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首月,求月票,求满赞)
断浪扫眼过去,气势一点不让。“小爷奉陪就是。”
二人各自盯着对方,接下来再不说话,而那冷冷的气氛,已经弥漫全场。
此时已经到了傍晚,微风吹拂,屋瓦上的灰尘飘飘而落,在夕阳的余辉下带起星星点点的红亮。
脚步声响,戚继光已经拿来两把剑,一样的长剑,一样的剑穗,一样的重量。
只不同的是,片刻之后这两把剑就交到了不同的人手里。
断浪与俞大猷,都是血气的男儿。
断浪的身形翩翩,俞大猷虎躯雄壮。
若是单从身形相貌来看,谁也不会认为断浪能赢。
但是,剑术讲究的是剑招精妙,尤其是不使用内力的情况下,谁的剑术高超,谁就能赢得胜利。
断浪手拿长剑,轻吹剑尖,然后斜剑一指,“出手吧!”
俞大猷拿着长剑,却觉有些太轻,他惯使重剑。因为只有重剑,才能发挥“易道八剑”的威风。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剑越轻,使出的剑招速度越快。这一刻,他相信,他将能使出更快的剑招。
俞大猷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从来不懂得什么是谦逊。既然断浪让他先出手,他就起剑一挑,袭向断浪。
知道对方的剑招奇特,断浪也不敢大意。完美视觉与完美听觉全数运转。一双眼睛死死盯住对方的长剑。同时间,“空速星痕”施展而出。
俞大猷先使一招“坤断六影”,再换一招。“震天雷极”。
两大剑招都是来源于“易道八剑”,剑招隐含易理,似乎一招一式都能洞悉天机,推演万物。
二人双剑一交,都是各自不得讨好。
双剑再分开时,断浪换一次气,又是一招攻去。
“追星赶月”。直接黏着对方长剑出招。
戚继光也是学武之人,但剑术不是他擅长的。可是此时看二人比剑。他也能看出二人的剑招极其精妙。
他的双眼眨也不眨,仔细盯着二人,有时为断浪捏了一口气,有时又为俞大猷担心。
二人剑影来去。或进或退,二三十招过后,俨然把整个院子踏了一遍。
此时间,断浪的额头已经渗出了汗水,不使用内力比剑,果然很累人。再转看俞大猷,他久居军中,力量大许多,这时候。居然还不见冒汗。
“难道,他与我比剑,竟然是游刃有余吗!”断浪扪心自问。“不行,一定要尽快压他势头,否则定然不能让他折服于我。
断浪调整呼吸,加快剑招的穿刺速度。
“叮!叮!”
接连两声脆响,俞大猷险些遇险。若不是他久经沙场,战斗经验十足。只怕刚才就要败在对方剑下。
此时间,由于他先前一直以快剑压制断浪。握剑的手臂已经有些酸。这是肌肉的正常反应,俞大猷剑招开始走位,有时候明明想刺去一个位置,真正刺出去时,总是低了几分。
他的心里泛出迷惑:“难道断浪就不会手酸吗?”
他不知道断浪的双手双脚乃是经过麒麟血淬炼,又怎么会酸痛。
眼见自己就要落入败局,俞大猷低吼一声,手上加重力道。
又是十数招过去,这时候,断浪已经有些急了,心中暗暗嘀咕:“这家伙怎么这么难打,明明就要输了,却总能凭借一把剑舞得密不透风,根本攻不进去。难道,是我的剑招不够精妙不够快吗?还是因为我对天外飞仙的剑道不熟,不能纯熟施展。”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断浪拥有完美悟性,早就领悟天外飞仙剑道剑招,更是凭借麒麟臂的神力,不可能剑招不到位。
那么,问题是什么?
断浪一面出剑,一面苦思心中疑虑。
而场外的戚继光,看见俞大猷连连遇险,却总能挽回败局,早就深深佩服了。
断浪分神思考,一时间,剑招也不自然的慢了几分。
突在这时,俞大猷爆呼一声,腾身跳起,一剑就向断浪当头斩来。
他这一记来得太过突然,同时,也是他最快最强的剑招。
此剑,唤作“巽断横风”。“易道八剑”由周易八卦中演变而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各代表世间八相。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巽断横风”正是其中最凌厉的剑招,风紧处,若有阻挡者,必折之,断其躯杆。
对方的剑招所到,隐有风势跟随,不用内力出剑都能带起这样强的风势,俞大猷的剑术,当真不可小窥。
然而要想凭借此剑杀败断浪,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断浪轻抖剑尖,使出“星芒耀目”。
刹那间,其剑影摇摆处,风势无法攻入。
俞大猷半空中变招,又使“震天雷极”。易经有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原来俞大猷先使“巽断横风”一招,乃是为了引出后面的“震天雷极”。此理,正是取的风雷相薄,两个剑招互生,更能激起强大杀伤力。
双剑一碰,断浪隐觉对方剑身上大力涌至,其间,似乎含有丝丝电劲游走,这时候,他的麒麟臂竟然有些酸麻。
若是硬挡下去,手中的长剑势必折断,断浪急忙变招。
“飞星入宫”,直取俞大猷肩头。
俞大猷横剑一挑,变一招,又是一股风势刮起,断浪手上一送,长剑就要脱手。
说时迟,那时快。长剑将要脱手之际,断浪伸指一弹,弹上剑柄末端。此正是弹兵指之功,刹时间,断浪弹碎自己的长剑,长剑断作几截,尽数向地面落去。
然而,那尖锐的剑尖,去势不缓,依然飞速前进。
“噗!”
俞大猷肩头一痛,剑尖已经插了进去。
而这个时候,俞大猷的长剑依着势头,就要来到断浪的脖子间。
断浪先伤了他,已经算是胜了。要知道,若是断浪一开始取的是他的脖子,那么俞大猷此时已死。
断浪左手一动,又是一记弹兵指,快到脖间的长剑,碎做几截。
此时此刻,地面之上,尽是散落的断剑。
夕阳的余辉照在上面,散射着光芒。
俞大猷的脸色,死灰一般,一直以来他都以为自己剑术高绝,可实在想不到,还是败了。
戚继光快步奔近,给他处理肩头的剑伤。
断浪垂手凝立:“俞大猷,你也不必悔恨,方才那一剑,我险些败在你的手上。若不是我震断长剑,先伤了你,那么将是我败在你的剑下。你的剑术独道,我从所未见,若是内功再高些,放眼天下,只怕也没几个对手。”
(关于俞大猷剑术一事,我是参考历史的,不妥之处,还请大大们指出,我一定改正。
俞大猷早期拜王宣、林福、蔡清等为师学习《易》学,后又拜赵本学学习用《易》推演出来的兵法,之后又跟随李良钦学习剑术。
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举人,被任命为千户,守御金门。当时倭寇屡屡作乱,俞大猷于是上书给监司,却反被监司革职。
俞大猷著有《剑经》一书,强调随时以“奇正相生”的变化,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在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突击,“打他第二下”,“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戚继光曾称赞《剑经》说:“千古奇秘尽在于此,近用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
俞大猷曾经有一次上河南少林寺指教少林僧人学习棍法,后带回两名僧人随俞大猷到军营里继续学习棍法。由于倭患越来越严重,少林寺开始派僧人下山,帮助俞大猷、戚继光等打击倭寇。少林僧兵的人数也并不多,都是几十人一组,但却能沉重打击倭寇,成为抗击倭寇的中坚力量。
僧兵队伍里的主要将领有天真、天池、天启、月空等,都是擅长棍法的僧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