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月的奋斗,高考终于结束了,儿子也考上一个心仪的学校,算是初步达到了自己的预定目标!从今天开始正式复更!)
霸州,地处冀中平原东部,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霸州这里在远古时期就有人居住,春秋时期属于燕国属地,秦朝统一后归属广阳郡。明代早期霸州隶属北平府,朱棣靖难迁都后,北平府变成了顺天府,所以现在霸州是顺天府下属五个州之一。
明代的州比知县大一级,州的长官属于正六品官职,一些归布政司直辖的直隶州,知州甚至要从五品的文官担任,明代四品即为高级官吏,五品已经是中级官吏的天花板了。可是霸州这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偏远州府,要资源没资源,要地理位置没地理位置,边上的天津卫可比他重要的多,所以霸州知州只是个正六品标配而已。
大明泰昌元年九月初五,距离霸州城外二十里处的官道上,来了一群鲜衣怒马的家仆,这些家丁一个个都骑着高头大马,腰间挎着腰刀,眉目行间流露着杀气,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在这伙家丁中间,是一辆十分少见的四辕马车,明代四匹马拉的车可不多见,所以这么一辆大车走在官道上,引得周围的行人一个个都在侧目观看。不过这些行人看到马车边上这帮凶神恶煞的家丁,马上都躲得远远的,害怕被这帮家伙打一顿实在不值。
这些人就是赵和一行,赵和从京师离开后,用了五天才赶到霸州城外,当然并不是赵和不想赶路,而是明代的道路十分糟糕。在京师周围还好,那些地方官为了搞政绩工程,官道平整十分得力。可是离开京城二十里后,官道马上变得坑坑洼洼,赵和的四辕马车在路上根本跑不开,从京师到霸州区区一百八十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五天。
当然赵和搞这个四辕马车并不是显摆自己有钱,而是因为女人太多。赵和在京师的老婆就有三人,在加上陪他睡觉的通房丫头,一共五六人之多,这帮女人一个个都吃醋的很,陪谁另外几人马上不满意,赵和最后没办法,才花了重金搞了这么一辆大马车,这样女人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但速度自然也就上不去了。不过好在赵和这次并不赶时间,所以在路上慢慢行走也算不错。
阴历九月的北方已经开始冷了,在加上小冰河气候越来越明显,气温在晚上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不过马车里因为点着碳炉子,倒是温暖如春十分舒服。
赵和正抱着二子赵恂取乐,现在的赵恂刚满十个月,正是牙牙学语好玩的时候,赵和在后世也有一个女儿,不过向来丢给自己老婆照顾,穿越到这个时代还是第一次有这么长时间与儿子一同玩耍。
杨婉坐在车上看着赵和与儿子嬉戏,满脸都是幸福感,她虽然不是赵和的正妻,但明代能嫁给爱情的女子实在少之又少,所以杨婉并不在乎自己小妾的身份。
车中另一个小妾沈月,看到赵和与赵恂嬉戏满心的妒忌,但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无论如何也没机会与杨婉争宠,所以沈月在杨婉面前表现的十分恭顺。赵和的另一个小妾胡杏儿就没这么多心思了,她虽然年纪最大,但最没有心眼儿,她还是第一次离开京城,所以沿路上看什么都新鲜,这时正趴在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
杨婉问道:“老爷,您真一点都不担心京师的情况吗?”
杨婉知道升官是赵和最大的梦想,现在丢了梦想跑到乡下隐居,杨婉害怕赵和在憋出什么精神病来。
赵和嘿嘿一笑:“还担心什么?先帝驾崩,现在京中乱成一团,岳父大人说的很对,这个时候还是躲开些为妙,让那些大人老爷们先争个你死我活,等一切差不多了,岳父大人自然会召老爷我回去!这次去霸州正好看看沈麟操办的兵工厂怎么样了!”
沈月听赵和提到自己的大哥,腰杆特意的直了直,笑道:“请老爷放心,妾身大哥精于火器,一定会为老爷制出上好火铳的!”
明代私自制造火器可是重罪,赵和并不想多提自己那个兵工厂,岔开话题说道:“到了霸州休息几日,老爷我领你们去周围的风景玩玩,玩的开心了咱们兴许回常熟老家看看!”
胡杏儿最喜欢热闹,她听赵和这么说高兴的问道:“老爷,去江南吗?杏儿正好去见识一下江南水乡!”
胡杏儿年纪最长,身材也最好,这么一晃动真是乳波摇动,看的赵和眼睛都直了。沈月最讨厌胡杏儿这个勾引老爷的狐媚子,所以瞪了胡杏儿一眼不再说话。
赵和看的心中直痒痒,要不是儿子赵恂在身边,真想将胡杏儿就地正法,赵和心中合计是不是让丫鬟抱着儿子先回避一下,自己要与三个小妾玩一把车震。就在赵和胡思乱想的是后,马车外面的范文程不合时宜的说道:“主子,前面就是霸州城了,咱们进城还是直接去四合堡?”
听到外面范文程说话,赵和也不好太过于急色,只好装模作样说道:“反正没有多远,咱们趁着天亮直接去四合堡,就不进城了!”
范文程听到后,吩咐领队的家丁头目带领车队离开大道,转到小路,奔着霸州城外十里外的信安镇去了。
四合堡距离信安镇还有五里路程,在宋代这里曾是边镇,四合堡正是一处防御北方辽国的军事坞堡。但随着北宋灭亡后,四合堡也就没了军事价值,所以这里也就慢慢荒废下来。明初驱除鞑虏后,因为人口增加,四合堡这里就成了开荒农民的定居点,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这里变成了一处大村子,现在村中有农户上百户,五六百农民居住在这里。
赵和的农庄就在四合堡村外面,占地足有四十多亩,除了二十多栋大小房屋外,整个农庄都被两米多高的土墙包围,农庄周围五千多亩的土地都是赵和的,就连四合堡村的农户,有一半也是赵和的佃户。
赵和的马车来到农庄前,宋献策早已经带着沈麟、曹宝等几个头目站在门口迎接。
宋献策这一年来在霸州这里打理农庄,手下管着二百多个佃户,真是意气风发,看到赵和下了马车,赶紧迎了上去,抱拳笑道:“东家,宋献策恭迎东家来霸州!”
赵和哈哈一笑,看了看农庄的景色,笑道:“这一年来辛苦宋先生了!”
“那里,为东家服务是宋某的责任!那有什么辛苦不辛苦!”
赵和对待宋献策与范文程完全是两个态度,称呼宋献策为先生,但在范文程面前却自称老子。所以范文程看到赵和如此礼待宋献策,心中妒忌之火狂烧,在边上不阴不阳的说道:“宋献策你将农庄经营的不错啊,估计主子在不来看看,这里就姓宋了吧?”
宋献策听范文程这么说,一笑说道:“范文程,你一个三姓家奴好像没什么资格说宋某吧?”
如果论起学问,宋献策肯定赶不上范文程,但要玩起口条,范文程是拍马也赶不上宋献策的,毕竟游荡江湖十多年不是白混的。
范文程被宋献策抢白几句,气得脸都白了,正要组织语言反唇相讥,但边上的赵和笑道:“好了,不要说了,你们都是我的得力手下!宋先生,带着我看看这个农庄吧!”
宋献策瞪了范文程一眼不再说话,在前面引路带领赵和走进农庄。这个农庄三分之一的面积都是仓库,放置从当地佃户收上来的地租,河北山东一带普遍种的都是小麦,所以仓库里大部分都是小麦,还有些黄豆黑豆等杂粮。
赵和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他来这里有重要目的,所以赵和周围看了看后问道:“番薯番麦种的怎么样?”
那些玉米土豆才是赵和感兴趣的重点,他得知南直隶房头地边种的那些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神器后,马上让远在南直隶的齐泰购买种子,然后又雇了一些会种植这些作物的农民,一股脑的运到京师。
可是这些东西运到京师时,赵和正带人在辽东打仗,所以这些东西就放在了京师南城的仓库中。等赵和从辽东回来,第一时间就派宋献策带着种子人手来到四合堡,准备在这里实验种植玉米与土豆。
宋献策听赵和问起,笑道:“东家来的正是时候,这几天在正好是番薯收获的时节,东家请往这边走!”
宋献策带着赵和等人绕过粮仓,来到边上一片空地前,这片空地面积不大,只有三四亩的样子,但周围都用树枝扎起了帷帐。这时几个农夫模样的人正在地中用锄头铲着什么,看到宋献策来了赶紧躬身行礼道:“见过宋管事!”
宋献策挥手让他们继续干活,他伸手从地上捡起一株二尺长的作物,这个作物根部长满了瘤状果实,赵和接过一看,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土豆。不过这土豆最大的也就堪比鸡蛋大小,小的还不如鹌鹑蛋大,远远没有后世土豆长的大。
赵和知道这也是没办法,后世的土豆经过上百年的人工培养,早已经变得与美洲的老祖宗面目全非,现在面前这种鸡蛋大小的土豆,估计还是使用了农家肥才能长的这么大。
赵和看了看这株土豆,根部的果实林林总总共有二十多个,赵和用手掂了掂,估计有三四斤重,赵和问道:“宋献策,这东西一亩地能产多少?”
“回东家,这亩番薯还没有收完,但根据一株的产量,估计能有两千多斤的亩产!”
宋献策刚说完,范文程惊道:“什么?宋献策你没算错吗?一亩地两千斤?这样岂不是小麦产量的十倍还多?”
明代小麦产量很低,在河南等温暖产区,亩产大概二百多斤,但在辽东等寒带,亩产只能达到八九十斤。范文程虽然是秀才出身,但因为家中就是种地的,自然对粮食产量熟悉的很。
赵和对土豆的恐怖产量到没什么意外,他皱眉说道:“现在产量还不够,明天扩大规模种植,还有我能在这里居住半年有余,我教你们如何种植番薯,按照我的估计,这东西产量应该能达到三四千斤左右!”
赵和说的已经将后世土豆亩产量减半了,后世一些良种土豆可以达到目前八千斤的恐怖产量,就是清朝末年,在山西河北一带的土豆也有四五千斤的产量,当然那时候土豆经过几百年的人工选种,产量自然要比明代刚引进的时候高。
但就这种三四千斤的产量也让宋献策吓了一跳,他支支吾吾的问道:“东家,这东西真有这么高的产量?”
赵和一笑:“这是自然,不过你们种植不得法,土地也不行!”赵和指了指种土豆的地说道:“种这东西不要用这种肥地,要用那种沙漏地!”
赵和后世的老家就在东北白城,那里一望无际的都是盐碱地,这种地经过水土改造后,最适合的就是种土豆,赵和记得老家的土豆都是上万公顷的种,每到秋收的季节,大街小巷上都弥漫着一种土豆气味。
边上一个老农民听赵和这么说有些意外,他说道:“这位老爷,老汉种了一辈子的地,向来都是肥地高产,从来没听过那种沙地还能种庄稼的道理!”
赵和哈哈一笑:“明年就让你看看,时代变了,以前你们种地的知识都不适合了!”
赵和又问道:“宋献策,那些番麦产量怎么样?”
“回东家,那些番麦与番薯一比就不行了,不过亩产也能达到四五百斤!”
在见识到土豆的恐怖后,宋献策对玉米的产量也就见怪不怪了,赵和笑道:“这种番麦虽然产量低些,但里面含有的淀粉可远比小麦高!”
宋献策不知道淀粉是什么东西,所以听赵和说完只能装作听懂了点头附和。
赵和知道这家伙没听懂,不过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自己能将这种作物推广开来,那未来就会在天下争霸中占据主动权,毕竟在乱世中,谁有粮食才是大爷!
“好,今年将番麦番薯的种子收好,明年开始在咱们的土地上全面种植!”
赵和话音刚落,边上那个老农说道:“这位老爷,这些东西虽然产量高,但并不适合人吃!如果都种了这东西,我们岂不饿死?”
赵和哈哈一笑:“放心,我就是你们的东家,岂能让你们饿死?我答应你们,用上好的小麦,十比一收购你们手中的番薯番麦,怎么样?”
这种番薯亩产能达到两千多斤,如果按照五比一的数量兑换小麦,岂不能换到二百多斤小麦?番薯基本上不用怎么侍弄,种这东西可比小麦省事多了,那些农民听到赵和竟然傻到想用小麦来换这种猪食,一个个都连连点头答应。
这些土豆将来有大用处,当然目前赵和并不想拿这种东西当主食,毕竟不符合明朝人的饮食习惯,用土豆发酵制酒,用玉米制作麦芽糖才是赵和心中所想。看到这些农民自以为占了便宜的样子,赵和不在理他们,扔了手中的土豆然后问道:“宋先生,沈麟他的兵工厂在那里,带我去看看!”
宋献策看向身后的沈麟,沈麟赶紧上前一步说道:“东家,作坊在庄外,这种东西危险的很,所以小人当时与宋管事商量,将作坊建在了农庄外面!”
赵和一想倒也是,兵工厂跟火药打交道,还是放在外面稳妥些。赵和并没有发现沈麟说的作坊一词有什么不多,笑道:“好,咱们就出去看看!”
沈麟带着赵和出了农庄,在距离农庄半里远有一处独立的院子,这里就是沈麟口中的作坊。
走进去看清情况后,赵和沉着脸问道:“沈麟,这就是你说的兵工厂?”
赵和面前的那里是什么武器兵工厂,不大的院子里有一栋四处漏风的窝棚,里面有两个铁匠在打铁,不远处就是一个土坯房,赵和站在门口看了看里面,两个十二三的小孩子在干活。赵和这才想起沈麟刚才问什么说是作坊,看样子这规模也就是个作坊。
沈麟知道赵和生气了,赶紧解释道:“东家,这也是没办法,铁匠还好些,但会配置火药的工匠实在太难找,没办法小人只要招了两个学徒自己配置!”
宋献策在边上也解释道:“东家,沈麟说的都是实情,火器向来都是朝廷管制武器,火药更是如此,民间制作鞭炮那些火药师父手艺不行,前半月我们刚发生一起事故,请来的火药师父被炸死了,没办法沈麟只要亲力亲为!”
赵和听宋献策说的也合情合理,不管什么朝代这种军事技术都是受到管制的,火药的配方更是如此。赵和以前与管理兵仗局的李永贞交好,跟他参观过国家的兵工厂,赵和发现明代火药已经发展到颗粒化,这可是民间那些火药师父不会的,所以沈麟碰到问题也算正常。
赵和边上的范文程与宋献策不对付,现在看到出了问题,范文程赶紧敲边鼓说道:“主子,这个农庄一年花了主子上万两白银,就弄出这么个东西糊弄主子,肯定是宋献策与沈麟贪墨了银子!”
范文程在赵和身边负责管账,自然知道这个农庄去年花了多少银子。宋献策听范文程告自己的黑状,赶紧辩解道:“东家,银子都有账可查,小人绝对不会乱花一文钱的!”
这个农庄花了赵和不少钱,但赵和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想要手下尽心干活,就不能在过斤斤计较。
赵和不想听范文程与宋献策狗咬狗,他挥手打断了二人的扯皮,说道:“我相信宋先生,也知道沈麟干得不错,兵工厂先这样,沈麟你多招几个学徒,兵工厂这里不以产出为主,要以培养人才为主,知道吗?”
宋献策与沈麟听赵和不在追查钱的问题,心中都暗松了口气,一个个赶紧保证一定按照赵和的吩咐尽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