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崇祯依然在表演。

温体仁依然在配合。

一低头,一拱手:“老臣愚钝,唯望陛下圣裁。”

次日的朝议上,军粮换赈灾粮的提议就被扔给朝臣。

侧重点不在支援元帅军挡东虏,而在于即使要给叛军兵粮,爱民如子的皇上也愿从叛军处换来赈灾粮,以赈济山西百姓。

实际上兵部户部都不同意这个提议。

兵部不同意很正常,他们正在计划一个由河南攻打潼关、郧阳袭击西安的战略,试图把元帅府洗过一遍的关中夺回来。

这种时候,朝廷却在北方跟元帅府搞起来战略合作,谁也接受不了。

而户部,就有点藏着掖着了。

于公,这对户部其实是好事,毕竟山西买粮赈灾,即使是十万两,省府也很难挤出来。

民间倒是可以,但民间商贾买了粮,那粮食是要卖的,而卖,就肯定落不到快饿死的灾民手里。

粮价从来不是没理智的疯涨,涨到七两一石,就说明有人能出得起这个价钱。

反而是用通州的粮换韩城的粮,这笔粮能直接运抵省府,由巡抚吴甡打理,最大限度上落实到缺粮的灾民手中。

朝野对吴甡的赈灾能力,有目共睹。

当年他带十万两赈陕西,由从陕西的藩王富绅处拉来三万六千两与三千石粮的捐助,赈济延、庆、平、西四府。

耗用银两精确到毫厘,救助的灾民精确到人,一共赈济二十四万三百四十五人。

发了牛种、赈了饥民、修了驿站、补了军需、买了骡子、支了军饷、修了城砦,中间被各县扣留、虚报一千三百余两,后来也应追能追尽量追回。

当然结果确实无益于陕西乱状,但那并不能说吴甡赈灾是失败的,恰恰相反,他做到了自己工作能力的极致。

只是朝廷给的预算就是一人救几口饭,他就算做到极致,也只是确保让该吃到的灾民把那几口饭吃进肚里罢了。

而这个时候,如果山西得到不是十万两银,而是十万石粮,再加上山西一省的行政能力,那相较于当年赈济陕西,物资便充沛了十倍不止。

当年在陕西,十万两银就算全换了粮,也不过只能换到万余石粮而已。

可是于私。

户部没有任何官员能保证,他们从通州取出十万石粮,跟边墙对面的刘承宗脑子里的十万石粮,是一个东西。

这儿可是北京!

不是陕西那穷乡僻壤,吴甡一个御史过去,一口皇命只要足够强硬,就能把事情办到分毫不差。

十万石大米白面变成小米黄面,小米黄面变成陈腐旧粮,陈腐旧粮变成石头沙子,运粮的兵丁害怕了自己抢自己,管粮的害怕了点火烧廒仓。

这些很巧合的事情不一定会发生,但没有任何人敢保证就不会发生。

它们还没准会同时发生呢。

户部官员不懂刘承宗手下的杀才,难道他们还能不懂朝廷的贵戚与胥吏是个什么操行吗?

到时候出了事皇上要问责的。

所以没人能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反正不愿意推进这事。

就在这时候,边关接二连三传来急报,黄台吉的密信被截获了。

不止一封。

第一封被截获的,是黄台吉写给沿海总兵官、平虏将军陈洪范的信。

这信是一个月前写的了,夹在木头里竖在旅顺口的岸边,被海防兵发现,一看内容赶紧渡海上报山东。

信的内容其实禁不起推敲,写了很多似是而非,一看就是故意增加真实性的东西,比如几个人名,说是陈洪范派遣的外交人员,又提及三顺王的官爵。

到后面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说届时来投,功名不在三王之下;或在大明,作为内应,二者请决其一。

甚至还解释了把信夹在木头里立在海岸的原因,说是担心泄露大事,所以没有让陈洪范派到沈阳的使者回来。

其实就是反间计,正话反话全说了。

而陈洪范其实在这个时候,才在旅顺口收到另一封充满威胁的劝降信。

说大明如今是外臣则奸伪欺饰,内臣则互相倾轧,将军难道能扭转挽救这种情况吗?你好好想想!

前一封信故意被明军截获,送到崇祯当面,也不敢对陈洪范有什么动作。

黄台吉之所以离间陈洪范,是他收到情报,陈洪范有兵,打算驻军朝鲜,只是不知具体数额。

所谓天军十万、兵舰四百,黄台吉觉得能有三五万就顶天儿了。

崇祯也是这么想的,他真以为陈洪范有三万兵。

因为陈洪范的沿海总兵,管的是登莱镇和沈世魁的东江镇,算上海外兵,朝廷寻思咋的也得有三万人马了。

可实际上,登莱和东江,早就都打烂了。

山东这地方,历来是相对安全的援辽基地,海漕后勤的民兵多,能打的部队并不多,而且还事多。

跟漕运占了边儿,就有罗教、白莲教的事,一闹饥荒就有人起兵,起兵就得平叛。

这一直都是杨肇基、杨御蕃父子俩手下那点兵的活儿。

人家的精锐人马到处平叛剿民军,不可能把本部交给陈洪范统领。

而东江镇,说句难听话,沈世魁不敢回山东,陈洪范不敢上皮岛。

已经是山高皇帝远,骚扰后金不是为了皇明,而只是为了生存这么一个状态,岛上拢共就几千兵,跟朝廷写信要物资都得奔着两万人说。

毕竟说有两万人,朝廷也就能给送千把号人的甲械物资,就这还不给马,不给马咋登陆作战嘛!

陈洪范不敢,也使唤不动人家。

他自己手里拢共三千多人,一直在山东忙着募兵,打是不敢打,降也不敢降,朝鲜不敢进,回也不敢回,整个人在辽南尬住了。

也正因如此,黄台吉给陈洪范的信,朝中知情大臣并不慌张,只有崇祯在着急。

但边墙截获的第二封信,这就让满朝文武战战兢兢了。

因为这封信是写给刘承宗的,信中提到协约攻明、等他从大明弄来粮草之类的话,令人格外惊恐。

兵部尚书张凤翼看得明白,这跟陈洪范那封信一样,只是离间之举而已。

因为如果刘承宗是为了进攻大明,他是完全没必要领军跑到蓟镇边外来,直接从陕西府谷渡黄河打山西就完事了。

一样的事,王嘉胤干了那么多次,纵横黄河两岸,比王嘉胤强了十倍不止的刘承宗没理由做不到。

但看明白是一回事,把这话说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刘承宗真使个坏心眼呢?

户部几个官员一看这信,直接乐了,这就是不能跟刘承宗交易的铁证。

关键黄台吉那封信里,还提到了一个对大明而言很关键的东西,就是他向刘承宗表示,歹青想与大明议和,只是受刘承宗蛊惑才打算攻明。

这事它其实谈不上高明。

因为站在黄台吉的立场上,虽然在辽东的兵力战力上占得些许优势,但那并非他的八旗真强大到天下无敌。

而是恰好赶上了大明有内因有外患、有天灾有人祸的窗口,因此万万不敢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只能以疾风骤雨般的攻势,哪怕拼尽野人女真最后一滴血,也必须持续地扩大优势。

稍有懈怠,八旗便万劫不复。

他根本不可能和大明议和。

但是偏偏,议和,是大明君臣心照不宣却人人都愿意相信的事。

大明即将被自己压垮,它太需要喘口气了。

以至于黄台吉对大明言必称和,却攻伐不停,还天天责怪大明议和不真诚。

就这么简单的招数,却让大明三番五次地上当,次次在开战前夕被分化。

这次也不例外,有些朝臣是真信了黄台吉打算议和,更多人则怀着自己的小心思,在站位上支持议和。

但崇祯还是不信黄台吉真打算议和。

或者说他不是信不信的事,而是根本不想信,也拒绝分析。

他出了名的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说什么,他只在意刘承宗从蓟镇边外南下的可能性。

兵部尚书张凤翼在这时候给崇祯打了一剂强心针,非常坚定地告诉崇祯,刘承宗到蓟镇边外,不可能是为了打大明。

因为潼关、武关在手,从关中发兵湖广、河南,远比绕道蓟镇攻打京畿收益大得多。

更何况,即使不从潼关发兵,就要跨过黄河打山西,那从宣府边外直接南下,也比攻打京畿强得多。

毕竟京畿这条路没有补给线,不论怎么看都是兵行险着。

兵部对刘承宗以前的一些战例挺熟悉,认为刘承宗统兵虽然善战,但确实不爱弄险,也很少用阴谋诡计。

不过张凤翼也提醒崇祯:“陛下,是少用阴谋诡计,不是不用,因此三协仍应小心防范,不可撤防。”

他口中的三协,就是蓟镇延边的三协十二路驻军。

这个方向原本驻军额兵非常多,实际上已逐渐成为四镇,即蓟州、密云、永平、昌平,兵额最高达到十四万之巨。

后来在崇祯登基之初,因军饷不济,蓟镇兵额大幅裁撤,引发兵变,到如今蓟镇只有三万余守军,还没万历时期的蓟镇战马额数多,那会马都有四万多。

崇祯稍加思索,琢磨确实是这样。

刘承宗那样的人,是什么东西都节制不住的,崇祯也不敢抱着刘承宗就真没有在蓟镇抢掠一遭的想法。

毕竟这年代抽象的事太多了,舍近求远也不会让人感到太意外。

“如此一来,调粮的事情要放一放了,不。”

崇祯刚顺着张凤翼的话说罢,立刻就改了口:“不,还是先让钱部堂持诏出使,内臣这边,就让止虚子同去。”

曹化淳正在后头端着拂尘揣手侍立,听了这话跟被雷劈了一样,呆立当场。

他都快哭了:咋又是我啊!

曹化淳是真不乐意见刘承宗,倒也不是因为刘承宗待他不好,其实不算坏。

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刘承宗对他也没太大兴趣,把他扣在身边的几率也很小。

但元帅府那班目无法度的凶神恶煞,咋说呢,在紫禁城里他只伺候崇祯一个,到刘承宗那满地都是需要伺候的崇祯。

出趟差心太累了。

可惜,他干的就是伺候皇上的差事,皇上让干啥就得干啥。

比起曹化淳的如遭雷击,钱士升倒没啥害怕担忧的,那朝廷重臣即将出使叛军的架子立马就拿起来了。

他甚至觉得,这是崇祯对李璡一事的让步,还叮嘱温阁老,他这边出使,李璡那边必须下狱。

温体仁笑眯眯:行,行,好。

温体仁对崇祯的心思拿捏得多厉害啊,他太清楚皇上的性格了。

过往发生的事情,让皇帝对自身眼光极不自信,偏偏强大的自卑心理又使皇帝格外傲慢,也就是刚愎自用,别人说了也不听,还会觉得丢面子,更加死硬到底。

这也是温体仁从来不劝崇祯的原因,有事了向来就一句唯望皇帝圣裁。

劝不住,你越劝,而且劝的越对,皇帝越觉得丢脸。

这种事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良将一死,皇上就哭,真心实意的哭,非常难过。

可人家活着的时候,又不会对人好上分毫。

现在给你派过去,是皇上觉得你没用,想让刘承宗给你点气受,折腾折腾你,最好给你扣那,帮他减少一个麻烦。

温阁老心说,你钱士升要是回不来,皇上多半会后悔,觉得自己丢出去了一个经过刘承宗认证的能臣。

但皇上心里不会有愧疚,因为你要是有本事,为啥没有回来的本事呢?

表面上是你没本事,实际上是你有本事,皇上看错了。

可是因为刘承宗更大的错误,能把皇上看走眼的错误掩盖掉。

皆大欢喜。

所以你要是被放回来,那才是真有乐子呢。

什么阁老、尚书,肯定和你没关系,你就老老实实回嘉兴老家弄园子吧,弄不好还得下狱。

因为皇上不自信的眼光,被刘承宗认证了。

刘贼都觉得你没用,那你肯定是真没用啊!

只不过满朝文武都在欢送钱士升的出使时,京师西北升起遮天蔽日的烟尘,时不时有驴骡小车载妇女老弱近城,各个面无人色。

旋即,急报递入宫禁。

昌平城,被金军攻破。

25小说网推荐阅读:四合院:我何雨柱,誓不做吸血包四合院:农场主的美好生活四合院:这个住户恐怖如斯九龙至尊四合院:开局奖励神级厨艺重生1983:从夺回家产开始手握购物app:年代女配赢麻了穿成灾星小村姑,把全村都带歪了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四合院:从返还技能开始美妇村情一天一个补偿包,反手打爆商业圈猛男诞生记四合院:开局拒绝一大爷换房婚礼现场,我和全家断绝关系!重生皇妃之不争宠武纵八荒我一个中介,会点风水很正常吧荒野求生之我的运气有亿点好山村最强小农民四合院:老子农场在国外重生1960,带着亿万食品仓库四合院:傻兄傻弟邢先生的冷面女友下乡知青:直接跟全家断绝关系赤胆特工四合院:我找傻柱报仇,全院慌了最强战神四合院:一人纵横万古神帝穿越古代:悍妇当家每月一首成名曲,打爆娱乐圈四合院:刚得系统,贾家逼我接济无敌升级王年代:随身农场被曝光了80年代剽悍土着女开局当替身,真千金在豪门杀疯了大佬媳妇甜又野救命!大佬她又开始反向许愿了!神魂丹帝人家采蘑菇,你采百年野山参全职中医万界交易,破产小老板的崛起之路邪御天娇携带亿万物资穿越七零四合院:我在四合院看我火爆全网四合院:这一家子惹不起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四合院:我真不想收拾你们60年代,饥荒年,赶山挖百年参
25小说网搜藏榜: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变身:武道女帝抗战:我觉醒杀星系统重生皇妃之不争宠武纵八荒我和女神的荒岛生涯重生八零从知青回城开始古玩街直播:你管这叫捡漏?求生综艺爆火后,我成了全民团宠年代:从大山开始仙门弃婿皇上,本宫很会撩校草恋上小丫头狂妻要翻天:沈爷,娶我步步沦陷重生1983,从卖小龙虾开始我一个中介,会点风水很正常吧[穿越]龙小六星际逆袭记女监狱男管教他比火光更耀眼盛少,又又又发狗粮了边种田边炒股,我是村里的首富穿成反派大佬的黑月光是谁劫走了我的初恋弃妃拒承欢本宫娇养的小奶狗被宠野了重生之农女太子妃非黑即白?不,我是商业巨擘!吾家淘妻不好惹爱妃别跑,本王要以身相许神级提示:开局举报行走的五十万手握超市穿年代,糙汉福妻美又飒直播盗墓游戏,呆妹周姐人麻了!舞动娱乐圈身价万亿,校花被我骗光生活费最强少年医圣绝色风华:腹黑召唤师逆天妖妃撩君心凤鸾九霄环佩锁情仇绝世神医开局麒麟肾,吓哭九个绝色娇妻重生从遇到小富婆开始重生七五:王牌娇妻有灵泉重生明星路为动画制作献上美好祝福趁兄弟憨萌,忽悠她做老婆相婿出山你好,我是人间执剑者纨绔江湖:重生公主惹邪王
25小说网最新小说:人生这几年祸害闯天下列车长的升迁之路我收捡垃圾成为顶级批发商夜幕无梦变身:被逼入死角的我不装了债务迷局都市异能:破晓之怒焰财阀的快乐你不懂转职:一柄魔刀千刃杀穿全校!女总裁倒追,前妻追夫火葬场了逆流港湾含冤入狱:陷害我的校花没想到我重生了重生60:分家后我把妻儿宠上天炮灰:女友前世是病娇小男娘重生九零年代,被迫再做资本大鳄高考落榜,听劝的我成了首富出山后,我的身份瞒不住了地幔战记开局获得141,成立巨神集团官场无痕:平民子弟逆袭世家名门重生:风流学霸,创造神话离婚吧爱人,妻子上综艺人设崩塌害我女儿我化为灭世僵王手握封神榜: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华娱从2014开始村美人凡人修仙之童心问道重生1954,靠打猎发家致富!转职神级辅助,转身上报国家!年少如龙高武:开局抽中概念级异能老婆:我重生归来,许你灿烂人生民国从小混混开始无法无天诸天旅客迷糊先生野人岛上情未了穿越十年,影后要和我离婚请叫我洞虚观主!年代60从深山打猎开始逆袭都市异能传奇穿越文化断层世界,我直接杀疯了重生后,我在寝室卖灵兽万般皆是我,我为奇迹的化身御兽:我的契约不对劲谍战:我是螺丝刀,卧底76号我们村铁蛋太快活了!从毕业典礼开始征服娱乐圈高武:虫群吞噬万物,我既是天灾我的超级仓鼠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