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乃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是决定曹、袁谁为北方霸主的关键性战役,刘景作为熟知三国历史的人,自然早已知晓结果,因此面上并未流露出惊讶之色,仍是泰然自若,气定神闲。
刘瑍对刘景的识量与城府深感佩服,要知道,曹操、袁绍乃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两个诸侯,曹操据有兖、豫、青、徐四州,及司隶、荆州、扬州部分地盘,袁绍据有冀、幽、青、并四州,两人地盘加在一起,天下十分有其七。他们之间的胜者,桓、文之业可期,甚至席卷天下,鼎定山河也未可知。
正因如此,听闻曹操、袁绍二人分出胜负,包括刘瑍在内,众人无不形于颜色,难以自持。
而刘景却不为所动,单凭这份定力,天下便少有人能及。
刘景笑道:“河北乃世祖龙兴之地,成业之基,袁本初据而有之,遂西定黑山,东平齐、鲁,北灭公孙,广有四州,兵多粮足,胡骑千群,大有兼并天下之志;曹孟德起于徒步之中,兴于危难之际,用兵之能,当世无双。自迎天子于洛阳,即官于许都,西屠李傕、南戮袁术,东禽吕布,一统中原后,乃欲加威信于四海。两人皆为当世人杰,实力旗鼓相当,谁胜都不意外。”
刘景顿了一下又道:“不过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袁本初根基雄厚,又素有人望,河北士民皆受其恩德,纵然丧师十万,亦不致灭亡。曹孟德想要夺取河北,实非易事,两人势必还会有一番龙争虎斗。”
刘瑍俊美的脸庞难掩惊愕,他虽未亲临前线,但在许都亦能看出许多问题,比如曹操兵力匮乏,粮食短缺,又比如各地叛乱不断,遥应袁绍,许都上下,人心惶惶,一日数惊。
曹操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居然能一举击败袁绍,可以说颇有几分侥幸,短期内当无力跨越黄河。袁绍得到喘息之机,未尝不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然而这是刘瑍在许都亲历后,才得出的结论,刘景远在江南,单凭一鳞半爪的消息,和自己的推测,就得出了和他相同的结论,机虑简直如同神人一般。
北津渡口十分喧闹,不是谈话的地方,刘景暂时止住谈兴,随后他行至桓阶、刘康、成绩等长沙郡吏面前,与之寒暄,最后一手拉着潘濬,一手拉着刘瑍,登上长沙郡府备好的车舆。
从零陵始安至长沙临湘,水路千余里,费时二十余日,刘景一路旅途劳累,颇有几分疲惫,刘景直接返回郡府太守舍中。
邓瑗收到丈夫归来的消息,抱着儿子刘旗候于门口,长沙刚刚结束兵乱天灾,民众穷困,刘景屡次三番公开号召吏民节俭,邓瑗身为刘景妻子,当然要为表率,一身素服,发无美饰。不过邓瑗天生丽质,即便没有丽装盛饰衬托,依然美丽非常。
车轮辘辘,驶入太守舍院中,邓瑗见随行车辆人员甚多,刘景当是有事要与众人商谈,她赶忙命婢女、僮仆搬出坐榻,烧水煮茶,招待宾客。
“少君……”刘景眼眸带笑,声音分外柔和。接着他迫不及待从邓瑗手中接过虎头虎脑的儿子,抱在怀中,逗弄一番。这一刻,他不再是威震荆、交,雄霸江南的安远将军,单纯只是一个离家多时,心念妻儿的丈夫。
邓瑗嫣然一笑道:“恭喜夫君,年仅二十二即封侯拜将,本朝开国以后,当属罕见……”
刘景含笑道:“皆赖将士用命,奋勇杀敌,方有今日之功。”说罢,他怀抱儿子,手挽妻子,步履从容地走入堂中,坐于主位。跟随他进来的人共有八人,分别是刘瑍、潘濬、诸葛亮、徐庶、桓阶、刘巴、蒋琬、赖恭。
刘景招他们前来,自然有用意,这里面刘瑍已是长沙太守,且不提,其余七人,将会成为他安远将军府的核心班底。
要说这套班底有什么特点,那就是年轻,七人中,赖恭是年纪最长者,也才三十五六而已,桓阶其次,仅三十二三岁,徐庶则刚满三十,剩下潘濬、刘巴、蒋琬、诸葛亮皆不满三十,最小的诸葛亮更是只有二十一岁。
年长有年长的好处,年轻则有年轻的好处,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世祖光武中兴汉室时,功臣也都十分年轻,大将军耿弇只有二十三岁,司徒邓禹也才二十四岁,其余三十岁上下者比比皆是。
何况,七人皆名垂青史,其中诸葛亮、蒋琬、刘巴、桓阶四人,或成为丞相,或官至尚书令,乃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宰辅。潘濬、徐庶、赖恭亦身居高位。这套班底,莫说区区荆南之地,就算管理一国,也绰绰有余。
待众人礼毕落座,刘景缓缓开口道:“刘表无故兴兵,使荆南陷入连年动乱,以致郡县疏离,不闻上命,各自为政。承蒙国家信任,不以我年轻才浅,委以方面之任。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成立安远将军府,兼摄诸郡,恢复政令,安定人心。”
刘景目光转向桓阶,说道:“桓君乃我长沙名士,昔日不惜甘冒危险,只身入襄阳求见刘荆州,请求收敛故主孙文台尸骸,忠义之名,播于四海。前后居长沙功曹十载,执掌郡府,匡政理务,治理之才,无出其右。今我欲以桓君为安远将军府左长史,总率府事……”
长史乃将军所置长吏,本朝文以右为尊,武以左为尊,左长史便是安远将军府最高属吏。
“在下不敢当,请将军收回成命。”桓阶起身离席,拜道。“刘(巴)子初才能、名望,全都在我之上,且将军与表军对峙于湘耒之时,刘子初身处后方,收租调米,丰给军资,令将士不患衣食,得以专心杀敌。后张津举交州之众而来,刘子初又率吏士固守泉陵月余,使将军可以从容应对。在下无功无劳,有何资格位居刘子初之上?”
桓阶非常有自知之明,在刘景崛起的过程中,他几乎没出过什么力,而刘巴则肩刘景萧何之任,功绩极大,他万万不能居刘巴之上,否则必定引起非议。
其实刘景也属意刘巴为左长史,长沙乃荆南中心,他考虑到桓阶在长沙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才提议桓阶出任左长史。
既然桓阶自己主动拒绝,刘景也就顺势同意了,退而求其次,让桓阶担任右长史。
长史之后,则是司马,这个司马,不是领兵作战的军司马、别部司马,而是掌将军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角色。
刘景以潘濬为左司马、以徐庶为右司马。又以诸葛亮为军师,蒋琬为主簿。
最后是赖恭,刘景原本向朝廷推荐他担任长沙太守,毕竟长沙太守这个位置太过重要,必须是自己人才行,赖恭算是他半个老师,又是嫂子赖慈的兄长,由他担任长沙太守再合适不过。
无奈阴差阳错下,刘瑍取代他成为长沙太守,刘景为了“补偿”赖恭,表举他为比两千石正议校尉,日后与安远将军府左长史刘巴、右长史桓阶、左司马潘濬、右司马徐庶、军师诸葛亮、主簿蒋琬共秉荆南政事。
除了长史、司马、军师、主簿外,刘景还会设置主记、参军、门下督等职位,更有意成立诸曹,将荆南诸郡之权,全部收归于安远将军府。
若是他真的这么做了,等同于开府,而安远将军,只是杂号将军,是没有资格开府治事的,除非得到朝廷的允许。
不过一来他以安远将军,董督荆南四郡,有兼管政事的权力。二来现在已是乱世,没有几人会继续墨守成规,孙权如今的官职是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连个董督江东的资格都没有,还不如刘景,不也设曹治事。
具体事宜,留待明天召开朝政时,与群臣再行讨论。
之后刘景将话题引向北方,刘瑍从途经西鄂,重逢杜袭讲起,再到入许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事无巨细,一一道来。
刘景之前就已从诸葛亮那里得知,杜袭目前就在南阳宛城以北的西鄂县当县长,西鄂处于曹操、刘表夹缝之间,不用想也知道,必是兵荒马乱,残破不堪。听刘瑍所言,果然如此。
刘景忍不住感叹道:“大兄乃颍川名士,弱冠即闻于郡中,才器过人,实乃国士也。颍川人如荀文若、钟元常等,在朝中颇为得志,何以不见重用?大兄若来投奔,我必视以股肱。”
可惜这注定不会发生,杜袭志在成为国家良辅,平理天下,根本不可能弃朝廷,而就外藩,哪怕两人有着深厚的情谊。
刘景摇了摇头,日后两人注定将成为敌人,只希望,到时候两人不会对决沙场,兵戎相见。
接着又听刘瑍谈起荀彧,其言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敬意,刘瑍性情高傲,他在长沙居住多年,能称得上朋友的屈指可数,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以致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否则以他北方士子的身份,也不至于多年后,仍然寂寂无名,不为人知。他对荀彧如此推崇,由此可以想象荀彧的人格魅力,究竟有多大。
刘景心里对荀彧亦是充满敬佩,在满是豺狼当道,人面兽心、毫无廉耻的乱世,一个能够坚持本心、理想、信念,而不被名利驱使的人,是多么的难得。
当曹操流露出称公之意时,荀彧回道:“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虽千载之后,读之犹令人动容。
当他说出这句话时,不知是否预料到自己的结局……
随后刘瑍又谈到了天子,有些话无法明说,但他心里对天子的评价,显然并不太高。
人臣谈论天子,终究不妥,刘景不动声色地结束了这个话题,转向他处。
众人聊着聊着,桓阶突然提到益州,不久之前,益州爆发了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