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儿臣……”非乐公子说道这里,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说下去了。他从十岁开始就离开皇宫,前往墨家学院学习,每年只是武帝寿辰的时候才会回来一次。他对墨家学院的感情,可谓十分的深厚。现在武帝要他去剿灭自己的师门,让他如何能够接受?
“青雀,我也知道你有念旧之心,但你身为男儿,当拿得起放得下。你是做大事的人,不应该如此优柔寡断。”武帝语重心长的说道:“你虽然不是兵家学院的人,但也曾经率领军队平定淮南王叛乱,当知道慈不掌兵这个道理,妇人之仁只会害了你。”
非乐公子不由得神情一凝,武帝这句话似乎在暗示自己什么。做大事的人?不能有妇人之仁?这都是一个君王应有的潜质。如果自己将来只是个王爷,就没必要去做什么大事。莫非?父皇是在考验自己,将来有可能更换太子?
“二皇子,你有念旧之心那是好事。但是你想想,那些被墨家学院残害的平民,他们同样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感情。在看到自己亲人被残杀的时候,他们是何等的悲痛?如果二皇子此时不站出来为他们主持公道,他们讲如何看你?他们会觉得你在徇私,不顾他们的死活。”这时候,大司马也站出来劝解道。
“儿臣,领命!”非乐公子终于站了出来,接受旨意。
“这才是我大汉的皇子,敢作敢为!”武帝欣慰的说道。转过头来,对李长生道:“李长生,这次任务,你也一起去吧。我知道你和青雀有兄弟之情,墨家学院强者如云,你和他一起也可以对他照拂一二。有你跟在他身边,我才能放心。”
武帝不说这次任务必须要仰仗李长生,而是说非乐公子需要李长生照顾,这个理由利用了兄弟之情,听起来顺理成章。不得不说,武帝十分的睿智。
不过这个理由并不能打动李长生,此次任务主力是神道学院,他让非乐公子前去,只是做戏给大汉帝国的子民看。非乐公子需要李长生照顾?李长生不能承受墨家学院的天命神通,需要照顾的应该是李长生才对。
就在不久之前,武帝都在暗中叮嘱两位皇子,在将来做任务的时候,要保证李长生的安全。明里一套,暗中一套的手段,玩的炉火纯青。
“禀告陛下,我还有要事在身,这次任务就不去了。”李长生淡淡的说道。
“你不去?”武帝不由得神情一凝,而那些文武大臣也是心中惊讶。此次剿灭墨家学院,代表的是正义,李长生这个大汉国士,居然想置身事外?
“你有什么要事?”武帝问道。
“我最近在神道学院闭门读书,偶的灵感,想要撰写一本著作。”李长生淡淡的说道。
“闭门读书?”武帝皱眉。这段时间李长生都是在修炼,不但去了燕国历练,而且还大战了叶枫和君莫问,这些事情武帝都知道。而现在他居然说自己在闭门读书,而且还说的面不改色,让武帝也不得不佩服。
“偶的灵感,想要著书,那是天大的好事。”而武帝还不能直接揭穿他,还必须顺着他的话说下去,道:“上次你写的《三字经》,让大汉的孩童几乎是人人诵读。这次你要写的,想必也是传世之佳作。只是最近翰林院正在忙着编修《大汉礼制》,恐怕腾不出时间来刊印你的著作了。”
武帝此事已经知道,李长生不是不去,而是要向自己提条件。要想他前往,就必须让翰林院刊印他的著作。而武帝的话也有阴晦的意思:你上次的《三字经》,已经让你获得很多的信仰,现在又想刊印著作?
如果李长生再有著作传世,岂不是有了成圣的潜质?武帝虽然希望李长生成长起来,为他炼制长生不老丹,但他也不希望李长生成长的太强。
“没时间刊印吗?”李长生说道:“其实我辈书生,著书立说固然是为了修炼,但同时也是因为心中有感,不得不写。就犹如那些女子,腹中有孕,到了一定时间必然瓜熟蒂落,无法阻止。所以不能刊印也无妨,我可以写出来自己观赏。”
“是吗?”武帝说道:“既然这样,那我倒有兴趣听听,你想要撰写什么著作。”而其他文武大臣,也因为李长生这个奇特的比喻,会心一笑。
“我想要写的是《心学》,其思想是儒家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儒家学院二代圣人孟子。”李长生说道。
“你要写儒家思想的典籍?”武帝惊讶。
而文武大臣也是感到奇怪,李长生是兵家学生,是医家学生,要撰写的却是儒家著作。都纷纷摇头:大汉国士的学问,果然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会七大学院的神通,能写《三字经》这种启蒙读物,如今又要写儒家著作,说他学究天人,毫不为过。
“我的《心学》,分为三部,一为《定性书》,二位《识仁篇》,三为《太极说》,三部大约万言,估计三天内可以写成。”李长生说道。万言,就是一万个字,一万字的著作,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大著作了。
不过一万字还算不上是“巨著”,淮南王的《淮南子》共有五万字,那才是巨著。当然著作的好坏,不能单凭字数来判定。《淮南子》虽然有五万字,但其影响力,依旧比不上只有五千多字的《道德经》。
“三天之后就可以完成?”武帝说道:“既然如此,我让翰林院暂停《大汉礼制》的刊发,刊印你的《心学》如何?不过你必须前往燕国,征讨墨家学院。”
虽然李长生撰写著作,会有成圣的潜质,但毕竟也只是有潜质而已。李长生现在还只是大学士巅峰,距离圣人还很远。而且武帝自己也是圣人,他拥有整个大汉帝国子民的信仰,不惧李长生将来的成长。因此,他决定妥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