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采蕊是个穿越者。刚刚穿越的时候,她以为自己只是普通的穿越,心中虽然开心却也没有什么野望。毕竟她穿越的是和平的现代世界,她想做点儿什么大事出来也是没有办法的。杨采蕊想要剽窃自己原本世界的小说,让自己在这个世界成为大神,赚钱赚名声。
然而,杨采蕊只是一个普通女孩子,可不是过目不忘的天才,她前世看过的小说虽然多,但却只记得故事的情节,描述剧情的文字却是无论如何也记不住了。且她的文笔也不好,想要自己用笔将那些情节描述出来,却也做不到。
不说写小说了,便是将她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写成剧本,杨采蕊也没有这个能力。
刚穿越过来的杨采蕊萎靡了一段时间,却猛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一本小说中,这下子她的野望又被吊了起来。
杨采蕊一次看到齐佳文的电视剧,又得知了齐佳文的名字。
熟悉的电视剧名,熟悉的女二号名字,杨采蕊想起了她穿越前看到的一本小说。
小说的女主就是齐佳文,她为了给亲生大哥报仇调查真凶而进入娱乐圈,一路上碰到了好多的贵人。在这些贵人的帮助下,齐佳文不但找到了害死她哥哥的幕后真凶,将其绳之以法,还事业有成,爱情美满。结局齐佳文站到了娱乐圈的顶峰,拥有了非常爱她的丈夫,丈夫还是帅哥总裁。
杨采蕊看小说的时候就恨不能自己便是女主角,如今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小说中,自然就跟好些穿书者一样,想要抢走女主的机缘,抢走男主角。
特别是发现自己竟然还是小说中的某个炮灰时,杨采蕊便更是要跟女主做对,抢女主机缘了。
摆脱炮灰命运,将女主踩在脚下!
握拳!
杨采妮回忆小说中的剧情,再对比如今的时间点,杨采蕊判断出如今剧情是进行到哪一步了。
那部让她觉得名字熟悉的电视剧是齐佳文接到的第一部出演重要角色的电视剧。原本这部电视剧的女二号是另外一个女明星出演的,但这个女明星在拍摄的时候忽然曝出了丑闻,导演立刻就换掉这个女明星,让在剧中演女二号丫鬟的齐佳文顶上了。
齐佳文长得好演技不错,导演在拍摄的时候就注意到她了,正好找不到替补的女二号,便让齐佳文上了。
齐佳文演过这部电视剧后小红了一把,但因为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此后便没有再接到过重要角色,逐渐被人淡忘。
真正让齐佳文事业起步的是她出演了国际大导张导的一部电影。
这位张导在圈子里面非常有地位,因此根本不用向资本妥协。
他拍摄的电影,有的是人捧着钱上门为其投资,不会出现投资商用钱威胁导演给他们的宠物安排角色的情况。
张导对演员的选择很严格,如果他觉得这人不适合演自己电影中的角色,哪怕这人是一线大明星,又或者身后带着无数资本,张导也不会选择这个演员。但如果入了他的眼儿,让他觉得这人适合他电影中的角色,即便这人以前是个跑龙套的又或者素人,张导也会让这人出演自己的电影。
齐佳文是在张导对外招收演员试镜前与张导遇到的。
张导喜欢钓鱼,常常带着鱼竿去江边。齐佳文那天正好去江边散心,遇到了张导,便坐在一边看张导钓鱼。
张导觉得齐佳文的形象挺不错,便跟齐佳文聊起了天。齐佳文看过张导的电影,她发表的见解说到了张导的心里,之后两人便聊到了张导要拍的那部电影上。
那部电影是根据某个小说改编的,齐佳文看过那本小说,却不知道张导要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不过她却说了自己对小说以及里面一些角色的看法。
张导听得心动,便询问了齐佳文对女主角的理解。
齐佳文说了,张导觉得她的说法深合他的心意,于是张导就邀请齐佳文参加试镜。
齐佳文通过了试镜,成为张导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此后事业开始一飞冲天。
这个情节,小说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甚至齐佳文对张导电影以及女主角的看法,作者都详细地写了出来。杨采蕊不记得所有的字句,但中心思想还是能够记到的。
如果她能够在齐佳文之前见到张导,将这番话说给张导听,会不会便获得了张导的赏识,获得这个演出机会呢?
杨采蕊心痒难耐。
这个机缘,她一定要夺到手!
杨采蕊去买了钓鱼竿和小马扎,做好了准备,在星期三的那一天,带着一身行头出门了。
杨采蕊在网上见过张导的照片,虽然他不是演员,但因为名气大,还是经常出现在报导中的。
杨采蕊顺着江边走了一趟,终于找到了张导。
杨采蕊装做若无其事地走过去,在张导的身边坐下,开始装模作样地钓鱼。
“咦,你是张导?”等了半个多小时,杨采蕊才仿佛认出身边的人是大导演一般,跟张导打招呼,“我很喜欢你的那部《等待黎明》。”
“是吗?”张导的态度还算不错,不过也并不热络。张导以为杨采蕊是圈中的哪个演员,知道了他的行踪,跑来跟他拉关系的。
他想得确实没有错了,杨采蕊确实是来拉关系的,但还不是圈中人。
“是啊,这部片子我看过五遍了,那个……”杨采蕊将小说中齐佳文的见解说了出来。
这个见解很是说到了张导的心上,张导不由对杨采蕊的态度热情了一些。
即便这人是来跟他拉关系的,但就凭她功课做得这么仔细,见解也如此独到,张导对杨采蕊的印象也好了许多。
杨采蕊眼神闪了闪,嘴角勾起得意的弧度,又按照小说中的描写,拉着张导讲起了那部即将被张导拍成电影的小说。
张导要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的事情除了他自己就只有他的老搭档编剧,因此听到杨采蕊提起这部小说,也没有怀疑杨采蕊的用意,反而用心听着杨采蕊的“独特”见解,心中升起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