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元朝一通乱七八糟的统治和军阀混战之后,明初北方人口凋敝,朱元璋不得不对河套地区进行了小幅度收缩,以确保长城以南的重新汉化。
很多人诟病朱元璋没有在明军气势如虹的时候进军西域,殊不知朱元璋在北方十室九空的情况下能够恢复河西走廊并将其再次汉化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其后明朝逐渐放弃河套内迁,名臣杨一清曾经主张控制河套,理由是失去河套以后陕北“以一面而遮千余里之冲,遂使河套沃壤为寇之巢穴。”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明朝没有进军河套,至严嵩掌权时期,复套与否变成了政治问题,嘉靖帝利用复套问题清除了大批清流,至此以后明廷不再提议复套问题。
此时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主要为鄂尔多斯部,而鄂尔多斯部虽然在1637年便向清廷进贡以示臣服,但是清廷鉴于鄂尔多斯部的特殊地位没有过多插手,其实际上是一股独立的势力:
鄂尔多斯部祖上是成吉思汗的护陵卫队,在蒙古部落中地位超然,一般不参与蒙古草原上的争斗,其他部落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找鄂尔多斯部的麻烦。
鄂尔多斯部济农叶齐岱青是个聪明人,他知道鄂尔多斯部的超然地位建立在两个条件之上。
一是不涉及其他部落的利益,二是和长城以南的中原势力对河套没有兴趣。
但现在情况有了一些变化:
叶齐岱青一直密切注意着大顺和大清的消息,他知道现在大清被顺军拦截在了归化城以东,归化城一带大批土地已经完全被顺军掌控,许多内地的农民来到草原上耕种,同时顺军也在修筑城池,将归化城周围的土默特人和察哈尔人编户齐民。
这种架势对于叶齐岱青来说相当不妙:
大顺看起来像是要彻底解决蒙古诸部的问题!
想到顺军能够占下归化城而清军却没什么办法,叶齐岱青判断现在草原上顺军的战力要高于清军,那么这样的顺军不是鄂尔多斯部可以对付得了的。
想了一阵,叶齐岱青决定先去找在鄂尔多斯部中有名的贤者,萨纳囊彻辰洪台吉商议。
萨纳囊彻辰洪台吉早年致力于蒙古诸部的统一事业,但在林丹汗被清军吊打,察哈尔部降清之后他就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转而于八白室埋头修书。
不过其在鄂尔多斯部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叶齐岱青从不敢忽略这位大贤者的意见。
叶齐岱青见到萨纳囊彻辰的时候,他的大帐之中已经挤进了不少小部落的首领,叶齐岱青顿时眉头一皱,这些人已经来到这里,说明情况恶化的速度比他预计的快多了。
见到叶齐岱清到了,诸位小头领赶紧让开一条道,叶齐岱清走进大帐之中,向萨纳囊彻辰行礼之后问道,
“现在汉人军队打算收复河套了,彻辰洪台吉您怎么看?”
萨纳囊彻辰看向叶齐岱清,淡淡说道,“不外乎战和走三策,您想用哪一策?或者说诸位打算用哪一策?”
“彻辰洪台吉,我们只是想留在河套,只要能留在河套,是战是和皆可。”
叶齐岱清说完这话之后扫视了在场的小头领们一遍,各个小头领都点点头,显然大家伙都不舍得离开河套这个地方。
萨纳囊彻辰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的话,那我想问一句,你们认为以你们的战力能和汉人军队打到什么程度?”
叶齐岱清心想和大明的话五五开吧,我也经常打赢明军的,额,当然大规模兵团没有,毕竟蒙古草原就组织不起大兵团……
至于顺军,没打过,不知道,不过听说顺军打明军如同砍瓜切菜,打在草原上如同天神下凡的清军也能取胜,这战力大概率是鄂尔多斯部碰瓷不了的。
见叶齐岱清脸上出现犹豫的神色,萨纳囊彻辰叹了口气,蒙古草原上的这些部落首领们,一个个优柔寡断,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也就是这帮人的衬托才让萨纳囊彻辰当年觉得林丹汗还算是草原上一个有可能成事的枭雄。
把思绪拉回来,萨纳囊彻辰对叶齐岱清说道,“如果要和,那么就由我去与汉人交涉,如果要打那么就整军备武,把部落的勇士集合起来,再去联络漠北喀尔喀人还有西域的瓦剌人过来支援,八白室在此,如果他们还认伟大的成吉思汗,就一定会过来帮忙的。”
小首领们闻言纷纷小声地交头接耳起来:
他们显然是不想打的,毕竟打起来的话他们肯定是要顶在前线充当炮灰的。
过了一会,一个叫里克泰的小首领硬着头皮说道,“我觉得还是先谈谈吧,草原这么广阔,总是可以谈的。”
叶齐岱清皱着眉头思考了良久,最终也决定先谈谈再说。
于是他对萨纳囊彻辰说道,“那萨纳囊彻辰洪台吉,就麻烦您和那个大顺朝廷谈谈,我们可以入朝纳贡,臣服于大顺”
萨纳囊彻辰摇摇头,说道,“这样不够,据我估计,大顺朝廷现在还没彻底完成统一,他们还在与清军和明军作战,所以他们要河套肯定不是单纯为了朝贡的名声,而是为了河套的土地和资源。”
顿了顿,萨纳囊彻辰继续说道,“所以想要和大顺言和,大顺开出的条件至少是驻军,筑城和开垦田地,甚至大顺会要求确定各部落的地盘,划定疆界,你们能接受吗?”
叶齐岱清愣了半晌,他不是傻子,一旦大顺完成了筑城和屯田,以大顺的体量,很快就能将河套吞下去。
皱了皱眉头,叶齐岱清说道,“要不先和大顺打一仗?不行,要是打输了那连谈的资格都没有了。”
最终叶齐岱清给萨纳囊彻辰确定了鄂尔多斯部的底线:
那就是其他都可以谈,但是济农台吉们的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大顺也不能干涉鄂尔多斯部的具体内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