美元的酬劳……
简直高层会议了,可是铃声响起幕布升起。会议只能暂停,总裁调整下姿势提议大家先好好欣赏音乐,先鼓鼓掌。
台上六十四位演奏家这就亮相了,看上去是典型的管弦乐团布局,不过小中大低音提琴组都有精简,然后在第一小小提琴组后面是琵琶组,第二小提琴组后是扬琴组,中提琴和管乐之间是三弦组,二胡夹在了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之间。
何沛媛坐在三弦组末位的,像大部分演员一样略带微笑看着观众席,不过没怎么看作曲家,大概视线扫过了一下,都办没能看清楚无赖脸上灿烂的笑容。
主持人精神饱满上台,下半场的开场白有点长,先是简要概述西方音乐史,然后形容词感叹词多一些地骄傲中国音乐史,还说起了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碰撞或者融汇的格局,最后再请欣赏杨景行第二交响曲,看看中西之间能融汇碰撞出什么样的“浩繁、激『荡』和秀美、温润”。
观众席人数可翻了几番呢,而且大多是同事和相识,欢迎指挥的掌声挺热烈了。
连立新上台依然没什么话说,跟观众致意后就上指挥台,示意乐团准备,提琴组就纷纷架起了弓弦,木管也就位。连立新的个人爱好,喜欢检阅的感觉吧,背对着观众站立不怎么动的时候肯定是在视线扫视乐团,排练的时候有长达一分钟的,不过这会没那么做作,就半分钟吧,观众还是有这点保持观望的耐心的。
随着指挥的右手猛然提起,在最高点短暂停顿,然后变得非常柔缓地下落,大提琴组先开动起来,沉着的旋律伴随着低音提琴的拨弦,感觉很平常的开头,完全没有先声夺人的感觉。在大提琴组把一段旋律快表达完的时候,木管组加进来点缀了一下,让音乐的感**彩变得鲜明了一些,多了些灵动和点点欢快,不再显得那么沉稳甚至单调。
木管稍微活跃了一下后就跟大提琴一起轻柔下去,短暂的安静,然后一直紧盯着指挥的竖琴随着命名开始拨弦,有点奇怪的完全没有歌唱『性』的音符,不过这种奇怪的感觉在单簧管轻柔地加入后就基本消失了,接着第一小提琴组开始了,几个音符就就让人能觉得旋律挺有歌唱『性』的。有别具一格的竖琴和柔弱的单簧管衬托着,小提琴的旋律风格也很快明确了,就是简单,简单得让人感觉作曲家在糊弄,但是简单中却显出些肃穆庄重,对业务稍微熟悉点同行都应该能第一时间想起圣咏,想起中世纪。
中世纪时期器乐还很不成气候,所以这时候台上的大部分演奏家其实都是无所事事的,虽然都做出聚精会神的样子。
小提琴似乎唱圣咏唱得忘我,连指挥也沉浸在宗教音乐里摆弄自己的肢体,可是突然,连立新醒过来了,果断甩出手势,严阵以待的扬琴组就一起开工了。
不知道是旋律和声搭配得好还是扬琴本来就跟小提琴很般配,在圣咏中响起的中华民乐的独特代表『性』音『色』之一,没让人有突兀的感觉,观众席上的人好像都没有一点不适,但是有意外和惊喜。
其实何沛媛的担心有点多余,陶萌就算在现场也多半听不出扬琴是用《绽放》里的旋律素材亮相,作曲家还是进行了一些发展变化再组合的,只是情感『色』彩没多大变化,可能会让熟悉《绽放》的人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扬琴响起后,第一小提琴组的十个人两个两个地停手,圣咏逐渐停歇,感觉是把主角让给扬琴,让扬琴用《绽放》的素材作为动机演绎出接下来几个小节越来越鲜明却始终简单的旋律,这里的扬琴的『色』彩表现其实是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传统的,似乎只是把扬琴当成了一种简单的打击乐来用。不过毕竟是交响曲,不能一直简单下去呀,在扬琴的主角地位得到了确定后,铜管开始工作了,定音鼓也开始轻轻敲,然后大提琴组也加入。
扬琴也就当了八个小节的主角,然后就从谱面消失了,但是音乐上并不会让人觉得突然,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感觉,而此时乐曲也就过度了一个新阶段,多声部集体运作,有交响乐团的感觉了。作曲家在这儿并没搞出什么新鲜,反而会让同行第一时间想起佛莱芒乐派和勃艮第乐派,接着就是朝世俗音乐发展过度,作曲家的意图非常明显,这就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了。
作为一个专业学院派作曲家,要模仿一下特定时期特定流派的风格不应该有很大难度,好在杨景行在这里用不长篇幅模仿或者致敬了诸多作曲家的路数,显示出了比较强的归纳融汇能力,应该不至于让人质疑天才江郎才尽了。
乐曲已经开始四分多钟了,比中世纪要丰满复杂一些的文艺复兴时期也眼看走到尽头了,在一个让人难以察觉的转折点,干坐了好久的琵琶组集体拨弦,但是琵琶的亮相没先前扬琴组那么清晰抓耳,在多组乐器中甚至显得有点无关紧要,大部分听众也不会惊喜意外了。
不过杨景行不敢得罪闺蜜的,所以没两个小节之后,琵琶就要凭借旋律和节奏脱颖而出了。喻昕婷肯定听得出琵琶是用《宁静》的素材在乐团中快速取得主角甚至主导地位,但是旋律音符虽然没怎么变,『色』彩却已经完全不是《宁静》了,琵琶的和声和弹奏的节奏都跟新世纪感觉的钢琴版《宁静》大相径庭。宁静了还怎么主导?所以这里的琵琶从一开始的不起眼很快就变得简直有了点《十面埋伏》的感觉,而且是四把一起,简直气势『逼』人。
可是琵琶的命运也跟扬琴一样,没风光一会就消失了,而且是陡然消失,简直有点突兀了。好在其他声部没受多少影响,成功进入了新的阶段。
台上放下手的王蕊轻松了,看了作曲家,笑了笑,然后还看了一下距离自己不远的何沛媛。何沛媛似乎一直在专注当听众,但是女人的第六感让她回看了王蕊,然后也终于关照了台下的男朋友短暂的一眼。
高明的同行应该能料想到,接下来乐曲就要进入巴洛克时期了。果不其然,作曲家继续表现自己的模仿归纳本事,在接下来的两三分钟时间里把佩里、蒙特威尔第、斯卡拉蒂、维瓦尔第……当然少不了巴赫,都致敬了一遍。连立新也真是厉害了,似乎肢体语言的风格也在跟着作品意图在相应变化。
高明的同行肯定能想到,帮助音乐从巴洛克时期顺利过渡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肯定又是民乐。这一次是二胡担当重任,在乐曲有致敬亨德尔嫌疑的一个铜管和打击乐大合唱的结尾处,四把二胡无缝连接,《一张照片》的变奏主题堪称经验亮相,当然了,音乐『色』彩也大不同于情歌了。连立新还是用心了,他显然对二胡的音『色』提出了细致紧密的要求,而且是在谱子没要求的情况下,这种音『色』表现显然比《二泉映月》的音『色』更适合作品,因为经验亮相后,二胡需要表现出来的是透着明艳的沉稳大气,连立新都把握得挺好。
跟扬琴和琵琶一样,二胡也没能明艳多久就用一种挺特『色』的有点类似《赛马》中马嘶声的撕裂感退场,但是要比马嘶声更长也更具情感『色』彩,算是个小动机了,这也算是作品第一乐章中表现最先锋的东西了,二胡组还是练得挺不错的。
进入古典主义时期,作品要表现要致敬的就太多了,所以篇幅稍微加长了一些,维也纳乐派的种种显着特点,不用同行,一般听众都能品出味道来。这一段也算是第一乐章的**吧,有点华丽辉煌的感觉了。
接下来只有一个选择了,三弦将带领乐曲从古典主义时期过度到浪漫主义时期。在还有七八小节自己就要动手的时候,何沛媛终于跟台下的作曲家结实地对视了,虽然只有两三秒钟,但是这姑娘的眼神和表情都很清楚地透漏着认真坚定,让无赖不得不收敛了贱笑。
三弦是在乐曲把挺贝多芬地强硬倔强淡化之后亮相的,《只有你知道是一首情歌》的素材几乎原封不动,素材特点加上乐器特点,三弦很好地表现出了不同于贝多芬的那种透着淡然美的坚韧。
三弦比前几件民乐器多了三四个小节,但是也长不到哪儿去,演奏上也没技术难度,不过何沛媛还是对着谱子弹的,弹完了第一乐章里自己的最后一个音符后,这姑娘继续看了一下乐谱,再抬眼就是直接看作曲家了。
杨景行笑得很灿烂的,似乎感染了女朋友,台上唯一的三弦女演奏家也轻轻浮现了一个笑容,然后就继续专注工作了。
乐曲进入浪漫主义时期了,作曲家开始发挥了,又展现了一点旋律暴发户的风采,在最后的两分钟时间里让整个管弦乐团把最开始的大提琴旋律玩出花来,最后再用大提琴的淡出结束了长达十三四分钟的第一乐章。
纵观整个第一乐章,作曲家似乎想概括西方音乐史又想让四件民族乐器给听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看起来内容似乎会嘈杂,但事实上整个乐章的结构和内容是非常缜密而和谐的,这种缜密和谐不仅关乎学术,更关乎听众的感受。
《杨景行第二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除了配器上的特别,整体听起来对资深乐『迷』而言似乎并没有太多很新奇很闪光的点,但是一个乐章铺垫下来的意犹未尽能让听众对接下来的内容更具期待,更为听众的领会接受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乐章间歇,作曲家周围都没人跟他说句好话,大家都继续关注着台上,看着指挥和弹奏家们尽快翻乐谱调整状态。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