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噪个什么?休得慌张,东垣渡遭遇贼军奇袭,我身受重创,只怕也难以再主持兵事,还须尽快遣人禀奏大王,差同袍前来接替围困真定城的职事......”
然而那牙将悲声喊罢,就见李存进缓缓的睁开双眼,并有气无力的说道。身边众人见状,连忙上前,扯下衣襟立刻为李存进堵住血流不止的伤口,也仍尽量保持他平躺的姿态。
又有牙校焦急叫嚷着命人取金疮伤药与麻布过来,为李存进包扎伤口,立刻施以救治。然而李存进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冷,似乎意志也开始渐渐涣散......
我终究还是要战死了吧...乱世时节,干的都是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凭战功要混个出身的勾当,我能有今日这般成就,也已不枉了。
只不过...我死不打紧,今番形势紧迫,也全因契丹大举南侵。大王前去与之决一死战...我晋国,也绝对不能败了......
李存进感然念罢,哪怕浑身已经提不起半点力道,只得瘫躺在地上。可是李存进仍尽量打起精神,又断断续续的说道:
“速派快马,禀说东垣渡这边的战事之时,也代我向大王进言,面对大敌,运筹帷幄时也务必要冷静,切不可因悲怒而影响判断...好了,你们也莫要再吵,我到底还是老了...只厮杀一阵,便有些乏了,且先让我歇一歇......”
李存进这一番话,周围一众牙将牙校听得一头雾水。然而很快的,这些人又望见他们的主将头颅猛的往斜侧一歪,便再也没有抬起来...周围一众牙军将兵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当即有不少人捶胸嚎啕,大哭声就在东垣渡这片晋军的营盘中久久回荡着......
继史敬思之后,晋国另一员宿将李存进,也已壮烈阵亡。
而李存进迎击张文礼所部叛军,也于阵中战死的噩耗,尚还没有传至东进的晋军行营而让李存勖知晓。席卷卢龙军的耶律阿保机统领二十余万大军,乃至易州、定州方面先锋萧阿古只,与王处直的北平军也开始向镇州的方向挺进。
李存勖当然也不甘示弱,由他亲自统领的五万军旅,以及昭义军节度使李嗣昭所统领两万牙军,反而进入北平国中枢所在的定州治下新安、无极二县,以摆出副主动迎敌的架势。
而面对耶律阿保机为主的的三十余万大军,晋国如果倾尽全力,也不至仅能调动七万左右的军旅与敌军会战。可是刨除围攻真定府的兵马之外,毕竟以李存勖的立场,他也要堤防南面魏朝的李天衢也会有趁火打劫的图谋...所以在赵、辽、泽...等与魏朝接邻的州府,他还是要分拨军力严加防范。
即便做最坏的打算,魏朝当真会趁着晋、契丹双方大战而悍然出兵,也会有其他晋军宿将统领边军坐镇,不至于让对方轻易挥军杀入晋国腹地,而直取都城太原。
毕竟对于角逐争霸的诸方雄主而言,彼此尔虞我诈。害人之心可以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本来按正史线李存勖与耶律阿保机注定会打响的这场大战,他要提防来自南面的威胁,本来还应该是世仇梁国。
而晋国、契丹大军同时进军,相距的路程迅速拉近,彼此派出的轻骑斥候已经过几次交锋。正位于新安县,与北平国都安憙城之间的一片旷野,双方的先头部队撞个正着,一场激战,自然也是在所难免的。
旷野间陡然响起的隆隆马蹄声,也变得愈发急促。而晋王义兄李嗣源策马立足于阵前,以往他这个也惯于斩将夺旗的骁将,眼见对面集结的契丹军旅已经准备要发动攻势,却并不急于亲自引军杀出,而是冷眼观望着远处契丹本阵的动静。
而在李嗣源身旁,还有一个年纪约莫二十出头的青壮勒马肃立,但见他生得相貌雄伟,身长七尺有余,而在李嗣源身后默然等候,也显得十分恭谨。
“阿三,你虽从为父经历了几番战阵,可毕竟不必如今与契丹人厮杀这般干系重大。你且记得,敌军意图诱使我军孤注一掷,也须先观望清楚对方各支部曲的动向,谋而后动,也不可轻易发动全力猛攻。
毕竟势不可用尽,为确定必然能一举击溃敌军之前,还须留有余。否则不是善于治军用兵的宿将,统领的若非训练有素的嫡系兵马,这一窝蜂冲杀虽然容易,可是收势不住,而致使诸部兵马混乱,也只会陷入被动挨打的窘境。”
按说李嗣源本来性情沉默寡言,然而对于这个他唤作阿三的青壮,大战厮杀之前还不忘点拨教诲一番,也足见李嗣源对他甚是看重了。然而这个青壮似乎也是不爱赘言多语的性子,他闻言答应的痛快,倒也十分言简意赅:
“义父教诲,孩儿谨记!”
毕竟除去李存进、李存孝等与义父年龄相差不多的特例,以及李存璋与早已亡故的李存信等义兄弟之外,李嗣源这个后世相传的十三太保之首,年纪在李克用义儿当中年纪算是较大的一个。所以他的亲子义儿,如今也已相继到了从戎出仕的年纪。
这个青壮唤作李从珂,本来姓王,由于小字为二十三,故而包括李嗣源在内,就连晋王李存勖都惯于唤他做阿三。毕竟这般时节,李嗣源等晋国君臣,又不知道同期几大王国对立的南亚那片大陆,在后世会有这么个称呼,所以他们如此相唤李从珂,当然也不会觉得有丝毫别扭......
而李从珂本是赵国镇州治下平山县的农户出身。而自幼丧父,原本与母亲魏氏相依为命,然而当年李克用尚还惦记成德军藩镇疆土,而屡屡发兵攻打期间,李嗣源曾一时挥军攻取平山县,而相中了魏氏便纳为妾室,遂顺理成章按自己义父的老传统,便收了这个青壮为义子,并改名为李从珂。
按说李从珂被收为义子之时,他也早已过了记事的年龄,可李嗣源待他不但视如己出,还甚是喜爱看重。他们这对义父子相处,也丝毫没有一些后爹后妈与继子继女相处时,因人而异也难免会有的尴尬。
李从珂也的确十分争气,自打到了从军入伍的年纪,他便任劳任怨的供自己的义父驱策,但有任何教诲也都牢记于心。
更何况李从珂作战向来勇猛果敢,李嗣源见他这个义子非但作战骁勇,性情也如他那般也属于内敛寡言的...所以即便自己的亲生长子李从审也快到了从军出仕的年龄,李嗣源反而与李从珂这义子更为亲近些。
然而李天衢若是听到李从珂这个名头,也立刻会想到他在正史当中的另外一层身份:
五代第二朝,后唐的末代皇帝。
而李嗣源与李从珂这边一说一答,方自说罢。忽的有一员牙将策马疾驰而来,他虽是李嗣源属下,可看来彼此关系也十分熟络,遂当即笑说道:
“将主,要指点阿三行军打仗的手段,也不必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契丹那干驴鸟眼见就要杀来,我等终不能干候下去!到底当由谁来打头阵,还请示下!将主若还要与阿三细谈,那便由我安重诲先引军去杀他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