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继续参观着博物馆内陈列的各类珍贵文物,这时,郑教授走过来,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一些造型奇特、历史悠久的文物,并详细解读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故事背景。然而没过多久,郑教授便又被其他事情缠身,请离了现场。
待郑教授离开后,马宁宁压低声音,好奇地询问身旁的余七安:“我们国家现在真的还存在世家家族吗?我记得以前不是说已经不存在了吗?而且当年不是实行了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吗?怎么可能还有世家呢?”
余七安微微一笑,轻声回答道:“其实,家族的传承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肥沃的土地或巨额财富,而是在于能否将宝贵的知识一代代延续下去。
这些世家历经漫长岁月,饱经沧桑,经历过无数次社会动荡,但正因如此,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各种灾难有着充分的应对措施。
以汪家为例,他们采取三方押注策略,无论最终哪一方获胜,他们都能稳操胜券。
至于张家这样的家族,则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渊博的学识谋生,自然也就无惧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而你所提到的那些被消灭的所谓‘世家’,无非是家中出了几个当官的,占有几亩薄田,便自以为是地方霸主,无人敢惹。可正是由于他们平日里作恶多端,树敌众多,一旦遭难,根本没人愿意站出来替他们说好话。
真正能够被称为书香门第、诗礼传家的世家大族,绝对不会通过欺压和剥削租户这种卑劣手段来敛取财富。正因为如此,像这样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族,即便失去了财产和田产,凭借他们所拥有的渊博知识,也能够轻而易举地重新崛起,并跻身高层管理之列。一旦拥有了权力,各种资源便会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丰厚的财力。”
当余七安领着马宁宁将整个地方都游览完毕后,他们来到了一个会场前。马宁宁好奇地四处张望,问道:“这里是做什么用的呀?”
余七安回答道:“这里是一场拍卖会举办的场所。”
马宁宁惊讶地说:“啊?拍卖会?我们可以进去吗?不是说需要受到邀请才能参加吗?”
余七安微微一笑解释道:“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啦,只要现场验资证明有一百万现金就可以入场哦。”
马宁宁听后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原来如此!”
没过多久,其他客人纷纷抵达现场,原本宽敞的空间迅速变得拥挤起来。就在此时,一个身着唐装、精神矍铄的老者缓缓登上讲台。
\"诸位来宾,承蒙各位拨冗莅临,在此我代表汪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咱们汪家自元代绵延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家族兴旺离不开族人的勤劳奋进以及在座各位朋友的鼎力相助。正所谓饮水思源,今日略备薄礼与诸君共享,还望诸位赏光。当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福同享才是长久之道嘛!再次感谢各位大驾光临,谢谢!\"
言罢,老人不再多言,直接示意工作人员将一件件珍贵的古董文物摆上台面。目睹这一幕,马宁宁惊愕不已,忍不住低声询问身旁的余七安:\"这些东西难道不违法吗?\"
余七安微微一笑,解释道:\"只要无人检举告发便不算触犯律法。况且这些皆属回流文物,乃是汪家早年间存放于海外之物。此次借展览之名取回国内,供众人品鉴观赏。若有人愿意购得并留存于本土,想必国家也是乐见其成啊。\"
显而易见,此时此刻在场之人明显地被划分为两个阵营。其中一方乃是那些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们,他们前来凑个热闹,无非就是想购买几件心仪的珍宝带回家。无论是用来撑起场面、传世珍藏还是馈赠亲友,皆可随意选择。毕竟,汪家所举办的这场古董拍卖会,其最大优势在于商品的品质得到了充分保障——绝对没有任何假冒伪劣之物混杂其中。如此一来,当这些富商们日后将购得的宝贝示人时,只需声称它们源自于汪家拍卖会,旁人便无需再费心验货,因为汪家的声誉就是最好的证明。
然而,另一阵营中的人们则别有目的。他们关注的焦点并非这些琳琅满目的古董器物,而是那位传说中的锦书。这些人心思缜密,对于眼前的宝物并无太多兴趣。毕竟以他们的实力和手段,如果真有心追求这类物件,大可亲自深入古墓探寻挖掘,又何须特意找上张家购买呢?
提及此处,就不得不提到那赫赫有名的盗墓四大门派了。
摸金四大门派分别是: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搬山道士和卸岭力士
摸金派源自于三国时期那位被称为一代枭雄的曹操所设立的“摸金校尉”。相传,在东汉末年那个战火纷飞、天下大乱的时代里,曹操为了筹措庞大的军费开支,特别组建了一支专门从事盗墓活动的军队。而这支神秘部队的首领,便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摸金校尉。
简单来说,摸金校尉就相当于是拥有官方认可执照的专业盗墓贼头目。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无畏的勇气,穿梭于古墓之间,探寻着那些隐藏在地下深处的宝藏。
关于摸金校尉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文学家陈琳所着的《为袁绍檄豫州》一文。文中写道:“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句话形象地描绘出了摸金校尉们在盗墓过程中的野蛮行径,让人不寒而栗。更有甚者传言,曹操本人曾亲自参与并指挥了对梁孝王墓的盗挖行动,这种行为无疑将他推至道德败坏的风口浪尖。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的转折。随着时间的推移,袁绍最终败北,陈琳也归降于曹操帐下。面对昔日曾痛斥自己祖先丑行的陈琳,曹操虽然心中颇为不悦,但对于盗墓一事却似乎选择了默认的态度。或许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生存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所谓的道义准则早已被抛诸脑后。
此外,鲁迅曾言:“曹操设立了如摸金校尉等职位,专司盗墓之事。”然而,对此观点亦有不少人持保留意见。他们坚信,曹操乃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其狡黠聪慧程度超乎常人,绝无可能在那个对礼义廉耻高度重视的时代,犯下这般违背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之举。
这些人更进一步指出,曹操背负盗墓恶名的缘由,实系其父亲曹嵩在途经徐州时遭陶谦部下杀害所致。曹操为此愤然起兵讨伐,大肆报复。他的军队所经之地,暴行肆虐,不仅掠夺财物,更肆意毁坏他人陵墓。而曹操对于这种行为却选择了纵容不管,甚至放言要捣毁陶谦家祖坟。如此种种,经过某些人的曲解渲染与道听途说,最终使得曹操背上了这口莫须有的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