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听了左良玉的话之后面面相觑了一会,金声桓才问道,“那大帅的意思是?”
左良玉叹了口气,说道,“得抱团!我老了,而且我和李自成纠葛太大,我打算退了,你们认左梦庚为首吧,归顺这事让左梦庚去谈。”
诸将思考了一阵,觉得谁出头这事关系不大,便答应了左良玉的要求。
不久,随着左梦庚出城和武昌城下的顺军总指挥李过磋商之后,李过同意了左梦庚的请求,并承诺左家的侯爵爵位在大顺依然算数,其他左部诸将军职皆不变,过往诸事一笔勾销。
这个条件对于左部来说算是不错了,于是,在左部诸将一致同意之后,左良玉与其子左梦庚并部将金声桓,李国英,张勇等人率军十多万人向顺军投降。
很快顺军顺利进占武昌,总督袁继咸等一众大明官员倒霉地成了左部的投名状,成了顺军的俘虏,顺军成功拿下武昌这个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的长江重镇。
与此同时,顺军在南直隶也是捷报频传:
顺军在破淮安之后势如破竹,一路连下宝应,高邮,并于六月底攻克扬州,扬州守将,路振飞逃至镇江,高杰部将李成栋率领城内明军投降大顺。
至此,南直隶淮扬两府已经被顺军完全占领,张鼐已经请求李自成允许其率领顺军挥师西进,收取南直隶在长江以北的其他州府。
总之用一句话来说,自从顺军南征开始之后,顺军可谓每天都在赢,简直是赢麻了。
而随着武昌被收入大顺麾下,大批顺军将从武昌战场解放出来,投入凤阳,庐州战场,加上在扬州的张鼐,顺军全取整个北方已经指日可待。
赢麻了的李自成心情大好,历史上这个时候的顺军正处于输麻了的情况,李自成不禁感慨果然一切的关键还是在山海关,自己那一手豪赌还是赌对了。
随着武昌被顺军攻克,后世的湖北地区已经全部被纳入大顺朝廷麾下,李自成也顺势重新设立一个新的省份,名称也很简单,就叫湖北。
而借着设立新省份这个机会,李自成对官职进行了微调,明确省一级行政单位的官职,将巡抚定为正式的省级最高常驻官位。
说起来明代的巡抚理论上是都察院派出的临时职位,其正式官衔都是挂靠在都察院的,但实际上,到明朝中后期,巡抚已经成了一省的最高长官,实际上的常驻职位。
这其实也是必然的,明代省一级机构是三司体制,即布政司(民事),按察司(司法)和都指挥司(军事),这三司在相互制衡的同时又使得三司事权不一,决策效率极其低下,明廷最终不得不将巡抚这一职位由临时官位变为常驻职位。
在巡抚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常驻职位之后,李自成干脆将巡抚这一职位以法律形式定为省级最高长官。
同时,李自成思考良久最终还是决定给顺军将士们休息一下,并对降顺的大量明军士兵进行整编。
毕竟顺军从正月自西安出征之后征战良久,也是时候休整一下了。
这一年顺军的进展堪称神速,仅仅不到八个月,大顺地盘就实现了超级大扩张,范围涵盖了陕西,山西,北直隶,山东,河南,半个湖广,半个南直隶,如今顺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伴随着地盘的迅猛扩张,官吏的大量出缺也就成了一个问题,特别是在河南,河南在农民军和明军的长期拉锯下,官方统治机构几近瘫痪,官吏数量严重不足,所以李自成准备开始举办这个时代读书人最关注的事情:
开科举。
开科举是件大事,为此李自成召见了牛金星,巩焴,陈名夏还有龚鼎孳四人前来商量:
牛金星和巩焴这两个大顺政权的老人力主进行科举改革,具体的改革措施为取消八股文限制,并加大策论的比重。
巩焴用了相当严重的措辞对李自成说道,“八股之害甚于焚书,禁锢人才远超坑儒,不改不行!”
牛金星虽然很多事情和巩焴意见不合,但关于科举改革,他俩的意见却是一致的:
科举,不改不行。
陈名夏和龚鼎孳这两人却觉得科举可以改,但不能这个时候改,额,实际上这两人是不想改的,在陈名夏和龚鼎孳看来,牛金星和巩焴简直是在乱搞,但这两人在大顺的资历不是自己能比的,因此只能迂回作战了。
陈名夏对李自成说道,
“陛下,伪明未灭,天下读书人仍以八股为盼,骤然更易,恐失天下人之心。”
龚鼎孳也说道,“陈学士言之有理,若要更易科举,绝不能骤然更改,总得给士子们一点时间,让他们有所准备。”
李自成听了两方的话之后思考起来,他当然知道八股制度存在问题,但八股文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八股文是有标准的。
虽然八股文制度下文章好坏的评比仍受主考官喜好影响颇大,但至少有一个“评分标准”,这也是明初朱元璋搞八股文的原因:
深谙官僚尿性的朱元璋知道,没有标准的话那帮官僚能玩出花来。
李自成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科举本质上是一种公务员选拔机制,而非“人才”选拔机制。
即使在是现代国家,也没有从公务员考试发现“人才”的说法,像历史上崇祯帝一样指望依靠科举发现人才本身就有点异想天开。
后世公务员考试其实就要求公务员有几点基本素质:一是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二是拥有基本常识和数学能力,三是具备逻辑思考能力,四是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
放在这个时代的话,科举的要求那就只有一个:看能不能跟上朝廷的大政方针。
想到这李自成说道,“陈学士和龚御史说得对,八股要改,但不是现在,骤然更易,对士子们来说确实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