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四年,春三月,姬长卿祭祀完衣冠冢,随后便择了一个时间,宣布自己除服,孝期已满。
身在封建社会,要想改变这个社会,就必须先学会这个的时代生存规则。
要想让整个社会由封建社会,过渡到下一个社会时期,就必须要先让这个社会的生产力得到质的发展。
纵观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姬长卿决定让这个时代的地主阶级们,提前见识一下什么是“羊吃人”。
姬长卿让奇云商行的孙管事去西北一带求购白叠子。
资本主义社会是罪恶且贪婪的,但封建社会是奴役全社会的制度,它不会主动要求进步,因为进步到来变化,变化使得土地兼并的成本增加,唯有长期稳定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心安理得的享受土地兼并带来的利益。
——《封建论》姬长卿
姬长卿除服之后,第一件事情,除了安排收购一批适合种棉花的旱田外,便是亲自让人准备礼物,带着到彭遐知州的府邸拜会。
梓州府虽然不比成都府,可身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彭遐,还是梓州所有人都需要仰仗的大人物。
送礼是一门极为讲究的学问,像彭遐这种清流文官,最难打交道,送他们礼,也最讲究。
送的礼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太薄了,他心里虽不说,可却暗自觉得你轻松他,背地给你穿小鞋,太厚了他收礼,就会落人口实,成了收受贿赂。
只有送到心坎上,且方便人家收,这才合适。
姬长卿准备了两份礼物,第一份是几套茶具和江南名茶,第二份是当朝晏相的字画。
前一份是打听道彭遐夫人是一位调得好茶汤的高手,因此以还未出世的汝窑天青色,烧制了一批天青茶具。
这是世上所没有的,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属于世界上第二套天青色茶具。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传说宋徽宗做梦时,看到了雨过天青后你的天空,甚是欣喜,醒来后也念念不忘,便写下了这两行诗,遂命匠人烧制出这种颜色,此后汝窑也就盛产天青色陶瓷,而天青色也成了汝窑的专属色彩。
雅瓷汝窑,是内外均施天青釉,胎质细腻,以瓷土、玛瑙、珍珠、石英、等数十种天然矿物组成,由于这些矿物颜料是在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并具有较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烧制出的釉色温润如玉,可保持千年而不褪色的特点。才具有“青如天,面如玉”之说,“雨过天青”之美。
烧制陶瓷倒不难,况且为了保证自己送礼的独一无二,姬长卿还是亲自配料,并未向任何人透露烧制汝窑的关键。
提前递上拜贴,与彭府约定好时间,姬长卿三日后带着礼物,亲自登门拜访。
彭府不比姬长卿去过的程府奢华讲究,但也比陈汉平的宅子好一些。
这个时代,处处讲究礼法,就连士农工商四民都要遵守礼制,什么样的身份就得住什么样宅院。
梓州知州的俸禄很高,按照宋朝规定,宋代官员的基本工资,已经很高了,正常过日子绰绰有余,然而宋代官员生活可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极尽奢靡,光靠基本工资,那远远不够。那是因为,除了基本工资,宋代官员还有大量的津贴和补贴,也就是额外收入。
京官最常见的额外收入叫“添支”(也叫职钱,贴职钱),相当于“职务工资”,这份工资很高,开封府尹每月可拿到一百贯钱,最低的九品官也可拿到十六贯。这就是所谓的绩效工资,而这绩效工资是很高的,普遍远高于基本工资。
而地方官,收入则更加丰厚,因为地方官的绩效工资,是“职田”。也就是根据职务高低还有所管州县大小分配相应面积的土地,从中收取田租或变现。而这里面就有很大的水分可以做了!
宋代官员除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之外,每月还有相应的补贴,这些补贴就包括有米、面、羊、马匹配饰、酒、茶、炭等生活日用品。另还享受误餐费、饮料费、多的如宰相有50贯,少的也有两三贯。
当然,除了工资之外,年终奖也是必不可少的!宋朝的各个阶段,“公用钱”、“公使钱”、“供给钱”名目众多,三年一郊祀又给随从的官员都分发赏赐,白银、衣帛、马匹等一应俱全,赏格之高,令人咂舌。
就拿宰相来说吧!在宋初,月俸100贯,添支200贯,禄粟100石,年终岁赐罗1匹,绫40匹,绢60匹,帛100匹。按照宋代的物价,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这一个月的薪酬就是数十万,还没有算上杂七杂八的额外补贴。
然后再说宋代一个七品小县县令(不算大县、中县等,宋代大县万户以上,官俸远高于小县),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贯),禄粟月五至三石,还有添支的职田,这个没法统计,但是平均算下来,收入至少是俸银的三倍。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均由朝廷买单。
这也是为何到了宋朝,会逐渐形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观念。
毕竟当大宋朝的官,有钱拿能养家,还能丰富一下文化娱乐活动,有地位且不会像明朝那样别着脑袋当官,稍微不注意就是九族消消乐。
姬长卿在梓州声名不显,只是碍于彭母过寿时,送过一份礼物,所以彭府才答应接见他。
来到彭府,没有见到彭遐知州,只是由彭府嫡长子彭怀平接待了姬长卿。
“在下岐山姬长卿见过彭兄。”
“彭怀平见过姬兄。”
姬长卿与彭怀平相互见礼,彭怀平在客厅招待了姬长卿,并命仆人上了些茶水、果品点心招待。
“在下久不居故国,四年前方才回到母国,承蒙太后恩典,允我回乡寻找故亲,本想着蜀中可能尚有族人踪迹,故而入蜀,寻了许久也未曾见过,此后又来梓州报恩,故在此定居,一边寻找族人,一边教导恩人之子。”
“原本是这般曲折,想不到姬身世如此坎坷,到是让我意想不到啊!”
“在下添为梓州子民,本欲先拜访我等父母官彭知州才是,只是脱不得身,今岁正好功德圆满,在下便第一时间前来拜访,略备一套茶具、字画,不成敬意。”
姬长卿一番客套,可谓有理有节,既道明自己的歉意,又不失太过谦卑,这让彭怀平也是听的连连点头。
姬长卿说话之间,便将礼物盒子递给了一旁站立的彭府管家。
彭府管家顺势接过礼物,将盒子微微打开给彭怀平看了看,随即眼色一亮,随即表示推辞道:“无功不受禄,姬兄这份礼,还是拿回去吧!”
姬长卿不急着接回礼物,而是笑着解释道:“不瞒彭兄,在下自小便在异国他乡长大,虽学得是华夏家学,可却不通茶道,如此精美的茶具,放在我这里,着实可惜了。”
彭怀平怔了一下,随即又道:“姬兄,这无功不受禄,我受之有愧啊!”
彭怀平已经把话点开了,姬长卿也不傻,但想要求人办事,不能一上来就说事,这求人办事的大忌。
“彭兄实不相瞒,我自会到蜀中,举目无亲,身无牵挂,本想过随先父同去,只是每每想起祖父、父亲和族人研究多年的学问,断绝在我的手中,我就不敢……如今,我别无所求,只想开办学校,招收几个学生,传承家学,除了之外,别无所求。”
“姬兄,何必年纪轻轻,就断了生念,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蝼蚁尚且偷生,何况姬兄还身负传承家学的重任呢?”
“姬兄敢问,先考治的是什么学问呢?”
“我祖上姓姬,自先祖文王起,秦汉时,历代子孙一直学习君子六艺,专研数易,直到先祖这一代,在治易经、读史,方有小成,只可惜后来受到战火波及,祖父深感中原一时难以安定治学,遂出神州,于万里异国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