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当然不明所以,他其实是最近才相信了罗贵妃关于晏迟必须争取的判断,正是因为晏迟敢直接质疑曾经被皇帝信重一时的冯莱,且更加奇异的是冯莱居然还因此被皇帝冷落了!
要知道晏迟可是当着皇帝的面前,说冯莱就是个招摇撞骗的败类,和那些专骗妇孺钱财的神棍无异,这岂不是把堂堂天子也喻为了无知妇孺?怎知道天子非但没有大发雷霆,竟还采信了晏迟的话,再也不信冯氏母子有贵佐之相那套鬼话,虽说还没有处治冯莱,却已经不肯再召见他这个冲和殿侍晨了。
这时太子便心说诚服地听罗贵妃讲述:“晏无端称赵清渠有无谋逆不重要,重要的是社稷国祚因此能免一劫,因为主战不合现今时运,赵清渠虽只是谏言主战,但国朝那些武将因为赵清渠的提谏便不肯退让,晏无端称他虽承赵清渠的恩情,但他首先是大卫的臣子,忠君无论何时都比私恩更重,他唯一能替赵清渠做的事,就是善待赵瑗,使她虽为官奴之身,却不行奴仆婢侍之事,晏无端说他可以理解官家必须用雷霆手段慑服武将的用心……也唯有晏无端有本事,竟然能让鄂举放弃主战。”
罗贵妃提起鄂举,难免一肚子怨气:“我一个不留神,疏忽大意了,你竟然就能听信门僚的游说替鄂举求情,差点中了司马氏母子二人的奸计!也好在官家自己打消了杀鄂举的念头,且鄂举还真能被晏无端给说服了,既是如此,官家当然没有必要自断臂膀,官家对鄂举改观,大郎你才能因祸得福。”
太子红涨了脸,嗫嚅道:“儿子也确然是……觉得笼络武将在这般混乱的局势下更加有利。”
“那也得是愿意跟你谋位篡权的武将,鄂举会跟你行为这等不忠不孝的事体么?你当鄂举真跟那些文官质疑的一样,主战是为了争功争权?不,鄂举是真以收复失土为志向,他是为了尽忠于国朝!”罗贵妃冷笑道:“可鄂举忠是不是忠君,对于我们而言根本不要紧,要紧的是你父亲对你的喜恶,等你坐上了龙椅,才再考虑是守着这半壁江山,还是攻灭辽国收复失土吧。”
太子却已经在展望将来了:“儿子其实才是打心眼遵从父亲的政见,不像羿栩原本好战逞强,无非是为了取悦父亲才佯作主和。”
“要我说只要辽人愿以休战,实则并无必要收复开封,开封虽然繁华,但江南却也一直不输富庶,且相比起开封冬季的肃冷,我也更喜欢临安府的气候,便是下雪,也不像那般的阴冷逼人,这里的冬季短,春秋二季尤其的气候宜人,便是暑夏相对长些,屋子里多摆几盆冰就不觉酷热难忍了。”罗贵妃也忍不住展望将来。
她希望辽人这回再度遣使和谈,一切都能顺顺利利,两国不再动干戈,国朝不再需要耗费那么多的军资,宫里的生活就更加宽裕,她为了巩固儿子的储位可耗费了不少心神,可如今只能靠普通的燕窝参茸滋补,过去后妃们可看不上这些补品,唯有顶级的燕窝参茸才能供给内廷。
而一国之君,这时也终于召见了晏迟。
他却是一筹莫展:“今日召无端入宫,着实是因跟辽使的交涉并不那么顺利,还望无端能行占卜,挑选个适合跟辽使谈判的人。”
“臣在私宅已经卜了一卦,这回和谈的确会有阻碍。”晏迟先道:“卦象指犯襄阳,应当是辽使仍然坚持要让我朝割献襄阳六郡吧?”
天子那细长的眼角几乎没有因为惊异而撑圆了,击掌道:“无端端的是好卦术。”
这哪里还用占卜?但晏迟自然不会说实话,气定神闲地听皇帝唠叨:“原本辽国答应了赦释先兄的遗孤,而今却又再度反悔……”自然是要反悔的,要再不反悔官家你还会同辽使和谈吗?辽人可以不认卫帝卫太子卫太孙,但官家你能不认自己的父兄吗?先太子才是先帝择定的储君,虽亡故,他的嫡长子依礼应当封册太孙,是这半壁江山合礼合法的继承人,官家你这天子,岂不成了名不正言不顺该当让贤?
“辽国只答应送返先君先太子的梓宫,以及万仪帝姬,且他们不仅贪图襄阳六郡,甚至要求我朝年年献币三十万银绢,是献币!这让朕如何答应?这岂不成了以辽国为尊,认我朝为卑?朕提出不称献而称纳,竟然被辽使一口拒绝了!并有,辽国竟然提出和亲,且指明要让柔淑公主远嫁辽君!柔淑是中宫所出的嫡公主,今年才是豆蔻年华,辽君却已经年过六旬了!辽君有正室,我大卫的嫡公主怎能屈为姬妾?”
晏迟听懂了,割献襄阳六郡是不能够的,毕竟官家想的是偏安江南,不是为了把天下江山都拱手相让,襄阳六郡若失,大卫就不用幻想还能抵挡辽国势如破竹攻陷江南了。让柔淑公主和亲也是绝无可能的,官家毕竟是大卫的天子,虽然如今金瓯残缺,但后世史家评论不可能说是当今这位天子的过错,只能归结为先帝的过责,可要是官家把亲生女儿送给辽君为妾,岂不奉辽君为尊?如此懦弱窝囊,史书之上必留骂名,官家还是要脸的。同理,年年三十万银绢不是不能给辽国,但不能够称献,因为若是献币,就是弱势向强者低头。
那为什么官家可以接受岁纳呢?因为可以咬文嚼字,纳固然也有以小事大的“纳贡”,但还有平等的“纳币”一说,若想狡辩的话,甚至还有带表强势的含义——纳妾。
总之说来,官家可以服弱,但不能承认服弱,更不能让臣公百姓认为大卫的官家在向辽国的君王服弱。
晏迟既然摸清了天子的心态,应对起来就得心应手了:“辽君上回和谈被拒,竟再度遣使来卫,可见正如臣上回的占卜,辽国而今也并非风调雨顺如他们宣扬的一般国富兵强,滑州一役他们未能获胜,实则已经伤了元气,那么官家试想,为何辽使这回口气比上回更加强硬呢?”
“我问过覃相,据覃相称辽使乃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晏迟颔首:“覃相果然老辣,一语洞穿内情,辽君无非也是想逼着我朝服弱,好振奋辽人军民之心,辽君料到官家必定不会答应割让襄阳六郡,要是辽使退让这一步,后两条约定就更有望达成了。”
“也就是说在无端看来,襄阳六郡那条根本不需担心?”
“官家圣明。”晏迟在天子跟前,自然不会太过轻狂,该拍的马屁还是要拍的:“至于和亲一事,臣也有办法说服辽君放弃,既是和亲,不管辽君是否已娶正室,总归是得奉官家为泰山尊长的,那么我朝虽会陪嫁银绢,为尊者怎能年年给付卑幼岁纳呢?这于礼不合,于情不通,辽君既要坚持和亲,那么就必须放弃岁纳,且还应向我朝先奉礼聘,辽君若想示诚,便应当交还侵占我朝的疆土。”
天子几乎没被自己的唾沫给呛出一咳,觉得晏迟可真敢说大话,但细细一想,这样的道理也的确可以和辽君辩上一辩,辽君当然不会认同,那又提什么和亲呢?
“就只余献币和岁纳一条了,辽使自然不会再让,因为一介使臣,根本无权决定在后两条让步,他既不能决定,官家又何必和他再谈呢?官家也可以任命使臣,赴上京与辽君谈判。”晏迟胸有成竹道。
“无端可愿一往?”
“臣理当为君国分忧,不过臣不够份量,难以担当此等重责大任。”
天子转念一想,派晏迟担任使臣似乎的确不合适,就道:“所以仍要请无端占卜。”
“关于使臣人选,不需用占卜之术,官家若信得过臣,臣可荐举一人。”
“晏卿欲荐举何人?”
“中卫大夫辛坦之。”
“为何荐举此人?”
“先,辛大夫为儒将,乃进士及第,知经纶悉礼法,由辛大夫担任使臣朝堂莫有不服。”
天子颔首,他也知道现如今朝堂上的情势,文臣和武官互争权位,当然这正是他乐见的,利用文臣牵制武官,他的帝位才能稳固。而辛坦之虽然担任的是武职,不过却乃世家子弟,辛家在仕林也有一定的地位,这个时候以和谈罢战为重,朝堂上还是免少争执才更利于事态。
“再,两年前辛大夫率军抗击辽兵,曾给予辽兵重创,官家若遣辛大夫为使臣,对于辽国君臣则具震慑之意,如同强势宣告,我朝并非一定要和辽国修和,辽君若不示诚,那么我朝便会开战,但官家放心,辽君这回两番主动示好,必然没有宣战的意愿,而官家示以强范,辽主更加心虚,心虚则气弱,气弱则胆怯,辽主胆怯,大卫便会占得上风。”
天子有如醍醐灌顶,但仍然不忘叮嘱:“无端还是应当先卜吉凶,需知谋事在人,但成事在天。”
当年他还是康王时,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够位及九五,可就有那么一位高人,虽非道宗只如闲云野鹤,竟敢断言他乃贵不可言的气运,只等京都噩讯,便即如大鹏展翅,直达九宵。
他起初是半信半疑的。
可后来的事态却证实了高人神断天机!!!
只可惜当他被赵清渠等拥戴为君,那高人却不知去向了。
高人正是赵清渠引荐,也正是晏无端的老师。
这才是他对晏无端信重有加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