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对安郡王府大方早有耳闻,哪想长乐郡主一出手就是他半年能获得的孝敬,就算是见惯了银子的他也惊得咋舌,这烧钱能力不弱于其父啊。
待回到宫里后,仁宗让双喜直接禀报。眼下他急需不站队又可靠的人手,崔太尉历来懂事,崔容时又是新进官员,所以他才分外上心。
双喜回禀道:“官家,可能是我去的急,崔翰林衣服都没来得及换,满身是汗的躺在床上,我进屋时长乐郡主正在帮他擦汗。奴才瞧着,崔翰林身体确实虚弱,连坐着都困难。但奴才一说您要召见,他立刻就说只要官家需要,他九死而不悔,当真衷心的很。”
仁宗满意的点头,儿子们不省心,朝臣们各怀心事,再不培养自己人,说不定哪天就被架空了。
这几个《开越大典》的主修纂人,贤亲王是挂名的,太子太傅还有待观察,必须要引进新生势力了。
“传朕旨意,明日让本届科考前十名的官员都进宫觐见,朕有要事安排。”
崔太尉听闻仁宗派人探视了次孙,散值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玉清筑。
他到的时候,赵晚晴正在亲力亲为的为崔容时换药。刀伤尽管狰狞,但表皮已经愈合,内里的伤口慢慢疗养即可。
崔太尉先赞扬了孙媳妇:“多亏晚晴照顾的仔细,容时这一个月恢复的很好。”
赵晚晴哪敢居功,谦虚的答道:“祖父过赞了,晚晴不过是尽了妻子的职责,当不起夸奖。”
她见崔太尉有话要嘱咐,识相的收拾好药物和绷带,借口准备晚饭要离开。
崔太尉摇了摇头,“晚晴你留下,这些日我观你聪明贤惠,对朝政见解独到,容时能晋升如此之快有你的功劳。夫妻都是一体的,你不必避嫌,我讲的话你们二人心里都要有数。”
对于府里的女眷,崔太尉最看好的一直都是敢作敢当的二儿媳妇,大儿媳虽然能掌家但是少了一分果敢,所以他给二儿媳妇很多自主的权力。如今他更看好新入门的孙媳妇,有皇亲贵胄的体面却不摆架子,不仅能谋善断,还能主动维护自家人,有她在,孙子的仕途一定会平步青云。
“如今各个皇子逐渐成年,官家的防备心理也越来越强。今日石碑之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有问题,但官家不敢赌哪怕一点的可能性,所以才全面压制了太子殿下的人手。”
崔容时虽然能理解但还是有惑,他问道:“官家处理政务的时候思路清晰,极有远见,为什么他不能相信亲手培养的太子?”
崔太尉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问了孙媳:“晚晴,你怎么看?”
赵晚晴斟酌着说道:“朝政之事,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一旦触及了底线,亲情永远要排在权势的后面。”
崔太尉欣慰的点头,他笑着说道:“容时,你聪明、看事通透,但你没经历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君权神授,容不得半点威胁,有时候越简单的事情越复杂,越复杂的事情越简单,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崔容时恭敬的受教,对于明日觐见之事心中已有了度量。
隔日早朝后,仁宗在文德殿优先召见了崔容时。
他见崔容时面色苍白,消瘦的厉害,赶紧赐座并让人拿来软垫。
“崔爱卿此番替皇姐挡灾,受罪了。本应让你多加休息,只是文会拖延不得,朕急需你这样的青年人分忧啊。”
崔容时缓慢起身,恭敬作揖,激动的说:“官家所需就是臣之所向,只要能报官家黄金台上意,臣愿提携玉龙为君死。”
仁宗听的顺耳极了,看看他相中的人,嘴一份,手一份,哪哪都顺眼。
不过他还是试探的问道:“太子的事你可知道?”
崔容时坦率的回复:“昨日祖父已经与臣说了。”
仁宗欣赏他这份直率,倘若他敢说不知道,那就是欺君罔上。
“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臣以为爱人不仁,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遇事不能怨天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仁宗的面上看不出喜怒,他平静的说:“《孟子》这段话是让人遇事自省,多从自身找原因,你觉原因出在谁身上?”
昨日那么多大臣反对他,就好像他是个多疑的暴君一样,惹得他心里非常不舒服。
崔容时:“原因在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反应和应对。”这个理念得益于赵晚晴的提醒,有时候官家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态度。
其实他这句话与太子太傅说的不尽相同,只不过他前面的话说的仁宗心里十分舒坦。可不就是这么回事,昨日在大殿上他并没有说什么,反而太子带着一群人下跪,搞得像他真要处置谁一样,是太子的过激反应刺激了他。
仁宗昨晚静思,其实他也不相信这个事会是太子做的,只不过被架上去下不来而已,造成这个局面能怪谁!
与崔容时聊完,他觉得内心舒畅了不少,他怎么会错,错的是儿子和大臣都不相信他。心情好了,办公的效率也提高了,他让刘公公将其他官员一并叫了进来。
刘公公笑着应下,心里暗想怪不得每次双喜都夸崔翰林,确实是个会察言观色的,居然三两句就把官家哄好了,以后他也得多敬着。
待剩余九位官员进殿后,仁宗看到打头英姿勃发的四个青年人,心里很满意。培养人就得可顺眼的来,谁愿意天天跟老臣们打禅语,说一句藏半句,一点朝气没有。
“尔等都是我钦点的进士,如今朕要征天下文艺之英,集于汴京,选贤才以着《开越大典》,你们也将任校验官和誊录官。愿你们不负朕之期望,躬身着典,为这盛世之举添砖加瓦。”
所有人志得意满,他们多数人自科考后再未得见天颜,今日能被官家亲自提点,是光宗耀祖的事,哪敢有半点含糊。
仁宗继续说道:“朕特立文会专班,你们九人自今日起归崔翰林管辖,负责文会组织事宜,朕会根据你们的表现再决定修撰大典的职责分工,众卿意下如何?”
崔容时已提至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无论是学问还是官职都在他们之上,如今更有官家力挺,他们自然是要好好配合。
“臣等遵旨,必不负圣望。”
仁宗满意的点头,老人不好用,他就启用新人,看谁还敢拉帮结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