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很重视大秦政权的合理性。
战国末年,阴阳学家创立五德学说,认为每个朝代各占一“德”,循环往复。
舜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
秦代周,秦当为水德。
曾有传言秦文公在打猎时抓到一只黑龙,水主黑。
因此,秦朝的建立完全合乎天意。
嬴政还把朝服的颜色定位黑色,百姓称为黔首。
在泰山进行封禅也是证明自己君权神授的正统性,嬴政拒绝不了这个诱惑。
这次出巡嬴政只准备带扶苏和炎犀两个子嗣。
扶苏这会还没被发配到蒙恬那造长城,炎犀时常在朝堂上见到他。
和想象中不同,扶苏并不是翩翩佳公子的外貌,看起来更像个勇猛的武士。
难怪史书中描写他 \\\"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
也是,以秦朝的审美,扶苏如果是弱柳扶风的样子,只怕嬴政根本不会喜爱他。
扶苏本人也不可能跟着蒙恬在边疆干活了。
事实上,整个秦朝的贵族也找不到几个瘦弱纤细的。
所以炎犀第一次看见身高一米九的大汉扶苏还是有些惊讶。
不过现在她已经很习惯了。
“见过大兄。”炎犀在殿外看见扶苏,打了个招呼。
扶苏摆了摆手:“西垂不必多礼。”
“大兄是特地来找我的?”
扶苏对下面的姊妹都很照顾,只是一般也不会随意来后殿找未出阁的妹妹。
“正是。有件事——”扶苏有些支吾。
“可是为泰山封禅之事?”炎犀看他那张便秘脸就知道扶苏在纠结什么。
“西垂果然不凡。”扶苏自觉受到鼓励,把想法一股脑说了出来。
“封禅之事始于炎帝以来七十二王,当日齐桓公欲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行封禅之礼亦被劝阻。
今上以尺寸之功,欲与三皇五帝比肩,本就不妥。
若祥瑞不现,彼时该如何应对天下?
我欲面谏今上,想请西垂同行。”
炎犀差点笑出声,原来是直言进谏的毛病又犯了。
“大兄,陛下之德震古烁今,功在千秋,何来尺寸之说?
依我看来,莫说封禅泰山,封天亦可。”
斧子吃着西域甜瓜吐槽:“差不多得了,人还自称天子呢。”
果然扶苏气得手都在抖:“简直大逆不道!都说西垂有仙缘,竟也敢对上天出言不逊。”
“修仙者本就逆天而行。何为天,若天是顺时应势,自然之伟力,那陛下之行未曾违背。
若天是儒生口中杜撰的规矩方圆,那这天欺了又如何?
大兄,我听说您和一些儒生来往频繁,您可别忘了大秦的根本。”
扶苏听炎犀对儒家如此不敬,也动了真怒:“西垂若不愿,我自去便是,何必诬诋他人。”
说完拂袖而去。
炎犀看了会扶苏的背影,良久才回自己殿内。
两人的对话很快传遍咸阳城。
“炎犀,这些人整天都躲在哪记录呢。刚才明明没见旁边有人啊。”
斧子大为不解。
那会人们没什么保密意识,除非是军国大事,否则一会就传得到处都是。
“不然《战国策》《左传》这些书哪来的,那些对话活像蹲在人家床底下听来的。”
“哈哈也是。”
嬴政听完内侍的复述,和时任中车府令的赵高感叹:“朕有子三十余人,唯西垂肖朕。”
对于扶苏这个长子,嬴政不是不喜爱的,幼时也花了很多心思教导。
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被儒家给笼络了去。
之所以未立太子,扶苏的立场有很大的原因。
炎犀也在房间里猜测,嬴政死前立扶苏为继承人是出于无奈还是真心。
嬴政为大秦帝国确立了全新的制度,但旧时勋贵不认同的很多。
这些年一直有人在试图营救六国贵族。
许多大臣也期盼能恢复分封制。
他们用的理由是周为正统,分封乃周天子传下的法理,自当遵从。
最重要的是,分封,能够分薄帝王的权利,诞生出一批新的勋贵和世家。
只是到时秦朝可能会成为周的翻版。
儒生们希望借分封制达到弃法引儒的目的,他们选择和勋贵站在一起。
嬴政看到了分封的弊端,这才强势推行郡县制。
只是他没想到,给予厚望的继承人被儒家给笼络了去。
扶苏在大秦帝国的路线斗争中,选择了和嬴政相反的路。
当嬴政派扶苏去边关跟着蒙恬修长城的时候,或许就已经起意培养新的继承人。
史书中曾提到“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
可能胡亥正是嬴政属意的继承人之一,可惜时间不够。
嬴政在还没有培养出合适继承人的时候,就死了。
李斯和赵高替嬴政写了遗诏,胡亥成为帝国接班人,蒙恬和扶苏被赐死。
史书中对这一段的描写是始皇于沙丘暴卒,当时的中车府令赵高胁迫李斯发动“沙丘之变”,废扶苏,立胡亥。
这就更奇怪了。
李斯是荀子的高徒,是跟着嬴政一路并肩作战、最终实现大一统的法家代言人。
当时他已经位居丞相之位,赵高不过嬴政近臣,嬴政一死赵高的实力打八折。
李斯真的会被赵高胁迫吗。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李斯也属意胡亥。
嬴政死得太早了,新的继承人还没有培养起来。
扶苏继位,儒家登场,李斯最好的下场就是靠着上位者的施舍留个全尸,保住家族。
法家一定会被扔进故纸堆,君臣二人多年的努力全部白费。
法家出身的胡亥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只是李斯没想到胡亥这么不成器。
胡亥这个人除了能继承始皇遗志,其他能力基本为零。
尽管胡亥做过许多离谱的事,包括但不限于虐杀姊妹、指鹿为马、诬杀李斯、将秦律的条款修改至更加严酷残忍......
然而他唯独没做一件事,就是分封。
嬴政春秋鼎盛时期,宗室便敢弄出“始皇死而地分”事件。
可想而知,到了胡亥时期,宗室只会变本加厉。
然而即使到死在赵高手上时,秦朝始终保持着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