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早在当年山海关之战清军攻不进去的时候就放弃治疗了:
在洪承畴看来,山海关对于清军和顺军来说,都是各自最大坎和最大的机会。
从顺军角度来说,打赢山海关,接下来关内就是改朝换代那一套,关内将再也没有势力能够挑战顺军,而顺军如果打不赢,那么关内那些个士绅军头们必然群起跳反。
另一方面,从清军角度来说,清军打赢山海关,那么就可以追着歼灭掉李自成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顺便收降北方十多万明军,在用这些人以泰山压顶之势歼灭南边的明军。
至于明军?
额,无论是洪承畴还是范文程,他们都没把明军列为第一竞争对手,他们从一开始就判断大清夺取天下是“非与大明角,乃于流寇角也。”
所以山海关失败之后,洪承畴就不再活跃了,因为他认定清军已经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自己将以汉奸的身份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对于完全弃疗的洪承畴,范文程倒还是在努力地为清廷出力,不过随着局势对清廷愈发不利,清廷对于汉人的防备也就越来越强。
所以范文程虽然是真心想做一个好奴才,但无奈他的主子并不太想给他一个做好奴才的机会。
而现在清廷已经到了最凶险的时候,多尔衮才终于想起了这两人。
看到多尔衮亲自前来,范文程是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而洪承畴却感觉到一种势如累卵的危险。
果然,多尔衮开口便是,“顺军此番气势汹汹而来,本王判断他们必定会在辽南和辽西两个方向一起动手,不知两位先生有何见教?”
范文程想了想,首先说道,“摄政王,如果顺军真的打算在辽西和辽南两边同时一起动手,对于我大清来说不是坏事,相反,这是一件好事。”
多尔衮心想范文程这家伙脑子没病吧?这怎么会是好事?
看着多尔衮那疑惑的眼神,范文程说道,“摄政王,顺军这是犯了和当年明军一样的错误,贪功冒进,想要一举歼灭我大清,我们正好可以和当年萨尔浒一样,集结大军,先击破顺军一路,再转头歼灭另一路顺军。”
洪承畴听了范文程的话之后有些愕然地看向范文程,心想现在清军野战并没有短时间内歼灭顺军的能力,怎么可能复制萨尔浒的胜利?
多尔衮显然也知道这点,所以他断然否定了范文程的话,说道,
“不可,无论是辽西还是辽南,对于我大清来说都至关重要,不能舍弃任意一边。”
说完之后多尔衮看向洪承畴,意思很明显,你怎么看?
洪承畴犹豫了一下,咬咬牙,说道,“摄政王,以臣之见,现在当务之急不是讨论怎么应对顺军,而是应该先研究如何稳定人心。”
洪承畴这话一出口,范文程倒是松了口气,心想,还好这话洪承畴说了,自己果然还是没想岔。
范文程当然知道现在和当年萨尔浒不一样,可是现在清军想要动员起足够的力量应付顺军,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想办法动员起清廷境内的汉人,这可是一个敏感问题,特别是在现在清廷岌岌可危的情况下。
所以范文程才故意说了一个明显有漏洞的计划,把“立功”的表现让给洪承畴。
多尔衮闻言陷入了深思,过了一会,他看向洪承畴,说道,“洪先生,你说一下现在该怎么稳定人心?”
洪承畴说道,“摄政王,以臣之见,在我大清,无论是先前投靠的三顺王,还是后来投靠的祖家一干人等,他们其实是一股不弱的力量,前番这些力量没有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这才导致我大清看起来出处捉襟见肘,这不能不说是我大清的一大失策之处。”
说完这段话之后洪承畴悄悄观察了一下多尔衮,见多尔衮没什么太大的反应,才继续说道,
“臣建议,在八旗之外,设立第九旗,把现在大清麾下那些从大明投奔过来的明军将士整合起来,赐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大清的一部分,同时,也能把这些人请出八旗,减轻八旗的供应负担。”
多尔衮听完之后没有表态,他用手指慢慢敲着桌子,过了良久,才说道,
“那么你认为谁来做这个旗主合适?”
洪承畴松了口气,多尔衮说出这句话就意味着他同意了洪承畴的建议,于是洪承畴接着说道,“臣建议由祖大寿来担任这个旗主,祖大寿在我大清一直不愿怎么出力……”
“哼,当婊子还要立牌坊罢了,”多尔衮打断了洪承畴的话,说道,“他真忠义当年大凌河怎么让自己的一堆亲戚降了太宗皇帝?”
洪承畴脸上有些不好看,多尔衮这番话有点波及到了他,不过他很快调整过来,说道,
“摄政王说的是,祖家在汉军旗中声名显赫,祖大寿做旗主的话他就无法再跳回去,李自成那家伙成天污蔑我大清,所以他绝对不能接受一个大清旗主的投靠,不然就会砸了他自己的招牌。”
多尔衮点点头,让祖大寿做旗主确实可以稳住祖大寿这个可能骑墙的墙头草,祖大寿不投的话祖家那群人就投不了,至于三顺王?
三顺王是不可能背叛大清的,特别是孔有德和耿仲明这两人,他们在山东干的那些事注定了李自成绝不能接受他们。
多尔衮于是最终做出了决定,把祖家一票人和三顺王一众东江系的原明军将领择出来,变成一个新旗,叫【黑旗】,旗主就由祖大寿担任。
想了一阵之后多尔衮同意了洪承畴的建议,并给了洪承畴一个【辽西总督】的头衔,由洪承畴统筹指挥辽西地区的汉军旗士兵。
而新成立的由一众原明军将领组成的黑旗也将被安排去守御辽西,毕竟辽西地区堡垒密布,正适合这些战力较差的汉军旗士兵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