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向李自成报告西营的孙可望请求李自成派出海军支援他们出击吕宋的时候,李自成回复道,
“在西洋那边传来消息之前,先不急着对吕宋动手。”
李自成顺军的海军实在太过稚嫩,单独对上西班牙都不一定有胜算,所以大顺需要先确保自己只需面对一个敌人就行:
那样的话就得和欧洲国家签订一些盟约。
虽然欧洲人经常把各种条约当厕纸,但如果缔约方实力够强的话这帮人还是挺守约的,所以和这帮人缔结条约还是有意义的:
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实力,不然这些欧洲人坑你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毕竟人家是海盗起家的,海盗讲究的就是一个遇强讲道义,遇弱讲枪子。
当然,西营这帮人也不能闲着,闲久了就会出事,所以李自成打算把他们派往另外一个方向试试水:
那就是琉球。
琉球此时已经被岛津家实际控制,不过岛津家害怕遭到来自中原王朝的报复,也不敢把这事明面上捅出去。
而琉球则是害怕岛津家,所以也不敢向明廷求救,或者他们认为向明廷求救也没有用?
当然,无论是当年的大明和现在的大顺,实际上很多人对于琉球“一仆二主”的事情并非一无所知,只是在大明的时候,大家伙觉得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琉球大动干戈没什么必要,所以装做不知道。
而现在大顺用兵方向太多,再接着乱开新战线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不过李自成稍微要点脸,他还没收下琉球这个藩属国:
琉球还没和大顺签订宗藩条约,所以还算不上大顺的藩属国。
不过就在大顺策划对琉球动手额时候,日本人却主动找上门来了:
“什么?德川幕府派了一支使团前来北京恭贺大顺统一天下?”
李自成看着手上这份槽点满满的文书,说道,“你们礼部没搞错吧?”
“错不了,”巩焴说道,“臣和陈侍郎还有其他熟悉日本事务的海商探讨过,来人确实是日本朝廷的使团,不是前明那种来骗朝贡的。”
巩焴这番话暴露了他对日本其实并不了解,因为这个时代的日本朝廷就是一个自娱自乐的戏班子。
额,也不能说是自娱自乐,应该说是金主德川幕府养的一个戏班子,好吧,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
日本那个由天皇掌控的朝廷负责假装天皇是日本的皇帝,德川幕府负责出钱让这个朝廷以做出一项项由幕府制定的政策。
不过李自成也判断出前来的使团肯定是德川幕府派来的,对于德川幕府主动派遣来使,李自成还有点纳闷,他登基以来并没有和日本发生什么关系,难道自己的魅力那么大,能让日本人纳头便拜?
日本人自然不是因为李自成的魅力所以来北京的,而是因为岛津家的事情前来试探的:
在日本那一堆藩国之中,最令德川幕府忌惮的便是岛津,岛津家又穷又能打,胆子又大得很:
胆子不大是做不出攻占琉球这种事情的,毕竟日军被明军痛揍才过了多久?
这里提一嘴,明军在朝鲜是把日军打出了不小的心理阴影的,特别是明军的骑兵令日军印象深刻,参与过朝鲜战事的日军将领回国后纷纷认为明军骑兵才是真骑兵,日本那些个什么武田骑兵,赤备骑兵之类被后世某些人吹上天的骑兵与明军相比就是笑话。
岛津家当年由于实在没钱,因此最终他们还是决定大举出兵琉球:
这也很符合日本人一贯的梭哈玩法,要么暴富要么暴毙。
最终岛津家这帮人赌对了,大明确实没有管。
德川幕府自然是知道这事的,不过德川幕府认为那是岛津家的事,就算中原王朝找事德川幕府也可以推给岛津家。
但前段时间,日本出了一件大事,有人向德川幕府举报说岛津家大量走私火器,走私方向是在北方:
而且岛津家还和西班牙人勾勾搭搭的,这让德川幕府觉得岛津家这帮人穷事多的家伙肯定又再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而且,德川幕府是知道对面华夏大顺和大清还处于战争状态,这可是华夏王朝最忌讳的事情,要是因此让大顺惦记上了,那就麻烦了。
所以在德川幕府派出了使团,想来北京打探一下消息:
如果大顺不知道这事,那很好办,回去之后把岛津家那群穷武士狠狠教训一顿,防止他们惹事,如果大顺知道,那么就得看大顺对于这事是个什么态度了。
这支出使大顺的幕府使团的首领是德川光国:
德川光国是日本公认的智者和大学者,历史上他模仿中国史书体系编纂了《大日本史》,这家伙是日本少有的意识到史书价值的高手,要是这家伙没搞这么一出,后世日本人的历史就得全去中国史书上找了,那样日本人就不好瞎编乱造了…
很快,德川光国就收到了要他入宫觐见大顺皇帝的诏书,他赶紧收拾一番之后便前往紫禁城觐见皇帝去了。
见到李自成的德川光国有些紧张,但他还是努力地把礼节性的话都说了一遍:
德川光国对华夏文化非常熟悉,他是懂汉语的。
对于德川光国能用汉语这件事,李自成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年头周边国家的上层和知识分子都以华夏文化为灯塔,不会汉语汉文是会被瞧不起的。
“贵使远道而来,应该不是单单是为了朝贺吧?”客套话说完之后就该说正事了,李自成说道,“朕不喜欢兜圈子,你直接说吧。”
德川光国当然不会直接说,“岛津家好像在搞事,你知道吗?”
于是德川光国说道,“陛下,天朝新立,我等仰慕天朝,朝贺乃是应尽之本分。”
说着德川光国悄悄观察了一下李自成和大顺的官员们,他们的表情都没什么问题,看来是真的不知道幕府究竟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