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固生搬出刘邦灭秦这一言论杀死了这场辩论,亭长虽然不是大官,但确实是秦朝官吏,黄生哑口无言的同时也让汤武受命这个曾经的儒家政治正确变了味。
毕竟没有一个皇帝敢保证自己的后代没有桀纣这样的暴君。
现在皇帝重新提这个辩论,一些士子们便开始思考,总不能还是为了强调皇帝不好就起来推翻他吧?
很快,这一派自以为摸清了皇帝心思的士子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准备帮李自成和明朝切割顺便再鼓吹一下君臣之道。
不过也有人并不这么认为:
比如王夫之,他就认为李自成从未在报纸上否定农民军的正义性,前番国歌歌词更是赤裸裸地喊出了【只为苍生不为主】,这说明皇帝确实是更加推崇孟子的民本思想。
毕竟你要说国歌这种东西李自成事先没看过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顾炎武也赞同王夫之的意见,更重要的是,顾炎武他更认可历史上辕固生的观点,毕竟那也是孟子的观点。
两人随即约定一起前往南京参加辩论,并站辕固生的观点。
除了顾炎武和王夫之,还有许多士子也前往南京,毕竟这场辩论造势造的这么大,到时肯定是一大盛事。
来到南京的钱谦益受到了一众学子的热烈欢迎,这个世界的钱谦益由于没有整水太凉那一出,名望还是相当高的。
至于投降大顺,额,投降大顺的人多了去了,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因此钱谦益来到南京之后立刻就是前呼后拥的,当然这也在钱谦益的预料之内,毕竟好些人就指着靠这次辩论上位呢。
看着这群家伙,钱谦益摇摇头,皇帝是真的把这次辩论当成一场学术活动的,那些指望靠这场辩论上位的家伙们大概是要失望了。
当然,话是这么说,钱谦益自己也是存了心思的,他早就写了文章,就等着辩论结束后通过报纸发出去,以表明自己的立场。
总之,或许李自成没想到的是,他的本意是想让世人明白,桀纣无道,汤武推翻桀纣就是正确的。
然而,实际上,士子们关心的是能否猜中皇帝的意思,以便有助于自己的仕途,百姓们则是把其当做是一场大热闹看。
到了辩论会开始的额那一天,无论北京还是南京,两个辩论会场都相当热闹,不过两个会场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站黄生观点,即【汤武伐桀纣是不对的】这一派的士子更多一些。
李自成亲自旁观了在北京的辩论,说实话,站黄生观点的人更多这一点就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说好的明末有了思想启蒙的萌芽呢?
合着真就是个没长出来的萌芽啊。
然后随着辩论的进行,李自成更是皱起了眉头:
这场辩论和他所想的辩论区别还是挺大的。
首先就是辩论正规性有待加强,辩论双方虽然最后保持了辩论的最低底线:
不抢话,让对方说完之后再说,而且没有出现人身攻击,算是一场正常的辩论。
但是双方辩手的发言都相当随意,完全没有发言顺序这个概念。
其次双方的辩论说着说着就开始诉诸权威,一方动辄孔圣人说过什么什么,另一方则动辄就是孟子说过什么什么,而且搬出权威之后的效果还相当好:
至少场上没有人敢质疑孔子或者孟子说过的话。
接着说着说着,不知道谁起了个头,把话题扯到了大顺取代大明这事上,不过这次,那些站黄生的士子们有备而来,他们不会像黄生一样被辕固生一句话将了军。
这帮士子立刻使用了【切割大法】,帮李自成和大明做了切割:
首先就是李自成仅仅是个驿卒,没受明廷什么恩惠,也很难称得上是大明之臣:
你说一个驿卒是大明臣子怕不是会把人笑死。
相反,明廷突然裁撤驿站,害的李自成失业,随后明廷官府又纵容艾家迫害李自成,因此李自成造反不算是【犯上作乱】,反而是有相当的正当性。
站辕固生一派的士子们此时还真有些黔驴技穷,这个时代虽然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样的朴实民本思想,但还远没达到国家合法性和正统性来自人民授权这么清晰的政治思想。
所以站辕固生这一派的士子见大杀招“当今皇帝也是造反的”都被站黄生一派的士子用切割大法击败了,这些站辕固生这一派的士子一时之间还真是无言以对。
辩论会进行到这的时候实际上胜负已分,辕固生派士子已经想不出什么新的论点,除非他们真的提前一百年觉醒了启蒙思想……
哦,对了,一开始的启蒙思想家们也认为华夏需要皇帝……
所以他们的觉悟得直接跳到法国大革命时期才行,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场辩论会到此胜负已分。
李自成不由得叹了口气,这场辩论让他有些失望,不仅是因为黄生派士子最终取得了胜利,还以为现在这帮参与辩论的士子与其说是在辩论学术问题,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政治表演秀,这才是更让李自成失望的地方,士子们的终极目标还是仕途。
即使是站辕固生一派的士子,除了最后没办法扔了大招,大部分时间说来说去也是在变相歌颂李自成。
至于站黄生那一派的就更不用说了,就差当场喊出,“陛下万岁了。”
北京辩论会场的主持陈名夏一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李自成的表情,看到李自成最后叹了口气,他就知道李自成对这场辩论是不满意的。
可陈名夏也有点懵,他不知道皇帝对这场辩论不满意的点在哪。
是因为黄生派的士子辩论赢了?
虽然陈名夏此前暗示过士子们皇帝更喜欢孟子那一套,但是大多数士子还是从理性角度觉得皇帝更加喜欢黄生的观点才是。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场辩论,辩论到最后黄生派士子以切割大法赢得了辩论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