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三流小报所讲的故事,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说冯家要约收购汪氏公司的原因,而是运用了经典的炒作套路。
最开始,是一家小报报道冯导学在晚会中,向汪蔚献殷勤的系列相片。为了避免彻底激怒汪成林,汪蔚的相片全都做了马赛克处理。
虽然冯导学只是冯氏家族中的一个小辈,但HK人向来对顶级富豪圈的婚丧嫁娶都很感兴趣,所以也有不少人对这个报道产生了兴趣。毕竟这种谁谁谁有可能嫁入豪门的新闻,在HK有很多受众。
读者们对汪蔚的相片做了马赛克处理表示不满。很快就有当天晚会的参与者表示,女方非常漂亮,非常有气质,一看就知道是大家闺秀。
于是读者们的兴趣更浓了。
大家闺秀,就是说女方也是豪门千金?非常好看,非常有气质,那么她是谁?
马赛克什么的最讨厌了!
接下来便是戏肉来了。
有自称冯氏集团高层的知情者爆料:冯导学对女方一见钟情深陷情关,但女方还没答应。由于女方家长掌控的企业目前陷入困境,冯导学为了讨女方家长的欢心,所以向冯家掌舵人提要求,希望能投资那家公司。
冯导学深得冯家掌舵人的欢心,且冯家掌舵人对女孩各方面的条件都很满意,所以竟然同意了冯导学的要求。
于是冯导学提出入股女方家长的公司,希望能够注入大量资金帮助女方家长的企业度过难关。
不过,女方家长一方面是考虑到女儿还没接受冯导学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他自己也对公司的前景没有信心,所以婉拒了冯导学的这个建议。
然而冯导学并不放弃。于是干脆提出了要约收购。冯导学告诉女方家长,他会以10%的股票作为彩礼。
高层的爆料,表面上是对冯导学的纨绔行为表示不满,但其实另有深意。
八卦听到这里,结合冯家近期的动作,于是HK民众便知道了:冯家要约收购汪氏公司,并不是从商业角度考虑,而是深得冯家掌舵人宠爱的冯导学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已。
HK人喜欢豪门的狗血故事,也相信豪门的狗血故事。
现在散户们“知道”了两个重要信息:
一、汪氏公司董事长自己都对公司前景信心不足。
二、冯家提出要约收购,并不是因为汪氏公司有什么利好消息。而是顶级豪门的子弟一掷千金,只为追求女友并且讨未来老丈人的欢心。
同一个圈子里的人哪怕没有确凿证据,也心知肚明这只是冯家自导自演的小把戏。但圈子里自有默契,那就是看破不说破。
所以,除了极少人知道此事别有内情外,大多数普通民众反倒会产生一种错觉:他们是通过三流小报上的八封新闻,自己从中分析出了一条珍贵的关于股票的内部消息。
散户最吃亏的地方在于信息不对称。
既然汪氏公司董事长自己都没信心,既然冯家要约收购并非是商业方面的原因,“知悉内情”的散户们自然会趁着这个机会,急不可待地抛售股票。
……
冯家放出那种谣言,是为了给股东施加压力。有这个压力,相信会有足够的股东接受要约。
而冯家之所以选择不收购29%就彻底放弃,更主要的目的却是为了预防搅局者的加入。
普通散户会受三流报纸的影响,但是投资机构和富豪们却不会相信那种八卦狗血的小报报道。
投资机构和富豪们能够猜出:冯家意图收购29%的汪氏公司股票,必然是因为有不为人知的有利好消息。将来,汪氏公司必然能够翻身。
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投资机构和其他富豪们就会产生搭顺风车的冲动——虽然强行挤上顺风车有可能得罪冯家,但只要有足够的利润,资本难道有什么事情不敢干?
这些投资人不需要汪氏公司的主导权。如果发起竞争要约,其目标数量可能较少,比如10%,甚至8%,因此也比较容易达成目标。
然而冯家花那么大心思对汪氏公司发起要约收购,难道是为了做好人好事?
如果搅局者拿到足够的股票,而冯家却没能收购29%,这岂不是就像美味佳肴里出现了老鼠屎那样令人难受吗?
所以冯家便直接选择了“如果没有收购到29%,那么整个要约收购就彻底作废”。
冯家展现出破釜沉舟的气势:如果不能获得29%的股票,那就索性一股都不要了,大家一拍两散。
传递出如此明确的信息,会让搅局者得出一个结论:冯家明知道汪氏公司有利好消息,没理由有钱也不赚——除非利好消息完全被冯家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万一搅局者竞争要约成功,却导致冯家要约收购失败,那么冯家就不会放出利好消息,坐视汪氏公司一步步走向破产。
搅局者既恶了冯家,而自己又会亏本,图什么呢?
于是,投资机构和其他富豪搭顺风车的冲动就会消失。他们会冷静地思考利弊,不会轻易闯进这个扑朔迷离的局里。
……
然而千算万算,冯家没想到还真有那么莽的竞争者出现。
真则净公司在公告中声明,竞争收购价格比冯家高0.01HKD。而且,要约条件是29%以下,有多少收多少,来者不拒。
股东想要出售股票,有什么理由不卖给出价更高的真则净公司呢?毕竟真则净公司的收购价更高。而且,接受真则净公司的要约,还不存在没收满29%就会要约撤销的风险。
冯家对此极其恼火,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家不知死活的公司。
冯家捏着汪氏公司的软肋,想让它活就能让它活,想让它死就能让它死。这个莫名其妙的真则净公司一头撞进来,就不怕血本无归?
负责这次要约收购的团队,紧急对搅局者的动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异常情况的出现,很有可能是竞争收购的金主很特殊——是那种手上资金太多,找不到投资方向的暴发户,比如说内地矿老板什么的。
这种过江龙根本不看HK的小报,对坊间流传的小道消息也一无所知。
他(他们)只看到汪氏公司股价暴跌到原先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冯家提出要约收购又让他(他们)产生一种错觉,即汪氏公司其实发展前景还不错。于是想逢低吸纳。
另外一种较小的可能是:竞争收购者想要与冯家博弈。
冯家之前已经收购了汪氏公司5%的股票。从生意就是生意的角度,即便冯家要约收购失败,也不会出于赌气的心理将汪氏公司逼上破产的绝境。
那家竞争要约的公司,也许赌的就是冯家不会赌气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