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孩子当中,立在最前边、一脸怪笑的孩子叫铁娃,是王家坪一众孩子的头目,时常领着王家坪一众孩子四处“为非作歹”。他今年也才十四岁年纪,但却生得高大壮实,远看就似个成年的汉子。
林风遥认得铁娃,前些天因为争夺一只野兔,两人还打过一架。当时就铁娃和另外一个孩子,林风遥手里拿着根大棒,舞得呼呼作响,他们也没办法,只得拱手让出那只野兔。
今日却是不同,铁娃领着这一大帮孩子在这里截住他,意思明白不过,就是来寻仇的。那天的另外一个孩子也在,此刻正抱手胸前,一脸得意的笑。
“铁娃哥,我说见着这小子上镇上去了嘛,你看,这不回来了。”铁娃身边一个孩子道。
铁娃朝那孩子看了一眼,点了点头。那孩子好似得了什么褒奖般,堆了一脸的笑。
“呀,林风遥,你可真会吃啊,野兔炒了下酒……”铁娃朝林风遥逼过来,仔细打量一下酒坛,故作惊讶状,道:“拙贤酿啊,好酒好酒!”
林风遥见他势大,奈何不得,只能是他逼近一步,自己就退后一步,下意识间还把酒坛和纸包都藏到了身后。
铁娃似狗一般耸了耸鼻子,伸着指头指着林风遥道:“嗯,烧鸡。”又见着林风遥怀里揣着个鼓鼓的东西,便伸手过来摸。
林风遥见他手就要摸到怀里的布老虎,忽地猛起一脚,直揣铁娃的肚皮,铁娃来不及反应,“啊”一声就往后仰倒。趁着这空当,林风遥撒腿就跑,似只仓皇逃窜的野兔般朝着林家沟方向跑去。
铁娃仰倒,一众孩子乱作一团,都过去扶他。
铁娃咬牙忍痛,大喊道:“给我追,往死里打。”
一众孩子得令,其中几个当先冲上去,紧追林风遥身后。铁娃在另外几个孩子搀扶下,立起身来,喘几口气,也朝林风遥狂奔而来。
林风遥边跑边回头张望,眼见着铁娃一伙紧紧追上来,心里大是着急。
院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的就是鱼得水家。
眼下,鱼得水正和他的一众老弟兄在屋里喝酒吃菜、猜拳行令、胡吹乱侃,肆无忌惮,粗放豪爽。鱼得水这五十大寿,也就请了一众老弟兄吃顿饭、喝顿酒了事。山村人家没那么多讲究,也讲究不起。
院子里,一棵老桑树下,鱼月霜孤孤单单地坐在一张石凳上。她一直瞅着院门口,心里想着、担心着:林哥哥怎么还没回来?这天都黑了,月亮都爬上来了。
屋里爹爹和爹爹的一众老弟兄说话,鱼月霜听得明白。这会儿,他们话锋一转,说到了她的婚事。
鱼月霜今年十岁。十年前鱼得水在回村的路上把她捡了回来。鱼得水一直认为,她是水云镇哪户人家丢弃的。因为在水云镇附近时常发生这样的事。
当时,她还是一个未满月的小婴孩。鱼得水将她抱回家后,悉心照料,如疼爱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
鱼得水当时已有四十岁年纪,孤家寡人,家徒四壁,娶妻生子这事他这辈子基本不再抱任何幻想。本打算一个人孤独终老,谁想半道上上天送了个女儿给他。
鱼得水想着既然是天赐的,那便是天缘,那便该留下,于是,十年之后,鱼月霜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已长成一个秀美的小姑娘;大大的眼睛水灵灵的,小小的脸蛋粉雕玉琢,嘴巴还特别甜,林家沟上下,谁见了谁喜欢,都说鱼得水好福气。
“月霜”这个好听的名字是鱼得水特地到镇上请一位很有学问的先生给取的。当时,鱼得水把捡到鱼月霜时的情形大致说了一遍,那位先生口里念叨着“夜月银霜”四个字,然后就定名“月霜”。鱼得水自己念了两遍,虽不知深意,却也觉着顺口好听,是个适合女娃的好名字,于是也就认定了“月霜”这个名字。
屋里,爹爹道:“不急不急,才十岁,过两年再说,再说。”
一个伯伯道:“得急得急,早些把这事敲定的好,免得大伙张头探脑地记挂着。老鱼,你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家惦记着你这闺女呢。”
爹爹大笑,道:“那是,这话我爱听,上月,王村村正王老头都还拐弯抹角跟我说这事呢。不过,他那孙子,我可是看不上眼噢。”
一个伯伯道:“那你看上谁家了?你说。”
爹爹大笑,没说话。
一个伯伯道:“老鱼,你看咱们也是老弟兄了,我也不拐弯抹角,直说了。把你闺女安排给我儿子怎么样?我儿子你总不会看不上眼吧?”
爹爹长叹了一口气,道:“都是老弟兄,我也不瞒你们,我早想好了,我打算把霜儿托付给风遥。”
一片诧异:“风遥?林汝南家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