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12月南京。
南京又称应天府,这是朱元璋登基称皇的地方,也是明朝第一个国都。
但在正月这个时候,正是雨雪纷飞,寒冬腊月的季节。
而在此之前刘伯温受朱元璋指派,算出于来年正月初四最为适合新朝大典。
但在正月登基是极其不智的。
这是因为古代百姓靠天吃饭,只有风调雨顺无旱灾,无洪灾,才能让庄稼长势更好。
庄稼长的好,自然有饭吃,要是因为灾害吃不上饭,那不好意思,别怪我们学造反了!
而在古代的时候教育水平普遍没有,更不要提科学,所以封建迷信占据九成之多,剩下一成就是玩迷信的。
自商朝之后,古代皇帝全部自称天子。
意思讲,我是上天派下来,来带你们走向好日子,信我,信我有饭吃。
而每当有天灾的时候,往往先遭诟病的就是皇帝。
会有人造谣,声讨,我们每天都勤勤恳恳的,但是这么多灾祸,为什么来了?
都是你这个当皇帝的,所谓天子又惹怒了老天爷,老天爷下发了惩罚。
今天我们就代表老天爷,我们要推翻你,你只能带来灾祸,给不了我们好日子过,造反!造反!
所以,在刘伯温测算下,把日子放到正月冬天,漫天飞雪还在覆盖大地,没有丝毫生机的日子,去完成一个新朝的登基大典举行,一个不慎就会招来无穷的话柄。
但朱元璋还是信任刘伯温,相信他的能掐会算,也是这样才给到了他太史令的官职。
...
而在史上提到刘伯温,能想到的同期官员就有李善长。
而他正在自家府中披着大貂,靠着火盆取暖。
一脸自得的看着窗外的雪花,对儿子说道:“祺儿,再有半月。若是这雨雪再不停。上位登基后必落罪他刘伯温,待时这朝堂之上便无人与我等抗衡。”
李祺看着自己父亲,满是得意的模样正欲开口,却是被一旁胡惟庸急忙抢先,向李善长行了一礼:“那是自然,陛下惩治了刘伯温,将其打入大牢,来日封赏之时!恩师必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丞相之位必是囊中之物!”
“哈哈哈,那刘伯温总是自视甚高,虽上位信任于他,若登基之日天气依旧如此,上位必会剥了他太史令之位。着厨房多做些饭菜你我三人今日一醉方休。”
...
1368年,正月初二,天气放晴,雪水开始融化。
与刘伯温不合的李善长心中颇感不安,真到了初四雨雪化尽。
他不仅不会吃瓜落,还会更加得到陛下信任赏识,到那时却是他的一大劲敌。
可恨...
又是两日过去...
正月初四,群臣在奉天殿轻言轻语,今天就是是登基的日子。
每个人窃窃私语讨论着,均是称他刘伯温手段高明,能算到在今日天气放晴雨雪化尽,真是一个登基的好日子。
也有人在说,要让刘伯温帮自己算下,娶下个小老婆的黄道吉日。
周遭的话语尽收刘伯温的耳中,双眼合闭屹立在那里,仿佛这些事情与我无瓜。
“肃静,陛下驾到。” 一声高亢刺耳的声音传遍大殿,
登基大殿压要开始了。
首先由奉天殿出发,仪仗队护送朱元璋前往祭坛祭天。
在到达祭天地点后,进入神庙,参拜天地神只,随后回到玉堂,进行“三鞠躬”,即向天地、先祖、父母三鞠躬,表示对上天和祖先的敬仰和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随后返回奉天殿,穿着皇袍、戴上皇冠,接受宗室和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发表诏书,宣布即位诏命,并宣讲治国理念和君臣关系。
并改名为朱元璋。
重八,在家里各个兄弟中排行老八,故叫重八,但这并不适合作为一位开国皇帝的名字。
而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元璋,这个名很有意义,璋是什么意思,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一般头都是比较尖的,有点像匕首像小短剑。
而璋字前添一个元字,结合自己的姓氏,“朱”,实为诛杀元朝的意思。
端坐在龙椅的黝黑汉子豪迈道。
“朕从今天起叫朱元璋了,取这个名字就是为了诛杀元朝。”
“现在元朝还窝在北方,虽然新朝以立,但诸君万不可懈怠,时时不可忘记屠刀,还挂在咱们得脖子上。”
其实在朱元璋称帝的时候,还有很多的地方没有打下来。
如山东,河南,再往北才是元朝的国都,大都(北京),但老朱为什么这么着急称帝呢?
其实就是为了先稳固自己的势力,而在他称帝后一个月,北伐军代表徐达,就直取了山东地区。
拿下山东此举为朱元璋,抗击北方元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实就是提供了军事缓冲区,此乃其一。
而最重要的就是,称帝后,他可以名正言顺,打着驱除鞑虏,还我河山的口号,招兵买马,顺应人心。
目光扫视群臣一眼,群臣纷纷附和,后又道。
“好了,这些事儿朕说完了,大典继续。”
接下来就是册封皇后,马秀英,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自朱元璋小兵起就相伴身旁的贤内助,一代贤后。
出身宿州富豪之家,后家道中落父母双亡,投奔于叔父郭子兴后被收养为义女。
着实比朱重八当时的身份高出太多,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看上了他了,兴许是老朱猪脚光环太重,霸气侧漏。
与朱元璋相识后便相濡以沫,生死不离。更有相传当朱元璋被关禁闭后,马皇后为让其吃上一口热乎的大饼,将饼藏于胸口而被烫伤。
而在朱元璋带着弟兄们,前方浴血奋战的时候,马皇后领着一群将军妻妾,纳鞋底做衣裳,保卫着后勤,而那些能叫上号的将军,谁还没穿过马皇后纳的鞋底?
朱元璋没钱发工资的时候,也是马皇后卖了嫁妆给士兵们犒赏。
有许多没有成亲的年轻将领,也多有马皇后说亲。 所以她在军中的地位,一点也不低。
身着凤冠霞帔的马皇后听封后,便被朱元璋急忙一把扶起。
“妹子,今日你就是咱的皇后了,往后你后宫可就交给你了。但是有一条后宫不能干政,其他咱万事都能依着你,你且先坐得一旁,待先封了儿子为太子。”
望着自己丈夫一脸的憨样,马皇后不由得眼眶有些红润。
“陛下,臣妾有两件事儿要求你,还望陛下恩允!”
朱元璋眉头有些皱起,老朱知道自己老婆,求的是什么事儿,可这事儿私下就给否了,今日拿到这大殿上,他又看了看群臣,觉得这群人太碍眼了。
说道:“妹子,啥事儿咱都能依你,可这事儿容不得商量,哪有皇后不封自家人的道理!”
说罢气呼呼的把头转向一边,看着自己丈夫的样子,马皇后不由得会心一笑。
说道:“陛下,你可是下令,文武大臣不要为自己人谋官,全部由恩科进行选举人才。”
这话落到朱元璋耳中,转回身来,抿着嘴有些不快,但也不说话。
见老朱不说话,马皇后继续道:“我家中若真有才能之辈,他们去考科举必然榜上有名,可若是无能之辈,给了他们官职,不说祸国殃民,可也是误国误民啊!”
上面夫妻二人在闹着别扭,可下面的大臣们听懂了。
李善长站出队列,拱礼行道:“皇后娘娘,陛下也是一心为了娘娘,如此爱护之心,从未有之,其实陛下封赏几个散官也是可以的。”
老朱听着李善长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正欲开口,刘伯温出了队伍。
拱手道:“陛下,臣觉得娘娘所言甚是有理,娘娘所虑其实是担心,我朝往后如汉唐之事恐霍乱朝堂,所见之高远,臣自知不如娘娘高瞻远瞩!”
李善长心中有怒意,你拆我的台,你给我等着。
可老朱心中怒意更胜,好你个刘伯温,今日大典算的不错,咱还没夸你,就开始跳了!
马皇后听着有刘伯温,帮自己搭台更是看向老朱的,眼中有些期盼,等着自己丈夫答话。
可还没等老朱说话,下面浙江一党的官员,就纷纷开始下跪复议。
“陛下,臣认为娘娘言之有理,娘娘所思我们不如已!”
“娘娘高瞻远瞩,臣复议。”
“娘娘所见高远,臣复议。”
可淮西一党的官员,胡惟庸他低头皱眉有些憋屈,不敢站出来,这已经牵扯,汉唐后宫霍乱了,这如何辩得?只能斜着目光瞪着他刘伯温。
而淮西的武将,李文忠看着自己舅舅,模样很是不悦。
便硬着头,却站出来劝道:“娘娘,这是陛下的一番心思,我们武将是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可也觉得至少要封个闲职。”
老朱听着自己李文忠说话,心里高兴的很,有问题还得是亲外甥,有事他是真上!
马皇后扭身看着李文忠,摇着头叹气道:“保儿,这是为了大明的将来。”
回身又看向老朱,先是委屈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又跪了下去。
这可把老朱心疼的,赶忙把自家妹子扶起来,扶起来的过程还自言道。
“妹子啊,往前咱以为你只是为了,给大明多留些口粮,没想今天他刘伯温,能把你的用意给说出来,这咱才明白了,妹子眼光的长远,你要是个男人,咱还要封你个大官当当。”
看着扶自己的丈夫,给那憨憨的傻笑着,只有歉道:“是臣妾思虑不周,给陛下添麻烦了。”
马皇后真是考虑不周吗?她是为了圆自己丈夫的脸面,好人呐!
听着老婆给自己解围,老朱心里别提多美了,只看着下面跪着的人说道。
“你们都起来吧,妹子的意思咱已经懂了,别跪着了。”
说着又看着自己外甥,故作怒意道:“咱让你多读书,你就是不听,回头让你妗子再给你,多找写书来,起来站回去吧!”
李文忠听着老朱的话,也不伤心:“臣愚钝,臣有罪,往后必每日多多读书。”
说完便又站回了武将队列,脸上也没什么表情。
可胡惟庸听着老朱的话,有些心中有些不解苦着脸站在那里。
待这件事情有结果后,马皇后又道。
“二是求天下女子出嫁之时无论贫富,嫁为人时皆身穿凤冠霞帔。”
闻言朱元璋一愣有些不解的看着自己妹子,不懂这是为何。
这时刘伯温闻言又站出队列称赞道。
“娘娘不亏是天下女子之典范,陛下,天下女子嫁人之时,乃是最幸福的时刻,就像如今被陛下立为后位,心中自然欣喜万分!”
老朱眯着眼睛瞅着刘伯温,他觉得刘伯温,这老小子今天有点冒头,平常你话可没这么多,目光收回又看向自家妹子,感觉这是商量好的。
可是想着妹子的请求,觉得很有道理,这喜庆的日子里,要他们都能念道咱妹子的好,心中又是一阵欢愉!
说道:“ 妹子,咱答应了,并且还大婚之日,男子可身着咱大明的九品官服。”
说完这话,群臣们又是一阵舔哪!
“陛下圣明,娘娘仁德,实乃天下女子之典范。”
论到史上心疼自己老婆的皇帝老朱是一个,他子孙明孝宗朱佑樘更牛逼。虽然他朱元璋疼老婆,但其他妃子还是有的。朱佑樘的的确确就一个老婆。
两件事情搞完以后,大典继续,接下来就是册封太子的章程。
朱标,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第一个孩子。
老朱登基时也就13岁,英年早逝,离世的时候才39岁的。22岁开始在朱元璋安排下开始实习,学习处理政务。
从小就被老朱教育,不可多得贪恋富足安乐,咱家之前就是破落户,你爹我也要过饭,要见民之生活,尝民间之苦懂民之不易,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太子册封礼完毕后,老朱拉着朱标的手走到群众面前。
“他是咱的儿子,以前朕是吴王他是世子,现在朕是皇上,他就是咱的太子,将来更是你们的皇上”
说罢看向自己的儿子,语重心长的说道。
“儿子,你现在是太子了,咱的给你找些老师,可不能忘了咱对你的期许。”
“着封李善长担任太子少师,徐达担任太子少傅,常遇春担任太子少保。”
点到名字的人纷纷下跪领旨谢恩,从今天起,东宫太子集团就以成立无人可撼动。
朝会完毕后,老朱让太子,和刘伯温留殿。
而殿外...
许是再朝堂上察觉到胡惟庸的神态,而这时他又跟着后面低头不语,有些心不在焉。
李善长开口轻声道:“陛下给李文忠书籍,这是恩宠。”
胡惟庸才眼睛一转恍然大悟,当时自己也应该跪上去,疯狂舔一波,后悔啊!
诸事罢,时间来到深夜。
老朱还在处理着奏折,朱标温习刚刘伯温指导的功课。
而他则看着手中的书。但在大殿中间一声 “朱重八” 打破了此刻的宁静。
“朱重八,又见面了可还记得我?”李宇还是十几年前一身道袍屹立在殿中央。
听言,刘伯温一把把朱标拽到身后,并挡在了龙椅前。
是了,这个人刘伯温不认识,但听到这人敢直呼,老朱本名心中满是悍然。
如今老朱已然称帝,谁还能叫老朱的本名?只剩马皇后了,可也没听过有这么一号人物啊!
更可怕都是他怎么进来的?
没有太监同传皇帝的允许,谁都不能直接来到皇帝的面前。
这个人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进来了,没有引起自己的察觉。
就算看书入了迷,但也不可能听不到门开的声音,今日虽然已经画完了雪,可如今还是正月,冷的很门都是禁闭着的,
那这人是谁?不用猜了,肯定是刺客!
“来人啊,护驾。” 一旁的太监尖锐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而朱元璋抬头借着烛光眯着眼睛,看向说话人的面孔。
是他,就是他!
当初拿话激咱造反的人,难道他以为算的出咱当了皇帝,那日的事儿就能翻篇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咱要亲手揍他一顿,谁让这人当时自己爽了,拍拍屁股就跑了,咱哪里也找不到!
而老朱另一身侧黑暗中有一个身影,促然拔刀就要上去砍了李宇!
却值得听到老朱充满战意的话。
“毛镶,取咱双节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