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呈秀听赵和切中要害,直接问到盐政的重点,崔呈秀叹了口气说道:“名师果然出高徒,贤弟这句话道出了现在盐政的不足!”
崔呈秀就在西园的茶棚将盐政的两法来历讲了一遍,同时崔呈秀知道赵和水平不高,生怕这家伙听不懂,所以并没有晦涩难懂的明代盐政术语,而是翻译成直白易懂的语言。
崔呈秀不愧是后世阉党的领军人物,这席话将开中法与折色法的不足与优点说个透彻,赵和听得连连点头。
开中法原理很简单,就是当年天下经过元末农民战争,社会基础已经被破坏殆尽,从富庶的南直隶运物资到边关实在不合算,所以朱元璋利用农民的智慧想出了一条缺德主意,将朝廷不肯负担的运输成本转嫁给商人。
朱元璋规定,商人可以运输粮食到边关,然后在边关守将手中换取盐引,接下来拿着盐引去全国的盐场买食盐,在卖出获利,这就是开中法的本质。
朱元璋的原意只是想节省一些运输成本,将损耗转嫁给那些商人,但朱元璋的这项政策恰好切合了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根本,那就是在经济运行中社会各种资源都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市场,由市场供求形成价格,进而引导资源在各个部门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政府不管运输环节,只管最后谁运来粮食,所以一些商人很快抓住这一要点,招募人手在边关屯垦,这样既可节省运输的成本,又满足了边关的粮食需要,所以开中法在明初真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当然所有好政策都一样,没有了具体实行人就开始变味。等强力皇帝朱元璋与朱棣死后,和事佬皇帝朱高炽上台后,那些勋贵们马上发现了贩卖盐引是一条不错的发财路子。所以这帮家伙联合户部的官员,开始滥发盐引。
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当供求关系打破后,马上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当盐引的数量多过当年食盐产量后,盐引的价钱就会大跌,很多商人被弄得血本无归。
开中法到了弘治年间已经名存实亡,当时的户部尚书叶淇建议实施折色法,也就是国家不在需要商人运粮去边关,而是直接发卖盐引,通过筹集白银在粮食产地购买粮食。
这项政策虽然当年就收取了五百多万两盐税,但政府却把运输粮食的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大家都知道国营企业僵化缓慢,明代也一样,国家负责运输粮食,这其中的套头就多了。户部在南直隶采买时需要收一次好处,运输的官员需要好处,到了边关那些管后勤的督粮道也要好处,最后真正的落到士兵手中的粮食十不足一。
当然如果只是粮食上有些损耗倒也能承受,关键是那些商屯没了动力,也就慢慢荒废了。边关没有了人口基数,在面对蒙古人进攻时压力大增,这也是明后期对蒙古人采取守势的主因。
崔呈秀对盐政很有研究,这一席话将两法利弊说的清清楚楚,赵和听过后深感佩服。赵和在后世网络上看过一篇为崔呈秀的翻案文章,虽然对崔呈秀舔的有些过了,但对这个老家伙的能力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阉党的首领名义上是魏忠贤,但老魏只是个不识字的流氓,让他玩一些心眼到可以,治国就不要提了。所以阉党所有治国理念都出自面前这个崔呈秀之手,当时朝廷全力打击不法商人,特别是以东林为代表的江南资本主义,这些政策都是崔呈秀操刀,这才保证了风雨飘摇的天启年间没出现什么大问题。
崔呈秀不愧是盐政的专家,简明扼要的将开中法与折色法的优点不足都讲了出来,听得赵和连连掉头。
最后崔呈秀叹了口气说道:“当年叶尚书实行折色法也是无奈之举,盐引被勋贵大量倒卖,搞的盐引贬值,很多盐商拿着盐引去买盐都要排到三十年以后,所以朝廷才实施这个折色法,希望制止朝廷税款的流失。可是这种税法变革绝对不能搞一刀切,折色法倒是解决了朝廷收入问题,但边关怎么办?大量商屯停办,让边关的压力大增,现在看来叶尚书的折色法实在得不偿失!”
赵和听崔呈秀这么说也十分赞同,他来自后世,经历过那场不亚于王安石变法的改革开放,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改革开放却成功了,背后的原因正是王安石操之过急,为各级官吏设定了层层考核目标。而总设计师却没设什么具体目标,一切摸着石头过河,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才保证改革开放的成功。
“崔兄,小弟也认为当时实行折色法确实有些急了,应该在某一盐场与边关设立改革特区,先看看效果怎样,然后才能推广天下!”
赵和这套试点的理论一出,让崔呈秀眼睛一亮,他赞道:“贤弟果然有见地!愚兄听说去年常熟的夏税增收了一倍多,可是出自贤弟的手笔?”
杨涟能越级提拔就是借着夏税的功劳,这件事早在南直隶官场上传开了,大家都说杨涟是税政天才。崔呈秀刚才听赵和说他是常熟县户房经承,所以想了解一下夏税的征收过程,当然崔呈秀不会真的认为夏税能增收一倍,估计是杨涟与下面的胥吏为了完成任务做的假账。
赵和哈哈一笑:“呵呵,让崔兄见笑了,去年的夏税正是小弟操刀!”
崔呈秀听赵和承认就是一愣,他没想到还真是面前这个小子的功劳,要知道赵和才刚刚二十,一县的夏税千丝万缕,不管是真的还是做假账,这小子经手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这就太不一般了!
“如果真是贤弟之功,那愚兄就要请教,当时贤弟是如何调配各方,在增加税收的基础上却没有闹出大事?”
赵和叹了口气说道:“哎!实话不瞒崔兄,南直隶都是大地主,为了不触动他们的利益,小弟只能另想他门,小弟经过调查,发现每年夏税的一半多都进了县中胥吏的口袋,所以小弟在常熟推行自封投柜,让胥吏不在经手银钱,这才增收了一倍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