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内,所有人都没有再开口说话,气氛十分紧张。
皇帝赵庞德见真王朱熹脸色不好,便假装无意提到宋翊“听说,这次,真王妃与你一起回京了?”
朱熹一点都不意外皇帝知道宋翊与自己一同回京,回道“是的”
“当年,因为叛贼赵庞景,朕气愤之下褫夺了宋翊的公主封号。她会不会怪朕?”
“回皇上。宋翊她本来就是一介平民,幸得皇上恩赐,才被封为公主。她不敢对皇上有怨言的”
真王只说宋翊不敢有怨言,却并没有回答皇上,宋翊对皇上有没有埋怨。
皇帝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区别,不过他假装没有听出来,仍然笑呵呵说道“那就好。真王妃是聪明的孩子。朕已经让人去检验她的天域1号。若真的如她所说,能五倍于普通水稻的产量,这对乾朝来说,又是大功一件。只要再查实,她与叛贼没有瓜葛。朕便立即恢复她的封号”
皇帝的话,仿佛是在和真王说真王妃的事情。但朱熹却明白,皇帝此时提宋翊,就是为了提醒朱熹,他手里还有其他的牌可打。而宋翊便是其中一张。
“小王替王妃谢过皇上”
“不用。”皇帝赵庞德微微一笑说道,但柳公公去太医院拿脉案还没有回来。
太子在一旁似乎想起了什么,说道“听说,真王妃五年前替真王生了一个儿子。这次也一起回京了,是吗?”
“太子消息灵通。小儿的确也回京了”
“那恭喜了。本宫抽空去府上看看我的小外甥”太子笑着说道。
至于太子为何叫真王的儿子为外甥,那也是因为宋翊原是安乐公主,是皇帝的义女,也就是太子的干妹妹。这样叫,似乎也没有错误。
虽然宋翊已经被皇帝褫夺了封号,但刚才皇上又表明,宋翊也不是没有可能恢复原来的封号。太子所以才如此叫的。
朱熹并没有纠缠这个问题,只微微欠身表示感谢。
幸好,皇帝身边的柳公公终于回来。身边还带来了一名太监,太监手里捧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有一本册子,应该就是脉案无疑了。
柳公公走到皇帝身边,在皇帝耳边小声说着什么。
皇帝赵庞德脸上笑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气愤“知道了,你退下吧”
柳公公退到一边,众人不知道柳公公在皇帝耳边说了什么。
之间皇帝开口说道“柳公公已经将太医院负责脉案的案丞带来了。”
皇帝介绍完后就对殿上跪在地下的太医院案丞说道“柳公公已经将事由告诉你了吧。你知道要来干什么吗?”
“回禀皇上。柳公公刚才去太医院,奴才已经将十五年前的温太医出诊真王府替真王诊治的脉案找到,并带了过来”
“好,那你就告诉众位大臣,真王当年到底是中了什么毒,温太医当时是用了什么药方替真王解毒的?”皇帝说道。
太医院案丞一脸惶恐的表情,显然有些紧张,不过,还是依令将托盘上的脉案翻开,读道“振民十二年五月初四,出诊真王府,真王府世子中毒,燕莎轻,板蓝根120g,贯众30g,青黛30g,甘草30g,共研为末,以蜂蜜和入拌匀,制成药丸如桐子大,再以青黛研粉为衣,每服15~20粒,放在口内嚼烂,以凉开水送服。药丸连服七天,毒解”
太医院案丞的话,让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就这样?
还以为真王真的服用过什么神药,解了鹤顶红的毒呢?原来只是轻微中毒,用的还是最普通的解毒方子。这与朱子墨所说,相差甚大。
朱子墨在殿上本来十分自得,因为二皇子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但当案丞将温太医当年的脉案读出来后,便彻底傻眼,看向二皇子,也见二皇子脸色阴暗不定,显然也是不明白其中道理。
朱子墨被所有人盯着,更是见到皇帝一脸不悦地看着自己,便打死也不相信太医院案丞手中的脉案是出自温太医之手,所以质疑道“你胡说,当年真王中的毒千真万确是鹤顶红。温太医是用了天山雪莲才替真王解了毒。不对,这个脉案一定是假的。皇上,这个脉案一定是假的”
“朱少卿,现在脉案在此,白纸黑字,你偏要说这个是假的,你说的才是真的。你若指控这个脉案是假的,可否拿出证据出来?”
皇帝赵庞德沉着脸质问道。
“皇上,臣清楚记得当年的事情,一定不会有错的。若不信,可以让人去真王府调查,府中老人仍能记得当年的额事情”
“少卿大人,为何不信奴才。奴才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太医院案丞,但整个太医院档案室的资料都是奴才负责整理、收纳,温太医虽然已经告老还乡,但他的笔迹仍然能比对的出来。奴才敢以项上人头担保,这本脉案的确是出自温太医的手笔,千真万确,不是假的“
“胡说,你一定是被人收买了。说,是谁收买你,敢在皇上面前撒谎?”朱子墨喝问道。
“够了,朱少卿,事实已经清楚,你也不必过于执着。许是你,当年年轻,记错了吧”
“皇上朱子墨仍然不肯放弃,还想解释。
但皇上已经不想多听“退下“”
皇上发话,朱子墨只能乖乖退下。
一直没有开口的朱熹冷笑着说道“皇上,这本是一件小事,却被弄得如此复杂。若微臣真能百毒不侵,当年也不会因为中毒,需要靠成亲冲喜才能续命了。再说,若真的可以百毒不侵,那微臣的血液也应该有解毒功能,只需要试验一下就可以了”
“不用了,朕相信真王的话。也相信温太医的脉案。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今日已天色不早,诸位也辛苦了一天,就先回去吧。明天再议去巴中的人选”
皇帝说道,众位大臣便退了下去。
“真王爷,请留步”
朱熹回头,看见皇帝身边柳公公微笑着走来“皇上让王爷暂时留下”
朱熹知道皇帝一定不肯罢休,便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