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觐见
次日早上,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跋涉,队伍终于抵达咸阳。
驻足在灞桥东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屹立于渭水河畔的十二个大铜人,这是秦始皇灭六国后,收天下兵而铸,昨日夕阳折射的金光便是这十二铜人像。
铜人像后面是咸阳宫里众多巍峨壮观的宫阙,没有金作屋,玉为阶,黑色是瓦,黄色是墙,简单朴素的色调却处处透着庄严肃穆和历史的厚重感。
那里面珍藏着秦始皇从六国搜罗来的珍宝和美人,这一次从南方运送来的贡品,也会被秦始皇作为功绩的象征,收入宫殿之中。
秦灭亡后,这里面的珍宝都被项羽洗劫一空,这座昭示着大秦无上权威的宫殿也被付之一炬。
因为这一把火,项羽被后人骂了两千多年。
此时此刻,亲眼见到秦宫辉煌的韩信,也忍不住在心里咒骂着项羽,真是土匪,抢劫杀人就算了,还要烧屋,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
接待韩信一行人的是典客下辖‘行人署’的官吏。
典客是九卿之一,负责管理蛮夷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其下的“行人署”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还有一个叫“典属国”的机构,负责“掌蛮夷降者”。
官吏清点清单上的贡品,登记核查梅鋗、成契等蛮夷信息,便让他们在此待着,等候秦皇召见。
从清晨一直等到傍晚,秦始皇才有空闲见韩信,却只召他一人。
秦始皇办公的地方在章台宫,从典客官署走过去还有一段路,一名内侍给韩信带路,出署衙大门,进入章台街。
街道两侧一户挨着一户都是房屋,因为秦始皇喜欢在章台宫办公,为了方便随时召见众臣,九卿署衙大多集中在章台街两侧。
站在街道上,能看到章台宫高耸的宫墙,殿的四角高高翘起,优美得像四只展翅欲飞的燕子。
宫门外,魁梧雄健的郎卫持矛戟守卫在侧,个个椎髻戴冠,穿披黑甲,威严赫赫。郎卫检查韩信身上不带寸铁兵刃后,才准他步入王宫。
天色将暗,高大宽敞的宫殿里,数百盏灯火已经被点上,秦始皇端坐在御案前低头翻阅着奏章,赵高躬身立于一侧,眼观鼻鼻观心,两名内侍远远地伺候在御案之侧,整个大殿静悄悄的,间或响起翻动竹简的声音,使这空阔的大殿更显寂寥。
“南征副将韩信觐见陛下!”
内侍低低的通报声打破了大殿的安静,秦始皇头也不抬一下,只是嗯了一声,赵高代为做了手势,意思是让人进来。
片刻后,殿内响起一个轻轻的脚步声。
赵高目光看向那个小步趋近的年轻人,双手交叠于胸前,躬身低头,没有东张西望,甚至连眼角也不曾往旁边瞥,走得稳稳当当,眼中虽有一丝惶恐之色,动作行为却并不慌张。
这样的氛围下,别说韩信这个从小地方上来的小人物,便是朝中官员,走进来也不免有点忐忑心惊,生怕扰了陛下,这小子却能如此沉稳,果然不同凡响。
韩信进来便要行礼,却被赵高抬手制止了,韩信看向上方,只见秦始皇仍俯身御案上,正写划着什么,他已经卸下冠冕,穿着一身玄色的常服,面容严肃,眉头时皱时舒,不知在处理什么难事。
皇帝不发话,韩信也只能跟赵高一样,眼观鼻鼻观心地站立。
第一次见这位千古一帝,向来宠辱不惊的韩信,心里也是有几许小激动,当今世上,也就只有上头坐着的这位,才有资格让自己效忠。
不是因为敬仰和崇拜,只是因为韩信骨子里隐藏着和秦始皇一样的雄心。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开疆拓土,扫平四夷,定华夏万世之基,是韩信想替秦始皇完成的目标。
等了约莫一刻钟,皇帝手中的一册竹简批阅完,赵高才示意韩信行礼。
“拜!”
在赵高的悠长长喝下,韩信拜倒在地,行臣见王最隆重的稽首礼。
“臣韩信,见过陛下!”
额头触地,等了两息,上面想起一道浑厚的声音,“起来吧!”
缓缓抬头起身,韩信再次看向上首的秦始皇,秦始皇一对锐利的长目从竹简中移开,正好也看向了他。
韩信忙又垂下眼眸,做出不敢和皇帝对视的样子,秦始皇却是肆无忌惮地打量着他。
“果真是英雄出少年!朕看过任卿送上来的奏报,此次平定南方的大策略皆是你所提?”
韩信俯首,“臣是提了些想法,统筹大局者是任将军。”
“可不只是一些想法,由总到细,安排得井井有条,定苍梧,稳军心,通粮道,平南越诸部,助攻西瓯。”
秦始皇细数完韩信的功绩,突然问道,“师出何人?”
这个师门韩信是说不出来的,只能继续搬出那个世外高人师父,不过为免秦始皇让自己去寻这高人要长生不老药,韩信说完补充了一句,“家师在教授完兵法之后不久,便仙逝了!”
秦始皇锐利的双眼中流露出一丝惋惜之色,又问,“令师除了教授兵法,可还留有其他秘技?”
韩信道,“便只有行军散和风油精,独轮车是臣自己琢磨出来的。”
韩信虽然会造很多东西,此时却不敢随便拿出来,万一秦始皇觉得稀奇,要他去造长生不老药,那就惨了,他可不想当道士神棍。
韩信说的这两种药秦始皇已经看过,行军散他是没试过,不过从用过之人来看,效果确实很显着,至于风油精,如今他每日都要用,尤其精神困顿时,用来提神效果甚好。
这些年,秦始皇一直在寻找长生不老药,却始终无果,之所以提起韩信的师父,不过是想看看他这里有没有什么神药,毕竟能教出如此出色的学生,那老师必定是个神人。
“虽有高人相授,韩卿的天分却也着实惊人,可比当年武安君啊!”秦始皇赞叹道。
武安君白起,后人将他和韩信统称‘韩白’,还常将他与韩信、卫青、霍去病合称为‘韩白卫霍’,都是用兵牛人。
韩信谦虚颔首,“臣不敢同武安君相提。”
秦始皇却道,“不,卿比武安君更胜一筹,十七岁,哦,今年应当是十八岁了,仅用一年,凭战功升至左更,当今天下只你一人,若是再早生些年,大秦可早几年一统天下。”
此次南方能如此快速平定,几乎全仗此子力挽狂澜,秦始皇心里很清楚。
韩信忙道,“臣有今日,皆因陛下英明,提携重用,否则臣便是有再多本领也无用!”
见皇帝如此夸赞韩信,赵高心里也很高兴,他已经查清楚了,韩信在去南越前,只是个无父无母,甚至无亲族的孤儿,这样没背景的小人物,最好拉拢。
韩信已经和任嚣、赵佗等南军将士有了交情,陛下若再把他派去北军,或许还能再分走蒙氏的一杯羹。
蒙氏亲近扶苏,他赵高偏要扶胡亥。
秦始皇看了眼赵高,对韩信道,“当日提议让你出任南征副将之人乃赵卿,否则朕尚想不到提拔新人,说来此次南征如此顺利,赵卿亦有功。”
赵高连忙道,“为陛下分忧是臣下分内之事,若非陛下圣明,慧眼识珠,力排众议,臣说再多亦无用,实不敢居功。”
秦始皇特地提起这事,韩信免不得要向赵高道声谢,二人客套了两句,便听秦始皇又道,“南方已定,朕心中一块大石算是落地,眼下该到北方了,匈奴近些年时时侵扰边境,朕意对北方用兵,韩卿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