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顾雅吃得开心,赵和也十分高兴。他虽然对这种样式繁多的素斋不怎么感兴趣,但因为顾雅喜欢,所以还是坐在一旁陪着顾雅都品尝了一遍。
赵和笑道:“怎么?他们家的素斋好吃吗?”
顾雅点头说道:“是啊,静海寺的素斋在南都是一绝,平常人等根本进不来,静海寺的素斋师父听说是高价请来了两广南华寺的师父,所以他家素斋与城内的其他各家寺庙的素斋很不相同!今天你这大财主施舍了一百两香火钱,这才能进来品尝大师父的手艺。”
在没有后世各种调料的加持下,其实面前的素斋就是那么回事,不过赵和不想打击顾雅的兴致,所以笑了笑没说话,而是坐在一旁喝着茶水相陪。
顾雅看到赵和这样心中更是高兴,虽然赵和相貌很一般,但这种对女人尊重关心的性格,这才是顾雅能为他倾倒的主要原因。
其实这只是赵和的基本品质而已,他来自后世,深受人人平等的教育多年,具备这种品质很正常。不过到了明代这个阶级社会,这种品质就变得不同了。赵和的几个兄弟能为他出生入死,苏州的孙廷龙一见面就与他成为知己,正是看中赵和的这种高贵品质。
赵和坐在这里喝着茶水,一边听赵小虎几人吹牛打屁,一边看着饭堂中情况。
这间饭堂是大雄宝殿的牙房,屋中摆了十几张圆面桌子,不过只有四五桌坐了香客,这些香客身份不同穿着也不同,大概都是拼座,没什么话都在低头吃着素斋。
就在赵和四处乱看的时候,门外的管事又引进来一伙人,为首之人是一个身材高大的道士,年纪三十多岁,留着半尺长的胡须。
静海寺虽然称为寺,但并不是佛教道场,只是当年为了供奉郑和从南洋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等等,所以才安排一些僧侣在这修行居住,这二百多年下来,久而久之这个静海寺慢慢也就成了佛教道场。
现在和尚堆里进来一个老道,这就有些奇葩了。赵和挥手叫来陪同自己进来的管事问道:“怎么释家道场也请道士来吗?”
那个管事看了一眼进屋的老道,然后低声说道:“这位公子,那位是龙虎山的徐天师,听说有些法力!这次来是为了忻城伯治病的。那不跟在徐天师身边的就是忻城伯世子!”
赵和看了眼陪在徐天师身边的一个中年人,穿的绫罗绸缎一副世家模样,大概就是那个什么忻城伯世子了。
管事在边上接着说道:“这个徐天师很厉害,以前在城内开坛做法,可以说有求必应,在城里有一些信徒。这次大概忻城伯挺不住了,这才花了大价钱请到徐天师出山。这个徐天师吃素,咱们家的素斋全城做的最好,自然要来咱们这里吃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尚出身,不过大概是当和尚的时候受过什么挫折,做了皇帝后对佛教很不好,反而对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很不错。
朱元璋朱棣父子对道教的各派多有封赏,朱元璋还封了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嗣教大真人”,在加上明朝中期还出现了一个信奉道教的皇帝嘉靖,所以在明代当道士可是比和尚还吃香。
赵和听那管事说完也没放在心上,不要说明代,就是在科学开明的后世,不也有很多善男信女到处上香供奉吗,所以赵和并没有感觉到什么问题。
那个徐天师进入饭堂后,身后的忻城伯世子对管事说了几句话,然后由管事带路,这伙人被让入边上一处小殿中用餐。
赵小虎一看人家有包厢吃饭,骂道:“管事,那个道士怎么可以单独吃饭?难道是我们的香火钱给的不多吗?”
管事赶紧回答道:“岂敢岂敢,忻城伯是我家方丈的好友,来到静海寺用饭,自然要享受些特别的待遇!”
赵和听完后一笑,都说佛祖一视同仁,看来还是要分里外亲近的。
这时顾雅已经吃完了,赵和看到后起身准备离开,突然用眼角扫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个身穿灰色斗篷的身影跟着徐天师走入边上的小殿。
那个身影带着连头斗蓬,所以赵和只看到了一个背影,但这个背影十分熟悉,应该在哪里见过。
赵和想了想大概是看错人了,也没放在心上,起身带着顾雅与赵小虎几人离开饭堂。
出了静海寺赵和对顾雅说道:“怎么样,吃饱了吗?”
顾雅笑道:“你们都不吃,只有奴家一人吃了大半桌,当然吃饱了!”
“好,既然吃饱了现在天色尚早,咱们去狮子山一游怎么样?”
赵小虎几个家伙正好闲的没事干,听赵和这么说都十分同意。
狮子山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明代就有狮岭雄观的美誉。静海寺建在狮子山一侧,今天既然来到静海寺,自然要去狮子山好好逛一下。
赵和在后世来过狮子山多次,特别是对山上高耸的阅江楼最有印象,站在高高的阅江楼上,远观长江与江面上的南都长江大桥,那才是气势恢宏!
赵和带着顾雅等人爬上狮子山,原本想要登高远眺,但上来才发现,狮子山上空空如也,除了一座石碑外再无他物。
赵和左右看了看,除了不远处有一个石台用来给游客远眺,周围根本没有阅江楼的影子。
“他娘的,阅江楼呢?怎么没了?”
顾雅看到赵和这个样子嘻嘻笑道:“老爷,你是不是以为有了阅江楼记就一定会有阅江楼了?其实老爷你错了,当年太祖爷是准备在这里修阅江楼了,但后来因为要修南都城墙,所以只能将阅江楼停工,这样下来二百多年来就形成了只有阅江楼记而无阅江楼的奇观了!”
顾雅是南都本地人,他自然知道底细。赵和听顾雅这么说气的心中暗骂:看来古代人也不靠谱,朱和尚也喜欢忽悠人!
当年朱元璋确实要修阅江楼的,但正如顾雅说的一样,因为要搞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所以阅江楼只能停一停了。可是没想到这一停就是六百年,在后世公元一九九四年,南都市政府才立项开始修建阅江楼,到了二00一年,阅江楼正式落成,终于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