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东海郡郯县。
作为东海郡的郡治,琅琊王氏的支系,王琛之是郯县的实际统治者。
汤国对于地方的掌控,基本上处于全面失控的状态。
地方上,世家、寒门、豪族之间相互争斗,底下,运用家仆、坞堡、庄园等各种形式形成割据。
这就是形成了未来近千年的中国地方格局。
皇权不下乡。
县官甚至不出城的原因。
西方人来中国一看,就会说一句:“中国皇帝为万王之王。”
因为在他们的理解之中,一个村乃至一座城,就是一个城邦,哪怕这个城市听从于皇帝,但皇帝的意志并不一定能真正贯彻在地方。
当然,现在的中国更是如此。
应昭苦心孤诣,也只能伸手关中,然后剩下的力量全部放在关外和沿海,对于汉文化的核心区域他基本没有办法伸手。
尤其是在他旗帜并不算明显的时候。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应昭的外派出来的手下,都带着他的意志,并且开始逐步对本地的政治格局进行削弱。
朐县和郁洲岛被攻破的消息,很快由王之和送到了王琛之面前。
王之和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家主!是我无能啊!这个项猛奴……不是太子应昭,他居然下令进攻沿海,并且还扬言要把琅琊人赶出东海,东海还是徐州的东海,而不是青州的……”
王琛之皱眉。
郁洲岛的丢失,并未让他生气。
甚至他其实很早就做好了丢失的准备。
因为,海上的力量,应昭在关东沿海诸多的家族看来,他是有能力控制岛屿的。
郁洲岛虽然给他带来了很多收益,但远远比不上整个东海郡的收益大。
对方现在攻打朐县,若是让他们站稳脚跟,进而发动对东海郡的清扫,那么对于未来自己这一脉的收益……
世家,虽然没有像宗周一样实名分封,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暗戳戳的安排势力范围。
在朝廷对于地方控制权丧失的情况之下,世家和世家之间,要么联姻形成利益共同体,要么就是相互对立,然后拉拢一群亲戚手下,不断跟对方血拼试探对方底线。
大体可以理解成黑帮。
世家就是黑帮大佬,一个个都不亲自下场,而是培养一群小弟去冲锋陷阵。
毕竟朝廷还活着,你这里失控了,但不代表别的势力不垂涎你这里的土地。
每个帮派火拼都会被大佬们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因为你要是流出去,被别的势力发现并且觊觎上了,那要双线作战可是很麻烦的。
而且你还不一定知道对手到底有多少底牌。
简而言之,王琛之现在放在郁洲岛的势力被项猛奴连窝端了。
对方不仅不见好就收,还扬言要拿下整个东海郡。
那么,王琛之这个大佬就不能不出面对线了。
不然威望受损,敌人和派系内的摇摆派,一定会想办法拉进来应昭的势力。
这是一定的。
九品中正制的汤国和历史上相等时间的朝代可不一样。
历史上的朝代还有征辟、察举、纳言等等办法给民间贤人提等级。
可是汤国的九品中正制将察举和纳言变成世家的玩物,他们给自己的晚辈和想要提拔的人,使用了察举跟纳言的政策,并且取消了察举连坐的影响。
是的,你没有看错。
地方官员推举出来的官员,一旦这个官员犯罪,是需要进行连坐的。
这项制度始于秦汉,在汉代尤为盛行。
比如汉文帝刘恒的宠臣邓通,他推举了两人,第一个出事,按律邓通应该要连坐,但是汉文帝卖脸保下来了。
第二个后来也出事了,刚开始汉文帝要保,可惜邓通自己做大死,弄得汉文帝最终选择放弃,于是邓通遭到连坐受罚。
而察举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对贵族阶层以外的地方人才提供的升迁通道。
并且察举之后入朝也不是马上为官,而是要进行一场考试,也就所谓的问策,策论。
算是最早的科举雏形之一。
科举的发展也只是补充人才的多种方案之一,但应昭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因为除了科举,他没有办法进行思想上的凌驾和部分改造。
当然科举肯定不止策论一项,还有许多诸如明经、明法、明算等科目,其中进士也是一科。
一直发展到了宋朝,确定了进士为主科,彻底将其余科目变成副科或者干脆取消,渐渐就变成了后世常看到的科目。
好处自然是能尽可能的选拔出一批有智商的读书人,让他们内卷,困死在科举之中,不至于他们胡乱想歪,然后在民间造反。
虽然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读书人在王朝末世的时候,你总能看到一群读书人辅佐君王争夺正统的剧集。
君王需要统治的地方,也需要这样的读书人。
虽然有些丝毫没有德行,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本事。
因为能考中的,基本上都没有傻子。
明清两朝暂且不论,但唐宋两朝的科举举子,还是给王朝初期带来了很高的社会活力。
而征辟制度。
这个在汤国玩的更坑。
为了保证世家们的世卿世禄,文宗初年,征辟制度被改成了需要连坐的制度。
他们以“名与器不可假人”为引,以防止地方官员胡乱鬻官卖爵为借口,对征辟的幕府进行改革。
没错,幕府一词,就是出自中国的,指将帅办公之所。
日本的幕府,也是征夷大将军的幕府。
一样都是属于将军办公的地方。
而征辟制度,确实多在地方主官和将帅之间运转。
通常找一群自己用的惯的人,或者到一个地方治理的时候,你征辟一些本地德高望重的家伙帮你治理地方,梳理本地关系网。
但文宗初年,征辟制度的幕府,各级制度全部完善。
比如车骑将军幕府,正二品家族武将担任,名下幕府配备长史、典章、参赞、郎中四个佐官,这四个佐官全部由朝廷指派。
然后下边的辅佐者,则由文书、判书、文员、差役配合。
并且这些人没有品级,也就是所谓的吏员。
吏员用度由佐官们出钱,车骑将军并无资格调整吏员。
等于,车骑将军这个职位算是废掉了,而且就算你在军中威势很大,能压着朝廷世家给你安排的四个佐官,但你安排的人是吏员,等于合同工,随时可以被开除的那种。
一旦你的开府建牙资格被剥夺,那么他们等于失业。
同时征辟制虽然还在,但运营起来一旦出了问题,那么征辟这个的人是需要被连坐的。
世家恶心就恶心在这里。
将军一般是出门征讨才有开府建牙的资格。
那么世家提前将佐官全部给你占了,这些佐官在身份上都是官,并且过来就是跟你分润利益的。
但又有几个肯干事?
还不是得下边的吏员处理。
那么吏员从哪里来?
你找的人要是不靠谱害我被连坐怎么办?佐官一定会和将军斗法,而世家也考虑到了这个,通常家族子弟出门干活,都会给他送上一支家生子培养出来的吏员团队。
看明白了吧。
在汤国,平民甚至连当吏员的资格都没有。
你不是世家的狗,想往上爬,休想!
而且这么做也在无形之中,将吏员这个名词的档次拉低。
你如果跟一个自耕农家庭出身,读过书的年青人说:“少年,我看你挺有才,不如来我这里当吏员。”
对方一定跟你翻脸绝交。
“什么意思?老子把你当朋友,你心里只把我当家奴?去你丫的!割袍断义!”
总之,应昭自己也不能免俗。
他在朝廷内的最低级吏员都有品级和官身,就是为了照顾如今的社会风俗。
现在的汤国社会,死气沉沉,就是所有的途径都被堵死。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而豪强属于鄙视链中段,他们靠依附世家跟寒门对着干,虽然被世家瞧不起,但只要世家漏点东西,豪族就会变成寒门或者世家的一员。
说白了,整个社会的流动取决于拥有大量走狗的门阀意志。
而汤国最大的两个门阀,一个姓李,一个姓崔。
但门阀远远不止他们。
山东世家的门阀还有范阳卢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以及河东裴氏。
总之,如今的王琛之看了一眼不停磕头,哪怕磕出了血依旧不停的王之和,平静的挥了挥手:“丢了就认罚。不过看你这么多年忠心耿耿的份上,死罪可免,回去养伤,养好了去账房听用。”
“是……是!谢家主!”
王之和狂喜。
命,保住了!
而且还让自己去账房,看来是看在自己受伤的份上。
虽然项猛奴不怎么当人,但他确实说得对。
这一个伤口,关键的时候能保命。
“对了。”王琛之看王之和小心趋步后退,喊住了他,“项猛奴就这么轻易将你放回来?”
“项……项猛奴说,他接下来要打海曲和琅琊,同时要发兵六万拿下整个青州。他让我回来给你通报一下,让家主您知晓,他要干什么。还说……应太子已经准备了数万九镇精锐,准备跨海而来,两面夹击东莱,那么东海就必须拿下。”
王之和小心翼翼的说。
说完他看王琛之的表情。
王琛之冷哼了起来。
“哼!激将法?应昭若是有心东出,岂是小打小闹?不过就是想要诱骗我分兵守城,或者出朐县,好围点打援罢了。应昭的手下,倒是将兵不厌诈贯彻到底的无耻之徒。不过也是,太子是个彻头彻尾的兵形势家,不过近来选择入蜀,倒是让我惊异他开始贯通兵权谋的技法。嗯,有点意思。”
王琛之挥了挥手让王之和滚蛋,一个人喝了一杯清泡的茶,长舒一口气:“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回味无穷呀!好茶!”
放下茶杯,王琛之站在亭子边,看着点缀树木繁花的园林,思绪一闪数个小时,没人敢打扰,只能不断的帮他添水烧煮。
明明就没喝,但木炭还是不停的消耗。
突出一个浪费和奢华。
炭,可是很贵的!
“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应昭……项猛奴……应晟还有出现在徐州的下邳军……沛王……以及彭城刘氏。”
王琛之喃喃,不断的在脑海里拼图。
古人常说,诸葛亮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那是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信息网络。
而且他是当时荆州世家的庞氏的小舅子。
就冲着一点,他能接触到的信息就很多。
当然,他还有几个好友,崔琰,清河崔氏在三国时代的家主。
所以他能知道很多信息。
而作为东海郡的实际统治者,王琛之的手里明暗线人传达的消息,可比一般人了解的更多。
大致拼完所有的格局之后,王琛之判断道:“看来他们的目标是琅琊和东莱(就是后世潍坊、安丘、诸城以东的半岛部分)。嗯,确实是个好计策,若是拿下整个东莱,再配合几千条的大船,确实能将九镇的兵马直接从大海运来。”
“来人,传我命令,勒令各地家族征招乡勇自守,应昭兵马过来,若是被攻破,免不了被屠灭全族。他可是要灭了全部世家的人!”
王琛之下达了第一个命令,让各地世家豪族自己征召乡勇自守,自然是要加强地方的兵力,用来镇压一切可能出现的造反。
“然后第二个命令,勒令所有在东海各县的族中子弟,悉数回归郯县,再安排兵马前往沭水以及沂水两岸驻扎,下拦江铁索,防止任何下邳的船只经过。”
“第三条命令,让王绎龙、王绎虎、王绎狼三兄弟,各领精兵三千,分别前往劈山、厚丘、利城三地修筑城防,无论如何堵住项猛奴海军西进。”
命令下达,文书记录,然后由文员传递给地方官员去忙碌。
要说王琛之这三条命令够狠!
沭水位于郯县东面,沂水位于郯县西面,郯县之所以成为东海郡的核心,就是依靠这两条河。
而王琛之的产业,也都是依靠这两条河进行运转的。
同时沂水上游就是下邳城,但沭水上游也算是在下邳境内,因此为了防止下邳的独立师从这里顺流而下发动奇袭,王琛之觉得有必要严防死守。
王琛之根据情报来算,对方的主要重点不是东海,而是沿海。现阶段自己如果傻乎乎的带兵去打朐县,那才是上当。
一旦下邳的独立师朝着北面插上来,那自己没有兵力放在郯县,整个东海郡都得丢。
因此,朐县与他利益而言不算重要,那就不用去理会,守住利城、劈山、厚丘以西就行。
在他看来,水师并不可能成为主力战士,失去了陆地的支点,他们就是无根浮萍。
而自己的力量暂时有限,自然先守住更重要的郯县,接下来安排人去跟琅琊等地方联系,如果不想被干趴下,就得想办法堵死应昭水师上岸的点。
那么琅琊、胶东国、东莱等地的世家,就得通力合作。
而琅琊乃至胶东,都是王氏说的算,虽然胶东国的国王姓应,但王妃姓王、世子是王家的血脉、同时胶东国的国相也姓王。
琅琊王氏这些年一直起致力恢复声望,王与马共天下的传奇,不应该断绝才是!
因此不管是为了稳妥还是为了让应昭麾下将军狼子野心受挫。
他都不能动。
“以不变应万变。兵权谋之策,应昭手下可没几个学会的。”
王琛之不屑一笑。
应昭自己本人都是兵形势的拥趸,虽然最后思量之后,选择了入蜀,逐渐转向兵权谋的怀抱,但他手下可没几个学会的。
除了刘裕。
“刘德舆……可惜了。但凡彭城刘氏放下矜持,又岂能让如此英杰大器晚成?”
王琛之摇了摇头,转身就继续休息了。
现在,就等时间发酵了。
下邳、郯县、朐县、开阳、莒县、海曲、琅琊,即将沦为未来几个月乃是几年的争夺重点。
但一切的计划都是需要时间的。
不过,王琛之的动作并不可能瞒过别人,甚至可以说大张旗鼓。
潜伏在城市内的商贾,以及本地提拔的下线,也都很快发送到了东海军民府内。
安抚使石长安,翻看文字之后皱眉说道:“倒是让我诧异的决断。”
其他文书都看向面前金发碧眼的胡人。
石长安,犹太人,虽然他自称粟特人,但实际上他信仰基督教,来自拜占庭帝国,是个图谋犹太复国失败的逃难者。
作为一个在逃亡路上,因为误打误撞遇上了遭遇沙尘暴,损失了大量供奉奴隶的滑族朝贡,进而被滑族抓走充数,然后一路送进了长安。
对,就是这样一个身份离奇的成年人,要不是应昭正好需要一批西方人来了解西边的真是情况,差点被送进净事房光荣成为汤国内的一个太监。
后来应昭发现了眼前这个家伙是个信仰基督的家伙,就问了一下基督的情况,渐渐就留在身边当翻译。
现在应昭安排东宫老臣们出来谋划的时候,需要的人身份千奇百怪,而胡人就是一个个很好的遮掩。
别看他金发碧眼,说起话来字正腔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混血罢了。
安排来东海,自然是了契合这边的商路,也为了不引起瞩目。
汤国的胡人不少。
来自更西边的比比皆是,只需要花点钱跟本地的世家仆从搞好关系,就能换到各种情报,并且胡人来汤国赖着不走又不是没有?
长安赶人,可不代表其他地方会赶人。
世家也不会驱逐这些胡人,因为他们需要这些胡人来彰显自己的统治力。
总之,胡人有些时候比汉人更不容易引起瞩目,应昭基本上每个州都有几个胡人,要么是安抚使,要么是间谍,要么就是招讨使。
职位千奇百怪,但用处很大。
看完这些内容,石长安下令道:“让人去通知项将军,他的计划可能要修改一下,如果不能攻破劈山等地,郯县这边只怕不会出兵,王琛之没有表面上宣传的那么无脑和蠢笨。我们还需要对这个人进行评估和探索。”
“是!”
人送走了消息后,
石长安皱眉看了又看:“藏拙吗?王琛之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不引起某些人的注意?唔……汉人之间的争斗,可比元老院那群家伙斗法可怕多了。稍有不慎,屠族灭门,还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惜,拜占庭的元老们还在跟奥古斯都战斗,对于地方的掌控,远远不如汉人的皇帝这般强烈和渴望。不知道伟大的陛下能不能赢……若是赢了,未来陛下开始分封,我若是能招到几千人,应该有办法复国。中国的藩国……似乎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