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四年,冬十月二十二。
姬长卿收到宴会邀请,来自于梓州通判李同清于李府,邀请梓州有名的士子来李府做客。
姬长卿备好了礼物,又换了一身青色圆领长衫,熏上檀香,腰配麒麟白玉,头戴桃木钗。
姬长卿今天没有带着陈谨,自己带着马夫驾车而行,进入梓州城,来到李府。
姬长卿递上请帖、礼物,被小厮引入前院外宅。
姬长卿进入李府时,宴会还未开始,在丫鬟的带领下,姬长卿落坐在主座右下靠外的地方。
像北宋官员宴会的座位是很讲究的,姬长卿并无官爵,又无功名,只在梓州颇有一些文名,因此还不能落坐靠近主位的位置。
姬长卿落坐之后,便有丫鬟侍女奉上茶水果品,落坐以后他并未饮茶,而是默默观察着周围。
外院的不远处,就是被临时被屏风隔开的内院。
喧嚣的人声中,李府的宾客陆续赴宴,姬长卿注意到此次赴宴的人大多都是年轻人。
宾客落坐后,开始彼此交谈,就连面无表情的姬长卿都被问了几句。
可他们当听到姬长卿的名字后,纷纷目露尴尬,随后便默默远离他。
姬长卿一直端坐着,看着面如春风的梓州读书人,不知为何自己就是无法容入他们。
不过也好,省的这群人来烦自己。
自世界地理周刊发布后,姬长卿也收到梓州读书人投稿,大儒王立身也曾写信反驳骂他。
他也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这让大儒王立身大骂“无耻粗鄙之徒”。
下午酉时,宴会正式开始,李府开始点灯,火光将入夜后的李府点亮了,青瓦飞檐,雕廊画栋,推杯换盏、乐声、嬉笑声,美不胜收。
“诸位兄台,正逢良辰美景,不如来游戏玩一场投壶如何?”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从周礼射礼衍生而来。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然而当活动场地有限、宾客数量不足等原因而无法射箭时,投壶就被用来代替射箭,因而有“凡宴不射,即为投壶”的说法。投壶除了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常常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投壶来自于儒家所奉行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射”礼,在投壶的游戏中,巧妙的体现着六艺中“礼”的重要性。正如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道:“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虽然投壶只是游戏,但在游戏背后,体现的却是古人尚礼的精神。
投壶运动流传至宋时更热,更普及。北宋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这里的“射”指的就是投壶。大宋运动会的投壶场地就在玉津园。北宋汴梁的玉津园,是皇家的游赏之所,也是朝廷的射圃。另外,宋朝经常在这里举行与契丹使者之间的比射活动,称为“宴射”。
司马光在《投壶新格》一书中介绍了投壶的过程。投壶之前,先摆酒席。酒席要摆到客厅或者庭院里。酒席摆好,大家分东西两排站立,主人站在东边,客人站在西边,双方鞠躬行礼。然后主人向客人发出邀请,客人再三推辞之后,接受主人的邀请。如此这般客套完了,主人捧出一捆箭和一只壶,把箭发给客人,把壶安放到酒席南边,距离酒席大约两支箭或者三支箭连起来那么远。
姬长卿还是第一次见到投壶游戏,李同清自不会亲自下场与年轻人一起游戏,但李同清还是还是坐庄押了一幅字帖做赏。
姬长卿不会玩投壶,只是在一旁看着众人嬉戏。
“罗兄这一箭投的妙,未曾想到罗兄竟也擅长投壶,这一局是某输了。”
“王兄,承认了承认了,喝酒喝酒。”
投壶游戏,有赢有输,赢者自然赢得博彩,输者饮酒。
夕阳还未落下,宴席已经开始上菜了,便在这热闹的气氛中,火把与灯笼燃起来,天渐渐入夜,姬长卿自顾自的吃菜饮酒。
期间有几个人与他打了招呼,也有大胆的不惧污名的读书人,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姬长卿都小心的回答了。
悠扬悦耳的歌声,美丽温柔的舞蹈,着实让一众才子忍不住寂寞,不一会儿,提笔便写了一首词,一旁伺候的小厮随即将诗作高声念了出来:“梓州方氏,方咏方公子填词《菩萨蛮》一首……”
小厮高昂的声音传到了场中,李同清笑意满面,随即命人将这位方咏请到跟前,亲自夸奖勉励了一番,随即又关心的询问了几句。
方咏出了一番风头,被人夸奖了方咏自是一番谦让,隔着屏风内的李府女眷也是笑道:“方公子的词,妾身听了也是较好的。”
刘清清也喜欢那诗词,开口赞美几句,其实也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对于真熟悉的,例如这李家伯母,例如李吟梅,都明白对方的诗词其实也不是很出众,不过好在韵律到是对,用词也华丽。
方咏笑得开心,目光瞥了一眼姬长卿的位置,又是谦让几句,双方交谈一番,那方咏道:“可惜了,我听说此次宴会,姬兄也了也来了,想来一定有比我更好……”
屏风内的李吟梅蹙了蹙眉。
几人在这边看起来说得兴高采烈,作为主人家的一名李家的中年人也走了过来,这人乃是李家家主的弟弟,名李同溪,早年也曾中过解试,只是一直难过进士科,本身也有些才华。
他本身是走动各处招待众人,此时笑着插入话题,问大家在说些什么,方咏便交代一番,却也不同将目光投向了姬长卿。
姬长卿见主家来了,便起身朝着李同溪行礼。
李同溪只是微微回礼,客套了几句,便由着方咏他们讥讽姬长卿。
他似乎也想试试这位声名鹊起的后学末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