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聊天里面有真味
所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古人总结出的金玉良言。几年前,一位上司在与我谈话时,也特意提到这个问题。大意是,要多与别人聊天,因为多聊天能够扩大信息量,获得一些启发。
不了解我的人也许会认为我是“沉默是金”的偏执狂,殊不知,他们忘了,“只有圣人与野兽才喜欢孤独”。我既非圣人也非野兽,当然不喜欢孤独,对聊天并不避而远之。记得读大学时的一个暑期,我护校时竟与某位同窗学友秉烛长谈,直至深夜。这样的事情不止一回,我还多次与别人有过超常纪录的聊天史。
聊天的确很有必要,但聊天需要有好的心情、好的聊伴和好的时机,尤其是要求聊天的双方彼此间真诚相待。这样的条件具备了,聊天便是快乐的事情,也是让人受益的事情。否则,聊天就成了胡侃,成了虚与委蛇,成了慢性自杀。那种毫无意义的聊天我是没有兴趣的,通常会哈欠连连。我知道,这是对人的不尊重,而我,偏偏又不大愿意怠慢人。因此,在聊天方面我不会苟且,要聊就真诚地聊,不然就缄默不语。
真诚的聊天是快乐的,听人真诚地聊天同样是快乐的。我喜欢听人聊天,这正如我喜欢观看打牌。在一些社交场合,因为时间比较充裕,人们常常借助打牌来等待客人、等待开席等等。假如有那么多“脚”,不是“三缺一”,我一般会说“你们玩,我看看”。其间我通常还会带上一句:“我喜欢看。”我这后一句话既是化解尴尬,也是实话实说。看打牌,虽没有运筹帷幄的快感,却无须费神,还有左顾右看的潇洒。听聊天也是这样,自己免了口舌之劳,但同样可以从聊天中获取一些知识,悟出一些道理。
今日上午,我到一位长辈家串门,恰巧有一手拄拐杖的老翁前来造访。于是,我有幸聆听两位八旬老者聊天。
我对老人们向来是充满敬畏的,个中缘由,很大一部分来自儿时听过的一则笑话。笑话中,一位不懂礼貌的小青年向一老人问路:“喂,到车站还有多远?”
老人答:“三拐杖。”
小青年这下提高了嗓门儿:“这路论‘里’,怎么叫拐杖?”
老者答:“论‘礼’你该叫我大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礼貌,但我从中同时增添了对老人们的敬畏。因为,只有他们有资格“用拐杖丈量路程”。为此,我曾经写过一篇叫作《敬畏拐杖》的文章,可惜去年给毁了。
老人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学到许多东西。与他们聊天,或者听他们聊天,一样如此。如果有缘坐在老人丛中,收益一定不会少的。
今天我便遇上了这样的好事。席间,二位老人谈起某生意人的大量工程款没有收回,生活压力大,以致卖了小车。当议及“年底收债难”时,一老者说,过去讲“躲皇历”,有的人家一到年关便关门闭户,举家在外,杳如黄鹤。一些人以为这是民俗里的忌讳,是回避什么“凡事不宜”。实际上,“躲皇历”的人躲的并不是皇历,而是债务。等大家放过鞭炮,吃年夜饭时,躲皇历的就回家了。
以前我也听过“躲皇历”的说法,没料到其中竟有这个道道。看来,古人的忌讳,里面暗含着不少玄机。
听人聊天,学问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