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那她是不是最少也要买两个,她家就她一个人,俞晴指着小号和中号的说道:“那我就要一口小号和中号的,再加一个五印的炒锅。”
这三个锅子,小号的八块,中号的要十二块,五印的炒锅更贵要十五块。就买这三样发的那个乔迁红包还不够,自己还贴了五块钱。
当然两位姐姐贴的更多,但没办法,想自己开火,这些厨具就必须要置办。
最后几人再到粮油店买了些油盐酱醋和粮食便打道回府。
回到家,这几天好不容易好了的脚,又痛了起来。
脱掉鞋袜一检查,发现新添了两个水泡,进工作室快速地洗完澡,然后把水泡挑开上点药,再如上次一样贴上创口贴。
完美!
出了工作室,看到刚从牛车搬下来的各种锅子,俞晴想清洗干净,后来一想,这铁锅洗了不用会生锈。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倚在厨房门框上,看着除了锅子什么也没有的厨房,俞晴叹息一声,距离自己开火还任重道远啊!
首先得有个灶,这个小厨房其实最适合的是烧煤炭的铁皮炉子,想起炉子,俞晴一拍脑门,今天怎么就忘了要买个铁皮炉子回来
就算有炉子,也不知道这附近哪有卖蜂窝煤的
如果是距离远或要到镇上才有蜂窝煤卖,俞晴觉得想自己开火有点痴心妄想。
主要是卖蜂窝煤路程太远,不方便。
烧柴火的话,这个小厨房又太小。
俞晴这时才发觉,自己想问题还是想得太简单,她的惯性思维有时总是会停留在前世。
以前能源多样化,想烧什么就烧什么。而如今,想烧蜂窝煤在这偏远的山区条件都不允许。
更别逞论后来风靡一时的石油液化气了。
俞晴看时间还早,离晚饭还有一段时间,这儿又想不出别的好办法,只能提起桶去地里浇水。
只是没想到,刚到地里,吕姐和潘大姐也来了。
“晴丫头,你也来浇水”
“嗯,两天没浇水了,再不浇点水,刚发芽的菜苗就会干死。”
“你的出芽了”
“刚冒出头。”
俞晴看着刚浇透水的黄土地上冒出点点新芽,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我们的应该也快了。”
环卫三人组,此时浑身使不完的干劲,只为能吃口自己亲自种的菜。
三分地的菜苗,俞晴很快就浇完,见两位大姐忙得起劲,便把自己刚才的烦恼说了出来。
一人计短,三人计长。
说不定两位生活经验丰富的原住民有办法呢。
潘大姐闻言,直起腰,“这件事我们俩正想跟你说呢,没想到你自己倒问了过来。”
这时吕姐站在地头,接过话头,“晴丫头,我们准备自己在楼侧面或后面建个临时厨房,专烧柴火,这山犄旮旯里到处都是枯枝烂叶的,谁浪费那个钱买煤炭烧啊。”
这分的房子其他都好,就是厨房建的太小了,烧蜂窝煤勉强够用,烧柴火就不行了。
听到这个消息挺意外的,俞晴挑了挑眉,问了自己心中的担忧,“你们这样乱搭乱建,电站会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