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将赵和搀扶起来,然后宽慰道:“贤侄,老夫与你十分投缘,在加上你确实能力很强,这才在县尊面前推荐你,县尊已经答应下来,估计年后就能宣布,这段时间你要做好准备,与同僚多接触一下,虽然有老夫推荐你,但如果风评不好,很可能出现变数!”
李继的敦敦教导,到了赵和耳中就变了一番味道。这些话赵和听成了李继让他不要起刺,你一个小小役头,虽然已经内定你成为堂吏了,但决定权还在老夫手中,年前你不恭敬些,年后就让你的差事黄了!
赵和虽然会错了李继的意思,但他能怎么办?正如同赵和理解的一样,现在公文还没下来,你赵和只是一个小小役头。就算公文下来赵和你成了堂吏也一样,李继作为县丞主管财政,一个常务副县长想要弄死小小的财政局副局长,真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赵和面子上半点不敢表现出来不满,指天发誓自己一定不会忘记李继的大恩大德!
赵和感谢完起身告辞,李继看到赵和离开后,微笑的点头,以为自己算是结交了钱谦益。在李继看来,户房役头直升为户房堂吏,就像后世你一个事业编制的小股级,直接改变身份成为副科级公务员,还没经过考试面试走正规程序,这种大恩大德够赵和记上一辈子了。
赵和出门后在心中大骂李继,但嘴上却不敢说半句不好,这种表里不一差一点儿把赵和憋出精神病。
赵和从李继家出来,现在既然户房经承空缺,自然也不用去了,赵和让轿夫进城直接去了杨勇的家。
杨勇这里到中规中矩,请安问话一条龙,很快赵和就出来了。赵和看看天色已经下午,既然这样其他人家也就不去了。其实按理赵和应该去拜望一下预备经承韩荣,虽然二人不怎么对付,但毕竟韩荣是赵和的上级,适当的尊重是应该的。
可是赵和哪里把韩荣放在眼里,当时韩荣与他一同下去收税,韩荣被逼迫为他洗脚,这种人现在让赵和低三下四的刻意去结交,根本是白日做梦!
既然决定不送了,赵和转身回了家。这时家中正在准备他的婚礼,赵志高看到儿子早上兴高采烈的出去,怎么一天没到就阴沉的脸回来。赵志高想要问一下为什么,但赵和现在那有心情答复,胡乱编个理由就回房休息了。
赵和躺在床上看着房梁,他感觉自己的升官速度实在太慢了。人家穿越者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能封侯拜相,自己都来了半年多了,还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吏,差距实在太大了。
赵和没混过官场,不知道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官场的常态。历朝历代不乏那种官场新星,升官速度如同坐了直升机,几年就进中央成为阁臣的例子也常见,但这种新星大半都会折在历次的官场内斗中。只有那些为官经历丰富的老油条,才能躲过各种陷阱,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赵和现在并不懂这些,如果赵和在官场混过十年后,就会对今天李继的压制感激涕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对李继恨之入骨。
赵和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想着怎样才能鲤鱼跃龙门,最好一步登天成为首辅,这样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正在赵和合计的时候,赵志高走了进来,他看到儿子躺在床上发呆,问道:“二小子,你有心思吗?”
看到父亲进来,赵和起身回答道:“没什么事情,是衙门中的事!”
赵志高点头说道:“二小子,衙门的事老子不懂,但不要忘了你还有个老师!毕竟你老师是官面的人,有什么问题可以帮你分析一下!”
赵和一听到也对,虽然钱谦益这一辈子的官场不太如意,但毕竟也算混过官场。还有钱谦益既然收了自己当徒弟,现在徒弟碰到了问题,你老师不给解决吗?
想到这赵和答应下来,看到赵和问题解决,赵志高才满意的走了。
第二天赵和又早早的起来,今天他要去鹿苑奚浦给钱谦益送礼。给老师送礼自然不能送那些金银俗物,赵和早已经在南都准备好礼物,都是些文房四宝、名人字画什么的。
这些东西看着轻飘飘不怎么贵重,但可是值不少银子。一刀上好泾县宣纸,就价值五两银子,还有端砚湖墨,一共花了赵和三百多两银子,这还不算赵和花了大价钱收来的一副董其昌的真迹。
赵和买董其昌的真迹倒不是仰慕这个老家伙的名望,而是这时候董其昌刚死不到十年,他的画作存世很多,东西多了自然不怎么值钱。
鹿苑奚浦在塘桥镇,这里距离常熟县城的虞山镇很远,明代糟糕的交通状况让赵和走了一天才赶到鹿苑奚浦。
钱家自然是鹿苑奚浦的大家族,赵和没进村子就看到村口高高的进士牌坊,正面写着进士两个大字,背面写着恩荣两个大字,边上是一行小字,写的是“大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探花及第常熟钱谦益”,这可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无上光荣。不要说其他人,就是赵和这个对科举制嗤之以鼻的家伙,看到这个石质牌坊,都两眼冒火,恨不得上面的名字是自己。
从自己老师的牌坊下经过,不远处就是钱家宏大的庄园。钱家从三国时期就已经南渡到常熟一带定居,但真正发家的时候是钱谦益的祖父辈。
当时钱谦益的爷爷钱顺时,当过一任省级资政。钱谦益的父亲钱世杨也是进士,虽然钱世杨当官不怎么样,但很善于钻营,在短短十数年中就为钱家攒下了大量的土地。
根据后世估计,钱谦益成年后,他家的土地足有七八万亩左右,虽然不能算是南直隶第一等的大地主,但在常熟县内也算数一数二了。
赵和带着装满礼物的马车来到钱谦益门前,一个高高的进士杆立在门口,门口三阶的石头阶梯,还有门上的两对户对,门口一对石鼓模样的门当,无不透着钱家无上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