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竞争者想要和冯家博弈的可能性较小,是因为冯家如果要约收购失败,那么冯家就只拥有最开始买的5%汪氏公司股票。
冯家固然可以在商言商,控制M国的专利公司撤回诉讼,进而获得少许利益。
但冯家同样也可以干脆抛售那5%的股票,然后坐视汪氏公司破产。这种情况下,冯家虽然从资金角度讲没有利益最大化,但是综合计算却未必亏。因为冯家能通过展现杀鸡骇猴的强硬手段,为冯家集团打一个广告,获得潜在的其他商业利益。
为了更准确地做出应对决策,冯家决定先弄清楚真则净公司的真实想法。
如果是前者,冯家会告诉对方利弊,劝说对方放弃竞争收购。
如果是后者,冯家会威胁对方:冯家要约收购一旦失败,将选择玉石俱焚的方式。
所以冯家便向真则净公司总经理赵高新发出邀请,希望双方能够就收购的事情坦率而充分地交换意见。
赵高新收到冯家的邀请后,立即向罗艺汇报。罗艺知道这个消息后,便指示赵高新接受冯家的邀请。
到了约定的时间,赵高新便前往约好的码头。
凭冯家在HK的势力,很快就弄清楚了真则净公司只是一家皮包公司。而公司的总经理赵高新不是HK人。
根据很多信息综合分析,可以得知赵高新应该只是一名白手套。这也符合了冯家之前的猜测,金主可能来自内地,是对HK完全懵懂无知的暴发户。
因为确信赵高新并非真正的幕后主使者,所以主持这件事的冯导学便决定对赵高新进行一下试探。
上了游艇,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礼貌而又坚决地用手持金属探测仪对赵高新进行了检查。
进入游艇的会议室后,冯导学又对赵高新说:为了双方能够在交流意见时畅所欲言,希望赵高新把手机拿出来放进一个金属箱子里去。为表示诚意,冯导学率先掏出手机,将之放进能够屏蔽信号的金属箱子里。
其实无论是上游艇时使用手持金属探测仪检测,还是进入游艇内部后倡议把手机放进屏蔽箱,都是对赵高新的试探,也是心理战的一部分。
上游艇时,用手持金属探测仪对邀请的客人进行检测,这便是暗示主方拥有更高的地位,对客人拥有一定的支配权。
虽然冯家是顶级豪门,按很多普通人潜移默化的认知,会认为这样做没什么问题。但是对受邀而来的客人这样做,其实不是很合适。
如果赵高新激烈反对,那么就立即会有另一个人出现,呵斥那个穿制度的工作人员说:赵高新是冯家邀请来的客人,怎么能对贵客这样云云。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件事99.99%应该会就这么揭过。
而冯导学却能从赵高新的强硬反应判断出:赵高新背后的金主要么实力强大,要么对冯家拥有较强的敌意。
然而赵高新什么反应都没有,就像是机场过安检时接受机场安保人员检查一样,表情毫无异样。
再然后,冯导学率先将手机放进信号屏蔽箱,同样是试探的一部分。
手机里如果植入特殊程序,便可以在关机或待机状态下自动转换为通话状态,在无振铃、无屏幕显示的情况下,将周围的声音发射出去,这时手机就成了窃听器。所以谈话的内容如果比较私密,那么把手机放进屏蔽箱也无可厚非。
但是从公平角度考虑,场地是主人提供的,想安装什么窃听器甚至摄像头都可以。而且这种事也应该提前说明。等客人来了再说应该把手机放进屏蔽箱里,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如果赵高新对此提出异议,冯导学便以自己才刚刚工作不久,社会经验不足为由道歉。
而赵高新听到关于手机处置的提议后,其表情变化也能泄露很多东西。比如说如果赵高新表示不满,那么便可以分析出,赵高新对冯家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思维也很敏捷等。
之前最高职务只是小主管的赵高新,对商场上这些鬼蜮伎俩一无所知。
赵高新的原则只有一个:罗艺说什么就是什么。
罗艺要赵高新去做汪氏公司竞争要约的事情,赵高新便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组建团队。
罗艺派了一个人前来对竞争要约的事情把关,赵高新什么都不问就老老实实配合,没有一点被夺权的不快。
罗艺让他接受冯家的邀请,听听冯家想说什么,赵高新便来了。
当然,赵高新也不是全然的提线木偶。罗艺让他做竞争要约的事情,所以赵高新还是对汪氏公司和冯家集团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赵高新知道冯家是顶级豪门。
一开始,服务人员用手持金属探测仪对他进行检测时,赵高新认为这是顶级豪门的规矩,没产生任何想法。
之后冯导学提议把手机放进金属屏蔽箱里,而屏蔽箱就放在会议桌上,并不离开他的视线,所以赵高新也丝毫没意识到其中有什么问题。
然而赵高新淡然的反应却令冯导学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
正常来说,没有三两三,哪敢上梁山?
过江龙既然敢招呼都不打就与顶级豪门掰手腕,那么对方应该不惧怕冯家才对。所以,赵高新理应表现出生气和不满。然而赵高新一点异样的表情都没有。
但是由此推导出赵高新背后的金主后来听说了冯家的威名,因此底气不足,似乎也不太像。
两次试探多少都带点不尊重的味道。如此赵高新背后的金主听说冯家的威名后,因而产生了惧意,那么赵高新应该露出讨好卑微的笑容。但,赵高新不卑不亢是怎么回事?
冯导学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按原定计划试探对方的确切想法。
“赵总,你应该知道我们冯家为什么会向汪氏公司发起要约收购吧?”
冯导学故意露出腼腆的神情。
“那些坊间流传的小道消息,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其潜台词就是:事情真相基本就是那样。