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 赣州,一座文化交融的城市
江南,是一个地理名词。早在唐代,江西便属江南西道。赣州俗称赣南,一座庾岭,成为江南分水岭。赣州无疑是江南之南、岭南之北。赣州之南,已非江南。
江南,是一个文化概念。杏花烟雨,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茶山姑娘,稻花香里……凝固成迷人的江南意象,构成了独特的江南意境。魂牵梦绕,总是江南。
江南,是一个诗词故里。“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浩如烟海的诗词,勾勒出江南的秀丽,给人无尽遐想。心之所向,直抵江南。
赣州,山水交汇之城。章江、贡水在这里交汇,构成江西母亲河赣江;武夷山脉、南岭山脉、罗霄山脉在这里交汇,形成江西主要河流滔滔北上流入长江、“北川到东海”的磅礴气势。
赣州,区域交汇之城。地居赣粤闽湘四省通衢,东连八闽,西接潇湘,南抚百越,北望中州,既是神州东南沿海的腹地,也是内陆地区连接东南沿海的前沿,可谓“承东启西、沟通南北”。
山水交汇、区域交汇,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文明久远、文脉绵延,积淀了底蕴深厚的文明。赣州由此成为一座文化交融的城市,红色、宋城、客家、理学、禅宗等多种形态的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萌发传扬,璀璨争荣。
这里是红色故都,红色文化享誉世界。赣州被誉为“共和国摇篮”,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成为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奠基,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浴血坚持。
这里是江南宋城,宋城文化震古烁今。赣州是宋代36个大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要塞,曾有“北有开封,南有赣州”之说。保存有大量宋代文物和景观,被专家誉为“宋城博物馆”。1994年,赣州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是客家摇篮,客家文化独具风韵。赣州是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是客家人的发祥地、中转站、主要聚居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客家人是汉民族的重要支系,号称“东方犹太人”。来自中原的传统文化与南方土着文化交流碰撞,造就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这里是理学圣地,理学文化由此肇源。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及其弟子程颢、程颐在赣州探究学问,赣州成为“理学之源”;明代王阳明巡抚南赣,将理学发扬光大,成为心学集大成者,进一步奠定了赣州“理学圣地”地位。赣州有着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诸多遗存。
此外,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马祖道一在赣州广弘禅法,推动佛教的中国化,使赣州拥有了深邃厚重的禅宗文化。得益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赣州还有着“生态家园”“稀土王国”“世界钨都”“世界橙乡”等美誉,愈加增添了赣州文化的多样性。
文以化人,同时,人是文化的创造者。特殊的区位,特定的历史,赣州不仅成为“先贤过化之地”,而且是新中国开国元勋的重要成长地。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古代先贤在赣州留下踪痕;抗战时期,钱锺书、李政道、曹聚仁、黄永玉等文化名人云集赣州,丰富了独具特色的抗战历史文化;在共和国的史册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一大批开国将帅,更是在赣州这块红土圣地上经历了峥嵘岁月,留下了闪光足迹。不同时代的杰出人物在这里成长成材,共同造就了赣州文化的厚重与绵长。赣州,这座文化交融的城市,愈加熠熠生辉!
作为江南与岭南的重要交汇地,赣州可谓是“江南之南、岭南之北”,赣州之南,已非江南。如此特殊的地理特征,进一步增添了赣州多样性文化的独特韵味。数十年来,行走于斯,积淀了一些文字。这些文字碎片,或许能够折射出赣州文化的五彩斑斓。正是如此,我期待将它们结集出版,冀望人们能于此体味赣州这个文化样本的无穷魅力,并从中洞察中华文化的浩瀚博大与弦歌不绝。
这个集子,本是庚子初夏成稿。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延至今时付梓,倒也合时令。因为,2021年江西省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在赣州召开。谨以此献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