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高坐在金龙殿上,昂首挺胸,看着前方。
殿下站满了文武百官,分左右而立,乌压压成片,从金龙阶前直站到大殿的门口,站了好几排。
景泰帝眉头紧锁,额头冷汗直流,众文武百官却个个满面红光,腆胸叠肚,喜笑颜开,景泰帝看着他们,眉头锁得更紧了。
他身边站着的红衣太监,则微闭双目,面无表情。
瞬间景泰帝变成了苦瓜脸,手也不住地颤抖起来。
正在这时,殿外传来声红衣太监的叫喊:“瓦剌使者到——”
景泰帝一哆嗦,差点没从金龙椅上摔下来,他看看左右,阶下的文武百官已经雀跃起来,而旁边的红衣太监更是显出副安然自得的样子。
他叹了口气,冲阶下的文武百官道:“诸位爱卿,你们看接下来该怎么办?”
胡大用腆着草包肚子走上前,睁圆眼道:“当然是传他们进来,陛下!”
景泰帝顿时脸色变得苍白,嘴唇青紫,他咬了好半天牙齿,好像吞下块石头似的,终于很费力的将声音吐出来道:“传——”
“传——”
一声声的话音传递出去,直到宫门前。
阿鲁巴图整了整衣冠,带着两名随从,走入皇宫,来到了大殿内,冲景泰帝弯腰拱手施礼。
景泰帝伸长脖子,看着阶下的阿鲁巴图,猛地拍了下金龙椅的扶手,厉声叫道:“大胆瓦剌,无故侵犯我疆界,俘获我太上皇,是何道理?”
众文武百官正眯着眼睛,摇头晃脑,听到这话,不由一愣,全瞪大眼睛看着景泰帝。
阿鲁巴图怔了下,略微思索了下,然后点点头道:“对此我们也深感不妥,因此特来送回陛下,并且同大明讲和。”
景泰帝一挥手,“讲和不必,先将太上皇送还!”
众文武百官愣了愣,冲景泰帝直眨眼睛,但是景泰帝好像没看见他们一样,依然气鼓鼓的站起身来,眼睛瞪圆了看着阿鲁巴图。
曹吉祥睁开眼,连忙走到景泰帝身边,附在他耳边低声道:“陛下,如果这样,只怕他们恼羞成怒,不肯送还太上皇了!”
“不肯最好——”景泰帝脱口而出,话音未落,猛地瞪圆了眼睛,捂住了嘴巴,脸色变得通红。
众文武百官歪着头,看着景泰帝,连连摇头。
于谦摇了摇头,走出班列,冲阿鲁巴图道:“贵部使者听好,虽然你们好心好意,送还太上皇,我们是大感欢迎。可是你们也要了解,我们也不会为了接回太上皇,付出任何代价!”
“总而言之,为了江山社稷,你们须得无条件送还太上皇,如果你们不乐意,那就暂且回去,以后再谈!”
众文武百官频频点头。
景泰帝也长出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点头道:“于大人所言,正是朕的意思。”
阿鲁巴图微微一笑,冲上拱手道:“若是索要酬劳,我们岂来谈判?去年京师城下,我们已经知道贵君臣的心意了。因此——”
他侧过身,展开手道:“太上皇,你们可以现在就派人接走他,二话不说!”
“好哎!好哎!”众文武百官欢呼雀跃,鼓掌称善。
景泰帝正昂首挺胸站在金龙阶上,眉毛向上飞起,猛听到这话,倒吸口气,顿时矮下半个头,整个人也像黄瓜似的蔫了。
他喃喃自语道:“要是这样,你们不嫌吃亏?”
阿鲁巴图拱手道:“陛下与太上皇兄弟情深,想念太上皇心情太过迫切,所以就先接回太上皇,以后的事,在接回太上皇后,再慢慢谈判,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随后他弯下腰,双手捧上副羊皮卷轴道:“这是大帅手书,完全表明了这个意思,请陛下过目。”
他将羊皮卷轴,高高地举过了头顶。
众文武百官顿时神清气爽,挑起大指道:“好好!”他们转向景泰帝道:“陛下,血浓于水啊!”
“卟!”景泰帝嘴中喷出了口鲜血。
众文武百官不由眼睛湿润了,连连点头道:“陛下之心,实在是太令人感动了!”说完,他们用袖子直擦自己的眼睛。
景泰帝脸都绿了,环顾众人道:“你们到底有谁知道朕的心意?”
曹吉祥飞似的跑下金龙阶,拿过那卷羊皮轴,又跑了上去,双手捧着,递到景泰帝面前。
景泰帝手指哆嗦着,伸向那卷羊皮轴,当手指距离它还有半个巴掌远时,突然像触电似的收了回去,猛地站起身,厉声道:“既然意思都已说明,那就不必看了!”
随后他转过身,面向众文武道:“你们谁去迎接太上皇归来?”
户部尚书胡大用、礼部尚书孙有礼还有其它些文武官员,齐上前拱手道:“臣等愿去!”
景泰帝眉头直皱,转向于谦道:“于爱卿,你看谁去合适?”
于谦上前拱手道:“这由陛下作主,臣不敢妄加推荐。只是建议,既然是迎接太上皇,那么接他的人选级别宜高;其次,最好选派一文一武两名官员带队为好。”
众人频频点头。
景泰帝也点点头道:“好,既然如此,那么朕就命礼部尚书孙大人和镇国大将军柳随风为正副使者,带队迎回太上皇!”
“好啊!”众文武百官欢呼起来,他们双手举过头顶,直蹦起半人多高。
孙有礼闻言,顿时脸上泛出红光,昂首挺胸,眯着绿豆眼看着群臣,头顶直冒青气。
柳随风站出队列道:“臣遵旨!”
景泰帝又道:“何时带队出发?”
众文武百官愣了下,掐着手指盘算起来,孙有礼也低着头,两只手指掐来掐去,眉头拧成疙瘩。
阿鲁巴图微笑道:“随时都可以去。如果陛下和众位大人等不及,现在就可以出发!”
景泰帝脑袋上像挨了一锤,愣了下道:“这么快?”
曹吉祥连忙道:“陛下,越快越好,迟则生变!”
“多嘴!”景泰帝嘴巴都气歪了。
曹吉祥连忙倒退两步,低下了头。
景泰帝在金龙台上转了两圈,摇摇头道:“此等大事,还要慢慢筹备。”
于谦拱手道:“陛下,此确实是千载难逢之机,莫错过时机。”
孙有礼盘算了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抬起道:“陛下,明日卯时就是吉时,臣等明日就出发!”
众文武百官连连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