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寻常还好。
偏偏此刻,李世民就看中了孔颖达,问道:
“冲远,你有何看法?”
孔颖达一怔,迟疑道:
“李姓乃是皇姓,却没有放在首位,似乎……似乎有些不合礼法。”
听得此言,李世民微微皱眉,没有肯定或者否决,而是看向房玄龄道:
“玄龄,你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
站着看呗……
既然李世民问到自己,房玄龄上前一步,摆正了身子,沉吟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篇三字经和百家姓,写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或许能作为官定启蒙文章,将之遍传于天下。
陛下莫非准备以此乱世族门第之见?”
和孔颖达不同,李世民听了房玄龄一番话,眼中顿时闪过光芒,追问道:
“继续说!”
唐朝有房谋杜断的故事,杜如晦已然身死,但房玄龄的谋略尚在。
是以房玄龄颔首道:
“三字经中,有世俗种种道理,忠君报国,仁义孝悌,若能以此为蒙学根基,天下读书之士,必定将此铭记于心。
至于百家姓,虽然皇姓不在首位,却也没有世家姓氏在前,而是赵钱孙等寻常姓氏排列,若能将之传遍天下,人尽皆知。
首先便是传达天子没有门第之见,二来则是世家所谓的门第威望,也会随之削减,长此以往,世家影响自然消弭。”
不仅是李世民在听房玄龄分析。
孔颖达与长孙无忌也是一般,二人脸色有些异样,显然他们没有想到这些。
小小的两篇文章,竟与应对世家隐患息息相关,一般人哪能联想这么深?
孔颖达不禁腹诽。
他刚才只顾着看文章,根本没往这边考虑。
这无疑是李世民想要的答案。
微微点头后。
他又看向长孙无忌道:
“辅机,你的意思呢?”
虽然房玄龄说得很好,但长孙无忌也不是毫无发现,他拱手答道:
“臣以为。
陛下还有另一层意思,便是这本书本身。
字迹工整划一,排布也是井井有条,臣虽不知是如何做到的。但臣猜测,此法必定简便异常,可将书籍轻松抄录。”
听得此言,李世民为之惊讶。
虽然思路有点跑偏,但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确实聪明,连这都能想到。
看了李世民一眼,长孙无忌继续说道:
“若是臣方才说得不错,此举才是割裂世家根基的关键。将学识传遍天下,世家就没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无法笼络人才。
陛下如今正行科举之事,往后寒门世家,人杰才俊,皆入陛下囊中。”
好嘛。
这就是李世民的智囊团。
其实以上内容,他自己早有考虑,但那都是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
而不是靠一本书猜出这么多。
这三个重臣的回答,让李世民很满意,虽然他很想将孔颖达撇开。
但还真别说,此事需要其出头。
李世民朗声道:
“几位爱卿说得不错,朕想借此机会,尽快对世家动手。氏族志耗时日久不说,恐怕还未必能够取得这般效果。
只是朕的计划,需要尔等配合……”
三人皆是李世民亲信,自然无需瞻前顾后,他直接将想法全盘托出。
长孙无忌三人听了,顿时感慨万千,吹捧道:
“陛下统掌全局,臣等佩服。”
孔颖达算是弄清了前因后果。
但他还是好奇道:
“敢问陛下,这两篇文章是何人所做?”
李世民微笑说道:
“不可说,不可说。”
孔颖达一脸懵逼。
啥时候老李爱玩这套了,整得神神秘秘的。
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却是秒懂。
房玄龄去过陈家庄,也见过伍云焕,都护府计划便是其随口之言。
这等人物,本身就是大才。
李世民不愿泄露身份。
而今弄回来两篇文章,加上说不清是什么的技术,更显露陈珏能耐。
长孙无忌则是有些唏嘘,李世民与陈珏关系亲近,他早就体会到了。
若非李世民手下留情,长孙冲估计要凉。
但现在也生不如死。
每夜哀嚎不止,听得令人揪心。
长孙无忌也不好管束。
看李世民的神情,洋洋自得中带着几分傲娇:
陛下,你有点不对劲……
等孔颖达从无语中回过神来,看见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的表情,心里更加不淡定了,他忍不住皱起眉头,苦思冥想:
老夫什么都不知道,你们怎么一脸什么都知道的模样,到底发生什么?
难道真是老夫落伍了。
想到最后。
孔颖达有点怀疑人生。
将此事安排妥当,李世民心情舒爽,因为在他心头积压已久的隐患,终于有办法应对了,大唐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然而除了这些,李世民还有压轴的东西。
他看着三人说道:
“另外,朕这里还有一张图纸,其上乃是一种单牛犁,朕亲眼目睹,此物犁田效率比二牛抬杠快了大半,实在惊人。
此事就交给房乔你去办,尽快找匠人打造出来,等实试验妥当之后,再行扩大产量,朕要给我大唐百姓一个惊喜。”
“咕噜。”
几乎是同时,房玄龄三人都咽了口唾沫。
“陛下,您方才说的是真的?”
李世民自信满满道:
“朕有必要骗你们吗?
此犁名为贞观犁,不但更加灵活轻便,效率和速度尽皆不俗。还能省出一头牛的劳力,日后百姓耕种,就无需那般辛苦了。”
房玄龄、长孙无忌和孔颖达,都不是那种只会口嗨的大臣。他们心存天下,也知道民生疾苦,才会因李世民之言骇然。
犁田,可以说是耕种最基础,也是最艰难的一个环节。若是有牛还好,费劲的是牛,但是举国上下,哪有这么多耕牛?
否则李世民怎会下令,禁止屠杀耕牛呢?
程咬金搞到的牛肉,也是要等耕牛老死之后,才能将之进行宰杀。
严格一些,甚至需要官府核准。
但如李世民之言,这贞观犁对于民生之利,绝不只是大半那么简单。
说起来,这犁怎么叫贞观犁?
难道是陛下自己取的……
未免太臭屁了吧!
几人心中暗暗吐槽,房玄龄则是欣然应允:
“臣遵命!”
李世民又提醒道:
“今日之事,铭记在心,不可走漏消息。”
三人纷纷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