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到了图样大街,梅清刚下了车,只听后边儿曹敏道:“图样大街上有两家有名儿的酒楼,离这里不远便是喜相逢,听说江南菜做得最好,不如去那里午膳吧。”
刘芝兰则道:“咱们见天儿的吃那些鱼肉,何苦出来了还去什么酒楼,听着就腻得慌,不如多走几步,去小吃胡同看看,我倒有些想吃红油抄手并驴打滚和豌豆黄。”曹敏觉得酒楼里有雅座清净,更适合女子前去,不愿去小吃胡同,二人且是争的热闹。
梅清便道:“你们不要争了,照我看,这图样大街并周围的胡同可是不小,如今只是用个膳,你们便争个不休,回头你们俩个一个要去看首饰,一个要去挑衣料,这么些个铺子只怕还有得缠,不如现在咱们便分开走罢,各人自去吃想吃的东西,逛想逛的地方,六名护卫正好每人带两名,王府随行的媳妇便留在这里安置车轿,咱们只说好了,以一个半时辰为限,必得回此处的,你们以为如何?”
刘芝兰嘟着嘴,看了曹敏两眼,却也同意了。曹敏也吵得腻烦了,自无异议。三人便分头而去。
梅清松了口气,可算是自由行动了。这次出来,她最想去的其实是陶瓷胡同,早已让旺财媳妇打听清楚了位置,却一时没合适的理由拉着那两位同去,此时便直奔陶瓷胡同而去。
图样大街乃是南北走向,呈鱼骨状有许多胡同分支,这陶瓷胡同便在中间位置,由东向西北方向,胡同口不宽,进了去却不见铺子,先是一块圆形的场院,仿似钻进了葫芦里,中间一颗大榕树枝繁叶茂,葳蕤喜人,树下有石桌石椅,竟有不少人闲坐,看着倒个个文质彬彬,都是斯文人。
梅清带着阿平和旺财媳妇并两名护卫,一行五人,一进胡同这些人便望过来,其中一人便过来搭话。只见他穿一身浅湖蓝的袍服,袖口雪白,鞋袜干净,看着不似粗人,自称姓韦,名博,字舒奇。
旺财媳妇三言两语便弄清楚了,原来这些人都是类似导游的人士,对陶瓷胡同十分熟悉,可以帮着推荐铺子,回头若是有交易,自然有赏钱和佣金可拿。
只因这陶瓷铺子和别的不同,自有一番雅趣在其中,故此颇有囊中艰难在京读书的士子们兼职来做,渐渐的便形成了一些行规,譬如有客来时,大家都颇有默契地不会一拥而上,而是轮流招呼,这次便是轮到他来招呼梅清一行人,看是否需要介绍铺子。
梅清觉得十分有趣,开口问道:“若是我们不用你,如何换人呢?”韦博自知这个戴帷帽的女子才是正主儿,先躬身为礼,方说道:“这个却容易,只要遣开在下,自然有别人上来招呼,不过通常以三位为限。”
梅清见他举止有礼,说话条理分明,便道:“我也只是白问问,韦先生可知道这陶瓷胡同中是否有江右吴氏开的铺子?”
韦博便道:“江右吴氏的铺子名为陶陶斋,便是这胡同进去右手第二间,不知姑娘主要想看些什么?这吴氏陶瓷倒是处处有卖的,不一定非去陶陶斋不可。”
梅清想了一想,索性找了张空着的石桌旁坐了下来,先遣了护卫们去小吃胡同买些点心回来,然后与韦博先询问了一番。
原来因租金昂贵,且出入客人多为高门大户,故此陶瓷胡同的铺子基本上都走中高档的路线,各家铺子各有特色。
这江右吴氏十分庞大,以制陶瓷为业,却又分两大类,一类是生活用陶瓷,譬如日用的杯碗盘碟等物,产量很大,但是主要是批发出售,自己的铺子反而少见此类器物;还有一类便是摆件,凡用于摆放装饰的陶瓷,譬如花瓶,鱼缸,饰物等等,虽说产量不大,但器物精美,虽说也有外卖,但主要是自家的铺子发售,且可以按图样定制。
陶陶斋在陶瓷胡同也算是数得着的铺子,但是以昂贵著称,连中档货都一概不做,店中陈设皆非凡品。如果只是听说江右吴氏的名声,想看看吴氏所制的瓷器,大可不必前往陶陶斋,在别家铺子看只怕还更随意些,价钱也便给。
梅清心里暗暗思量一回,出来一次不容易,时间有限,只好去碰碰运气了,便与韦博道:“其实我是有件生意想与陶陶斋谈,不知先生与陶陶斋的掌柜是否认识,能否帮忙引荐?如果生意谈成了,我这边有十两银子的酬谢,即便不成,也有先生一两银子的茶水费用。”
韦博听了心里一惊,只是引荐一下便酬谢十两,不知是何等的大生意。不禁又上下打量一番,实在只是个十来岁的女子,虽然看着通身穿着与随行人等不似平常人家,只是越是这高门大户,越是不通经营之道,难不成是小孩子闹着玩儿的?看这女子气度沉稳,言谈有度,又不似唐突之人。
思谋了一番,韦博便道:“这陶陶斋的掌柜便姓吴,名?,如今已近知天命之年,因是十分博学,与陶瓷一道极为精通,大家都称他吴不通,无所不通之意。乃是吴氏的旁支。
吴家的铺子但凡稍大些的,均由自家人打理,此人极精明,姑娘若是与他相谈,务必小心为上。”
梅清便站起身来,微微施礼道:“如此请先生引荐,日后如有合作,还多有用得着先生之处,万望不要推辞。”
韦博心想,若是还有“日后”,那里会推辞,你不过河拆桥便算好了。一时护卫已买了点心回来,梅清随意吃了两口,勉强算是午餐,便随着韦博转过大榕树,直奔陶陶斋而去。
过了大榕树,穿过葫芦肚子,便见一条两丈宽的青石路,路两边儿均是各色铺子,左手第一家门口摆两只大花盆,种着极茂盛的罗汉松,造型独特,韵味十足,旁边儿含笑站一名青衣童子。仔细看时,却是一家紫砂铺子,专营各色紫砂器具,以茶具为主。
右手第一家门口不大,只有一丈宽窄,挂着细棉布靛蓝的门帘儿,上面居然绣着两只活灵活现的小狮子,倒是十分可爱,门口两个小伙计,低眉顺眼垂手而立,仔细看去,门窗皆为黄花梨,雕饰不多但做工极精细的。门上挂一匾,上书“去锦斋”。
韦博便在旁介绍道:“这去锦斋据说东家也原是做官的,后来不愿在官场沉浮,借着丁忧索性辞官不做,只凭自家爱好,改为专做瓷器,且只做精品,据说好多物件儿都是只有一件的,兼且这东家既是读书人,诗书绘画皆通,请的人也都是顶好的,做出来的东西真真儿是简洁大方,均是大家之作,等闲要买他家的东西,不光得花大价钱,等上十天半月也是常事儿。”
梅清心中一动,觉得这去锦斋的老板十分有意思,若是回头还有时间,倒是要进去看看才好。
一时便到了陶陶斋,只见门口十分开阔敞亮,四位伙计在门口迎客,却是两男两女,均打扮的干净利索,清一色穿白,腰间系着宝蓝色的汗巾子,汗巾底端包着寸许宽同色略深的包边儿,绣着深蓝色的如意纹,不仔细根本看不出来,梅清心想,真是低调的奢华啊,就看这几个伙计,这里的货色也绝对不便宜。
韦博似是十分熟悉,与伙计们都招呼了一声,原来两个男伙计是长石和长光,两名女伙计则叫做碧玉和碧青。
韦博交待了几句,便跟着长石转入里间去了,想是要和掌柜的先打个招呼。碧玉则上前来招呼梅清等人入内。及至进了大门,却是一间门厅,由一座黄杨木雕云龙纹嵌白玉落地屏风隔着,门厅设着几个坐墩,已有两个童儿坐着,梅清略想想,便知这里是专设来给随行人员等候的了。
如此便只让阿平跟着,吩咐旺财媳妇旁边胡同逛逛,且买些小物件回去赏给没来的丫鬟们,护卫们自在门厅处等着。
待转过了屏风,只见两侧靠墙均是黑漆山水纹格,通用方材制作,中以立墙相隔,云纹牙头,四足做着铜包角。上面摆着各色瓷器,梅清便略看了几件,一只黑釉地满绘白荷花纹瓶,一只蓝釉白牡丹梅瓶,一只青花花鸟带盖壶,只见釉色清亮,画工精致,做工规整,心知这江右吴氏名不虚传,当有行家高人在。
待回身目光一扫,立时便被一角的轱辘车吸引住了。
这轱辘车设在铺面右侧角落里,用半身高的小屏风稍做隔挡,旁边还设有桌案,上有瓷泥,水盅并圈尺,关坯刀,切割线等物件儿,显是制作陶坯之处。
碧玉见梅清走过去只盯着那轱辘车看,便在旁说道:“此乃制陶的拉坯车,原是东家自用的,因常用熟客好奇询问这瓷器的制法,索性安放在铺子里,若有客要看时,让师傅演示给客人们看。若是客人有兴致的也自可上去试试。姑娘要不要试试?”
梅清心想,这销售手法不错,无论谁上去试了,难不成还好意思空手出门不成。自己如今要和陶陶斋谈生意,只怕也得露一手才行。便道:“我倒确想一试,如此麻烦碧玉姑娘帮我准备一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