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北城有九门,在嘉靖年间随着人口的增多,在正阳门外又建起了外城,所以清代九门就变成了十三门。虽然城门增多,但设在城门处的税关并没有转移,还是分属内城。
元代大都城有四处税关,分别为正阳门、崇文门、安定门、德胜门四处,正阳门与崇文门税关因为责任重大,所以设立正八品的宣课司,安定门、德胜门走的人少,所以设立正九品的税课司。永乐年间为了统一税收机关削减冗余官吏,朝廷下旨将四门税关划归都税司管理。
与收取酒水等奢侈品闻名的崇文门税关不同,正阳门这里收取的是日常用品,其中以煤炭为大宗。
北都是个上百万人口的大城,进入寒冬腊月,每日里消耗的煤炭上千石,这些煤炭产自北都城外的宛平县的门头沟,这里一共大大小小上百座煤矿,有两万多矿工在这里采煤,供应北都百万人口的消耗。
赵和昨天已经初步了解了崇文门的情况,今天要去的正是正阳门。
正阳门是天子之门,没什么事情是不会开放的,所以正阳门分司不设在正阳门内,而是设在正阳门外横跨八大胡同的煤市街上。
赵和今早上在洪达的带领下,来到正阳门分司,这里负责的大使叫袁世兴,昨晚上就得到了消息,今天早早的带着手下二十多个税吏站在门口,欢迎新任都税司提举上门检查工作。
袁世兴看到赵和与洪达下了轿,赶紧上前迎接,说道:“袁世兴见过本司赵大人、洪大人!”
赵和点头问道:“你就是正阳门分司的袁世兴?”
“回大人,正是下官!”
袁世兴说完又说道:“两位大人请进内稍坐,下官已经将账册准备好备查!”
赵和摇头说道:“今天来不看账本,你带我们走一走,本官要了解实际情况!”
袁世兴早已经想到了这点,昨天都已经准备好了,保证赵和看不出什么纰漏。
“好,咱们分司主要收取煤市街卖煤的商户,他们将门头沟产的煤运到这里,按照朝廷五十税一的标准收取赋税!”
袁世兴边说边带着赵和在煤市街上闲逛,这是一条横穿八大胡同的长街道,道路两边主要是卖煤的商铺,除了这些还有一些饭馆杂货铺等等。
赵和随机来到街面上一个煤铺子查问,和赵和预料的差不多,各种手续都准备的十分完全,让人挑不出来毛病。不过也不是没有毛病,赵和看到给这些铺子开具的税票字体都是一样,要知道明代可没有打印机,几个月下来的税票要经过不同的人手,所以笔迹不可能是一种。
不过赵和并没有指出来,因为他不想抓住这点小错误不放,玩就玩大的,弄就弄死的!
赵和接下来又看了几间铺子,都没什么明显问题,赵和站在街上问道:“袁大使,你说说正阳门这里一个月能收入多少税款?”
“回赵大人,正阳门这里主要以征收煤炭为主,四月到八月使用量比较少,每月只有二三百车,这几个月总体上可以收取税银五百多两左右。但进入八月天气转冷,煤炭的使用量增多,每月都在八百多车左右,在十一二月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每月千车的高峰!全年七八成的税银都在这几个月中征收!”
听到这个袁世兴侃侃而谈,赵和突然发现这家伙是个人才,虽然知道这家伙肯定没说实话,但能把假话说的如此流利,也难为他了!
赵和等他说完点头道:“好,本官昨天查看账本,你们正阳门去年收取了两千四百多两税银,今年能不能达到两千五百两?”
听赵和这么说,袁世兴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大人,前几年年经好完全没有问题,但今年北方旱灾严重,来城里打工的也变少了,这帮泥腿子没了工钱自然对煤的需求也变少了,大人说的两千五百两怕是有些难度!”
赵和听袁世兴说完眼睛一瞪,骂道:“本官不想听困难,袁世兴不要以为你做的那些本官看不出来,税票都是一种笔迹一看就是临时赶工而成,不过本官知道你们基层的难处,所以也不想难为你们,但实话跟你说,今年你们正阳门完不成两千五百两的任务,本官就要换了你的大使!”
袁世兴听赵和这么说脸都白了,当官最怕就是这种拍脑门的上级,这样的上级根本不管你们有什么困难,直接下发任务,完不成就换你,中国人有的是,想当官的还不一群一群的?至于像电视剧中那样看硬着脖子反抗上级的官员基本上没有。
袁世兴不敢反驳,只好点头答应:“请赵大人放心,本官会带着手下尽力完成任务,不过。。”
赵和没等他说完,直接说道:“本官不想听困难,只听结果!完成了你就继续干下去,完不能款铺盖卷走人!”
赵和原本打算与这些税吏斗智斗勇,但刚才站在街面一想,自己也不是想在这里干多久,何必劳神想主意怎么对付他们,只要今年的征税任务超额完成,自己有了政绩就可以升官,到时候离开这里才是自己的真实目的,至于老百姓苦不苦,税吏累不累跟自己有毛的关系!
所以赵和临时改变主意,不在想着如果查找漏洞,而是直接强压袁世兴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
布置完工作后,赵和带着洪达离开了正阳门回到崇文门,刚到门口,一个司吏跑上来说道:“赵大人,给事中杨大人来了,说找赵大人有急事!”
赵和一听杨涟来了,大概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赵和赶紧带着洪达走进办公室,杨涟正坐在屋中喝茶。
杨涟虽然现在是兵部都给事中,只有正六品,比赵和洪达大上四级,但人家可是清流,洪达这种浊流那敢在杨涟面前装大?洪达看到杨涟坐在屋中,腿一软直接跪在地上说道:“下官洪达,见过都科参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